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语文三老”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
2013-05-01 11:37:03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语文 【 】 浏览:635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语文三老”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
一、在作文命题上:减少命题作文指导自由练笔,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出一个题目,叫学生照题目的意思写成一篇文章,这叫‘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现在仍然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乃至主要的方式。”对此,张志公先生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如果运用得当,对于锻炼学生的构思和想象能力有一些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包含着相当严重的毛病。第一,老师所命之题,学生不一定有话说,那就得没话找话,硬‘做’文章。……第二,即使出的题目还平实,不怎么难为人,仍旧有问题,那就是:要求学生无对象、无目的的写文章。……”“以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这么说:传统的命题作文的办法,如果运用得不当,里边就有很坏的东西: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又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度。……”(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的问题”时,以质疑形式表达了他的观点:“现在的一般过程是(一)教师命题,(二)学生作文,(三)教师批改。是不是还可以在这中间插进一些别的活动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教法既然吃力而不讨好,就该打破框框,另外想想办法——包括改进命题作文的办法。”(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问题》)
叶圣陶先生也一直认为:“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他曾经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叶老还继续谈到:“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笔者感言:命题作文,只是作文的命题方式之一,而绝对不是唯—;近年来,在改进命题作文的办法上,已有不少新的尝试与倡导;但是,整体上力度不够,有些新方式又产生了新偏差;叶老倡导的“减少命题作文指导自由练笔,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以致逐步地“以日记,以笔记取代命题作文”,未尝不可一试。
二、在作文批改上:无须精批细改,提倡重点讲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自改能力。
谈起批改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尤其是对所谓的“精批细改”,叶老几乎是予以全盘否定:“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显然,叶老是不赞成这种“徒劳无功”的循环的,他认为:应该“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与叶圣陶先生观点相类似,吕叔湘先生也曾这样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怎么办呢?吕老也谈到了“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一问题,他说:“批改当然是教师的任务,但是有时候也可以选一篇印发给全班,试试集体评改。”另外,对于教师的批改,除了错别字是学生一看就知道以外,别的就不一定都是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这样改?对此,吕老建议:“最好是能够在班上当面讲讲。当然,一班学生常在五十上下,不可能个个都讲,只能挑选几篇作典型。好在学生作文的毛病很多是共同的,讲一两篇也就能使全班得益。这样做,当然得在那几篇上多花点工夫,不过其余各篇就可以比较从简,总算起来还可能少用些时间。”
对于要不要“精批细改”这个有争论的问题,张志公先生不止一次地发表过他的意见,主要是:“‘精’‘细’云云,不是从数量上说的,而是从质量上说的。——解决问题,对学生确有帮助的批改就是‘精批细改’,不在于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写的字数多少。……为批而批,硬‘做’文章,于教师是件苦事,批出来的必然不痛不痒,于学生毫无益处。这种事情,何必去作?”与叶老、吕老一样,张老也非常重视“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并明确指出:“两种作文特别适宜于发还自改,然后再交。一种是写得潦草马虎,不太用心的作文:卷面很乱,有许多不当有的错别字,不当有的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这种作文不能接受,可以批一下,用符号指出那些不应有的错误,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好的作文:文字清通,没有什么错误,并且有一定的意境,只是发挥得不畅,或者还有某些缺点。这种作文可以用批语建议一些改进的办法,发还自改,这样倒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启发,受到更多的锻炼,因而提高进步得更快。”在集体评改与重点讲评上,张老也发表了与吕老相接近的意见:“把学生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一两篇作文拿到堂上作示范批改,能对全班学生有启发作用,间或用一用这个办法,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笔者感言:精批细改,既难以办到,又未必有效——试问:为什么“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叶圣陶语)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讲评,并且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渐渐知道应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才好;尤其是: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并且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是一种可让学生“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本领”,作教师的,应当尽力而为之。
三、在作文训练上:需要增加篇数,坚持多写多练,“凡遇有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
一般说来,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越好,作文训练,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如同叶圣陶先生所言:“虽然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越好,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中小学的作文每学期不过五六次,有些学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加起来也不过十次光景。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对此,叶老主张:教师,可以少改;学生,必须多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产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
1979年1*月**日,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先生指出:“……这两年的高考语文题,不是一般的命题作文,都是什么改写,缩写,还有许多别的填空、改错等等。因此,听说中学里面都是搞单项练习,搞得很热闹,作文好像是第二位了。这个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的。”对于“这个问题”,吕老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作文训练,需要增加篇数,坚持多写多练。”当然,任何事情,也都有一个度,“多写多练”也是这样。针对有人所主张的“一日一文”,吕老也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那么这个‘多’多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有人主张‘一日一文’,就是每天写一篇,这值得考虑。每天在作文上花这么多时间,他还有别的功课呢,别的老师是不是会有意见?”(吕叔湘:《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张志公先生也是赞成“多写多练”的,他曾说过:“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在谈论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时,张老明确肯定了:“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要靠纯熟的驾驭这些材料,……于是,‘多读多写’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今天而言,“要把这些从书面上吸取来的语言材料作到能够运用自如,仍旧要在书面上下工夫——多写多作。”(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笔者感言:就作文训练的篇数而言,确实需要增加——可以两周一篇“大作文”:教师予以批改,但无须精批细改;同时一周一篇“小作文”:教师只作检查,不进行具体批阅。似此,每学期大小作文将近*0篇,如果再能够写一写日记或者作一作笔记什么的,一学期下来,则数量更为可观,由“量变”到“质变”,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当不是虚话。
四、在作文途径上:抓好书面作文,辅以口头作文,使“说”与“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在《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一文中,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则“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比如,一般情况下,只要一提起作文,人们想到的便是“写作文”。张老认为:这是不全面的。其实,作文,除了以“写”为主,还可辅之以“说”(即口头作文)。
不错的,“语文教学应该以文字为重点。……可是如果把以文字为重点理解为只要有文字的教学,不必有语言的教学,那就又大错而特错了。”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吕老还特别指出:“以作文教学为例,多做口头作文练习就很有好处。”有哪些好处呢?吕老娓娓而谈:“口头作文,口头评改,费时间少而收效广,不光是本人得益,全班都得益。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得有头有尾,次序分明,写下来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能够把一个道理说得有条不紊,透彻有力,写下来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所差的只是有些字该怎么写也许不知道,这是可以在书面作业里练习的。……”
叶圣陶先生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共同认为: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因此,他们要求: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叶老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可以看他的笔记,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推而广之,要考查学生文章写作的水平怎样,可以看他的书面作文,也可以试试听他的口头作文
笔者感言:口头作文,时而有人倡导,但是一直未成气候;好像觉得:书面作文难,口头作文更难!在重点抓好书面作文的基础上,辅以口头作文,应成一种趋势;“说”“写”结合,相辅相成,作文之道。
——以上,试从四个方面简述了“三老”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共识——实际上,“三老”关于作文教学的共识并不止这四点;另外,“三老”的这些论述,知道的人并不少,只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真正实践的人并不多。我在想:作为一代语文教育家,他们不约而同的共识绝不是没有意义、没有道理的!对此,不仅是语文教师,首先包括各所中小学校的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都应该合理吸收,大胆采纳,支持与鼓励广大语文教师打破一些约定俗成的“常规”,尝试与展开作文教学改革,以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
24
Tags:练笔 记叙文 病句 失时 畏途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实验.. 下一篇“节外生枝”:语文拓展教学的有..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语文三老”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