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新定位
2013-05-01 11:40:32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语文 【 】 浏览:649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新定位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无疑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二十年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有益的探索,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展示了作文教改的实绩。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整体效益不佳,收获甚浅。“为考试作文”,“为作文作文”,重技巧轻思维,重共性轻个性,追求应试效果,忽视实际能力等现象在各地的作文教学中还相当严重。尤其是几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冲击,业内业外人士的横加指责,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地步。其实,我们作文教学中,抛开学生的方面,诸如生活经验欠缺,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及阅读水平低以外,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主体性人为斫损,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写作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十分严重的厌烦心理,这更是应引起我们重视的。长期的主体性丧失,必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荒芜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因此也就无法使作文教学获得全局性的突破,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故而,本文将从主体性的教学价值的理论解读中,试图来重新审视和设计新形势下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以求教于方家。  
1、拓展体验:从单纯的“文以交际”、“技术化”的形式操练转向主体内在精神的自由显现  
刘锡庆教授曾言:“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雅斯贝尔斯也认为,如果学校“像填鸭般地用那些诸如形而下之‘器’的东西,塞满学生的头脑,而对本身存在之‘道’却一再失落而不顾,这无疑阻断了学生通向自由精神的通衢。”然而长期以来的中学作文教学,“文以交际”、“技术化”训练思潮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着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教师往往仅侧重于写作技能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指导,过于教授和训练材料的取舍、详略,布局的新巧合宜,结构的匀称、完整,文字的得体、贴切,技巧的恰当、动人等,以纯粹的字字词词句句,抽象的字码似的所谓演练代替主体教学,热切地追逐作文的“体系”、“套路”、“模式”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内在精神的培育和对学生主体自我的热烈关注,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认识,对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只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工业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对学生的占有与改造,形成本末倒置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不是去培育主体内在精神,凸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负载人文精神的语言抽象成外在于人的可以纯理性地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的语言单位解析,由语形向语义解析的客体,把这一原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并渗透了对人的关怀和理解的活动,作简单片面的理解,甚至加以肢解,还原成无生命的教条。时下盛行的所谓片断作文训练,某某作文训练模式等无不是这种理论阴云下的产物。作文教学这门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生命意识的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变成了学生望而生畏、闻而生厌的“磨练”。学生的写作不必有真情实感,特别是议论文写作,只需背颂有关的警句,套话即可,什么审题训练,提纲训练,分析训练,严格的定时定字训练等等不一而足,导致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性倒退,审美能力的普遍下降。“这种僵化的模式将学生的灵气磨去,将学生的棱角磨平,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送入坟墓,使学生写作文、思考问题都不由自主地陷入条条框框。”结果学生戏称:“作文课,橡皮课,三天不学什么,作文课像撞钟,天天敲一个声。”“作文作文,好似捉魂”等等。  
同时,“技术化”形式操练的另一方面是将自然生活的物象也被赋予同一种涵义。写“青松”必想到“先烈”,写“春雨”必想到“党的温暖”,“铺路石”等于“默默奉献者”,“绿叶”等于“朴实无华者”,写“校园一景”,便只能写校园美丽的一角,而不能写脏乱的一角,写“我的妈妈”,便埋怨妈妈为什么没有光彩夺目的事迹,而只是一个具有平常心的普通人。学生被纳入一个个早已准备就绪的精神套子之中,这种作文教学带来的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学生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学生纯真的情感,僵死乃至戕害了学生烂漫的精神生命。最终,不但语言能力根本难成,精神和情感也成为一片荒漠,个性被泯灭。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他的存在被埋葬于同物的日常交道中,被非议、废话、谎言、好奇和含混所俘虏。”  
实际上,学语言、写作文,绝不是纯粹的无精神内涵的语言字码本身,而是形成人的独立的精神本体,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人的自我的精神与人格,就是建立一个绝对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文化相互融洽的真正自我。只有用心灵的思索,主体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也就是说,愈是濡染了主体的“感情色素”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明敏的、富瞻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  
再者,从写作的本质上看,是主体能动地、真实地将客观事物形成某种认识,转化为某种观念或情感;接着,主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运用语言给观念,情感穿上“外衣”,将头脑中的观念情感转化为文章。这个过程、经历了“物一意一文”的双重转化。在这双重转化中,主体自始至终是能动的、积极的。一方面,如果主体不积极投入生活,主体摄取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再丰富多彩也仍然是客观地存在,不能形成主体的观念;另一方面,只有主体积极思考,力求表现,付诸于文字,观念才能物化为文章。另外,从信息论来看,写作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输出了。  
可见,只有拓展主体的生命体验,让主体内在的精神自由显现,让其心灵随生活而歌,让其思想随客观事物而舞,就有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切了悟,对社会的高屋建瓴的洞悉。“技术化”的训练,是不能让作文教学真正取得成效的。  
*、抒写性灵:从“文以载道”转向“文以言志”  
