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专题:气象物候
2009-05-26 10:48:31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 【 】 浏览:11295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专题:气象物候

 

一、导学读标。

 

导学话题:诗人与物候。

 

出示目标:

 

1、背诵古诗词。

 

2、欣赏诗词,重点了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二、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没背完的继续背,十分钟结束。

 

三、鉴赏研读。

 

引导学生分别从画面、情感、物候这三个方面对这四首诗进行鉴赏研读。

 

1、交流:我最喜欢的画面(先描述,后说理由)

 

2、交流:诗中的感情(交流时的参考句式:我从“……”这一句(词)中感受到……的感情)

 

明确:

 

《塞下曲》(李白):爱国怀家;

 

《凉州词》:乡愁难禁而生怨;

 

《塞下曲》(卢纶):歌颂英勇杀敌;

 

《惠崇?春江晚景》:对春的喜悦和对生机的歌颂。

 

3、交流:我从诗中发现的物候(先说发现,然后质疑,最后解释)

 

明确: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的差异。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认为黄河应为黄沙。这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还有这样理解:黄河是母亲河,可象征故乡,故乡离门关很远啊,此为诗意,若改为黄沙,则何来白云?还能见孤城?原因是经度位置的差异。

 

《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明确:“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塞下曲》(卢纶):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但边塞地区气候异常,大雁还没有来得及南迁,天上就突降大雪,这样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这也正是边地的气候特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

 

《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江南的春天来得早,正是低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包含的哲理:

 

A、实践出真知。

 

B、新生事物一出现就被感知。

 

C、新生事物一出现就被善于实践者首先感知。

 

4、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精确的语言

 

1)《塞下曲六首》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2)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3)《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明确: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

 

4)《惠崇〈春江晚景〉》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明确: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四.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平时积累的诗词来解说其中的物候现象吗?

 

 交流,补充:

 

1、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幻灯片投影)

 

明确: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2、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明确: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明确: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

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

,海拔1500
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为什么山下芳菲落尽,而寺中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地势的高下对植物的影响。

 

4、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明确: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5、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

 

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明确: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明确: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7、 “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明确: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8、“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明确: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明确: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0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2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明确:“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 “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五、典型试题。

 

1、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是芳草的荣枯 ,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 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请你再举出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诗句:                                           

 

物候规律:                                                

 

如果你班针对气象物候进行社会调查要求你拟定一份调查报告,你准备拟一个什么题目。(2分)

 

(a)_____  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2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明确:

 

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

 

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六、小结和作业

 

1、以学生齐读参考资料三作小结;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或诗句。

 

2)探究活动:继续进行物候观测活动,做好记录,进行交流。

 

3)准备一场辩论会:是否天有不测风云

 

相关搜索
中搜索: 专题:气象物候
中搜索: 专题:气象物候
中搜索: 专题:气象物候
136
Tags:专题 气象 物候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气象物候》试题集合 下一篇物候谚语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 专题:气象物候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