现行作文教学另外的一个偏颇就是过分地强调文以载道,导致以主题的意识形态标准作为判断作文的绝对标准,学生被预置在某种既定的活语体系中。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就是一味宣扬“立意要高”的衡文标准。而立意的高否,又总是与“政治性”、“思想性”划上等号,一般又往往圈定在左倾政治学、庸俗政治学范畴内。如不少教师要求学生作文之前必须确立一个好的主题,一定要深刻,要积极,要拔高,不能发牢骚,否则就是消极;写应试作文,总是小心翼翼地告诫学生千万要选择符合大众心理、阅卷老师均能认同的立意来写。于是,学生自觉地压抑不同于“他者”要求的“个性经验”和“自己的声音”,有真话不敢说,违心表态,胡编乱造。报上宣传改革开放,他就文必谈改革开放;报上宣布传素质教育,他就文必谈素质教育;报上宣传减负增效,他就文必谈减负增效,亦步亦趋,紧锣密鼓。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学生生活的原生态之间出现拗逆,作文中所发摅的思想情感与学生内心深处所体验积淀的思想情感之间出现反差。他们在这类作文中要么作纯理性的叙述,要么以“成人化”的口吻空发议论,甚至将信手拈来背得滚瓜烂熟的哲学原理、人生道理套用滥用。作文的话语不负载个性,不负载情感,而成了一个看似喧嚣激越实则政治思想层层累加的“虚空”,“那些崇高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不值钱的破铜币”。学生作文话语的趋同、“虚空”,其根本是迷失“我”,迷失“这一个”角色意识,作文非常荒唐地成为主体缺席情形下的“话语复制”。  
这种作文教学,远离当代学生的自我身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排斥倾向。因而,越是强化这种教学,学生也就越远离它。于是,有的学生准备两套话语系统,一套以应对老师与考试,教条八股,而另一套用在周记、信件,随笔的“私人作文”中,在这里才能看到他们心灵世界的率性剖白,文章表现了极高的水平,有的甚至同时具备问题现象层,社会历史层,哲学美学层三个层次。其原因就在于写出了心灵的自我感受,而它正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审美活动,是情感主体的那种关心自己存在的存在。故而,作文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文以言志”,大胆写“我”,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及喜怒哀乐,写我想说想做的事并且有别于他人的见闻感想,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如此,创作才有灵感,也才能在作文中看到更多率真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一颗颗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心灵的跳动。叶圣陶曾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世理的真际,切合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著名作家巴金也曾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他强调写作是“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我”所熟悉,“我”新眼看见的等等,无一不充分说明写作是离不开“我”这个个体的。  
学生不是不需要神圣的东西,而是不需要强加的神圣。“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功的原因之一,无非是将写作的功能从“载道”转向“言志”,变为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实践,从而诱发了莘莘学子的心灵激情,写出了许多融进个体气质、才情、志向的好文章。  
*、拆除樊篱:文体与命题从封闭、单一转向开放多元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这就决定了事物的多元性、多层性;而事物的多元性又必然导致思维的多元性、多层性。然而命题作文不但在思维取向与诱导上就先入为主,从“主题”出发把“立意”概念化,并且指定技巧、修辞的运用范围,这实际上一切都被指令化了。同时,即或命题作文,平时的写作训练抑或应试作文,文体也成了限制学生自由的围墙,成了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不能尽情展示学生的水平。我们要求学生要么只能写记叙文,要么只能写议论文,不让学生越雷池半步。善写记叙文的,面对议论文题目会无所作为;善写议论文的面对记叙文也会表现平平。一个学生不可能任何文体都会写得好。一题多体;一题任体,淡化文体便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机会。因此,教学中,决不能搞各种文体之间的单轨独行,而应该让多种文体立体交叉,给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四通八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实现学生被压抑的心灵的解放,保障学生在作文活动中自由地张扬个性,表达真情实感。“新概念作文”不作限制的作文要求,也正是对既有教学“规范”的解构和颠覆。因为凡事当我们一定要说它是什么的时候也就限制了它开放的、多元的意义。  
*000年*月,针对中高考的作文命题,教育部也专门进行了指导性的建议:中考、高考的作文命题,不作文体要求,不设审题障碍。在此背景下,去年的高考和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便有了重大改观:都以一种自由、宽泛的命题形式出现。如高考作文题“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中考作文题如武汉市的“以‘音乐’”为话题写篇文章等等,这种命题仿佛在向我们呼唤:写出你的个性来!再不用“戴着镣铐跳舞”了。因为提供同样的内容的写作范围,让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个体演绎成文,那文章必然会打上每个人鲜活的天性与个性的烙印。某位同学想表达某一种思维内涵,他就会选择一种能够承载这种思想内涵的文体形式。这种文体形式能让他尽情地宣泄而无所羁绊,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说明,甚或几种兼而有之。只有选择了适合于内容的形式,这样的文章里才有可能保留许多率真的天性、独特的个性。过去的作文训练与考试,喜欢用文体的“笼头”把人羁绊住,其结果是学生只好在文章里更多地说别人的话,说假话,各种鲜活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也就必然带来思想上的僵化,长此以往,天性压抑了,个性湮没了。  
故而,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在每次作文训练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当时的现状,提出作文要求,不为难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给学生留下充分拓展的空间。教师可以采用“给题与给意”相结合的方法,不要一刀切全是命题方式。可以统一命题,也可以按程度给题,还可因人给题甚至可以只给一个“意思”、“意象”、“情境”让学生作文。“给题”一般多给几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给意”一般给“材料”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文体。拆除了樊篱,有利于兼顾共性,发展学生个性和特点。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敢于破除“封闭单一”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金黄色的秋,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开放多元地去捕捉丰富多彩的素材。  
当然,也许对部分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耳提面授,已经习惯了墨守成规,鹅步鸭行,一旦拆除形式思想的樊篱,失去了常规的参照,所感到的或许不是自由不拘的快感,而是无所凭依,四顾茫然的惶恐和无奈,但注定这要跨出去的一步毕竟要跨出去。  
让主体精神的天地鸢飞鱼跃!  
"
44
Tags:审题 新巧 凭依 记叙文 单轨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学语文分组教学尝试 下一篇中学语文中的创新思维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新定位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