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2013-05-01 12:08:59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苏教 【 】 浏览:571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作文不再是师生心中的“痛”
在巢湖各个中学(或许范围更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究其原因,在于作文。是作文成为了老师心中的“痛”,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痛”的也是作文
每个学期开始,学生的作文还能够如数交上来,然而好景不长,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本渐次减少,以至于交上来的几乎不到班级人数的一半。久之,即出现了老师怕教语文——怕改作文,学生怕学语文——主要是怕写作文这一较为普遍的不正常的现象,其实这也是我工作中的切身感受。老师怕改作文,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学生人数众多;其二,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较低,教师难以下笔,老师批改的过程就是饱受煎熬的过程。学生怕写作文,其原因在于其对写作没有什么兴趣。然而,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作文必须得改,学生必须得学写。如何消除师生心中的痛?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自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在潜心思考,不断的摸索,希望能够改变语文教学中这一尴尬的局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多措并举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变尴尬局面的关键。
作文课是师生心中的“痛”,是多数学生想上而又怕上的课。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在具有创造性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在作文教学中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注重在评改、评讲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改变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心理定势,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另外巧用网络,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评改,形式多样。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甚至出现有的老师帮学生把整段重写、重新结尾的现象。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都认为只有作文本上被老师写得红通通的一片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来自于老师自己对学生的不放心,老师认为只有自己亲自过一遍,才能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语文老师被“批改”作文占据了大部分工作甚至业余时间,进而“痛”由此生。我们不妨算一笔小账:一学期一般说来“大作文”(课堂作文)至少有6篇,还有每周一次的“小练笔”。一般,中学老师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班平均**人,一篇文章算*00字,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仅作文一项的批阅量就有十多万字。遗憾的是,尽管老师如此“卖力”,也往往得不到多大效果。因为老师的批阅更多的是一厢情愿,是单向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他们没有主动参与;即便是与老师“笔谈”,至少也要等个二十来天半月才会“始一反焉”,事实上,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只看一眼总批和分数,甚至只看分数,而不能从中有所领悟并改进。就算是“面批”,一学期每个同学能轮到一次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总之,这样做,不但加重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批改负担,而且收效甚微。学生写作时的期待值就在等待老师评讲的过程中一天一天的消失。逐渐的,他们对写作也失去了兴趣。因此,现实中出现学生的作文本交不齐、作文水平下降的现象就顺理成章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在工作中尝试着从传统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大胆改革,力图改变亘古不变的现状。
(一)尝试抽人评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文章的能力。
首先,老师要消除对学生“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先将全班作文浏览一遍,大致了解本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然后将作文本分成若干组——每一组都有好、中、差。之后,老师在班级中找到作文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让他们每人批改一小组作文。起先,老师也批改一小组作文,示范引导他们知道如何去评改一篇作文。比如书写美观,用词、标点、格式正确。语言准确、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意新颖、深刻;中心明确等等。当然,每一次写作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这也是基本要求,这一点也要和评改的学生讲清楚。学生评改之后别忘了签上自己的名字。
第一次尝试着让学生评改作文之后,我认认真真的看完每一篇评改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批改细致(对于学生评改不恰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过来),旁批恰当、总批中肯。逐渐的,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抽改的学生均能掌握评改方法,作出规范的评改,而且批语越写越好,越写越多,他们能围绕作文要求、审题立意、文章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写几百字的评语。评改之后的作文,由组长收起来,挂在墙上,让学生比较鉴赏,看谁评改得好。学生对同学的评改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附一张纸,写出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者如不同意对方的看法,还可以提出反批评。
这种评改方式彻底打破了以往作文学生写教师评的僵化模式,不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其他没有参加评改的学生见状也跃跃欲试,其写作的欲望急剧膨胀。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在班级分组评改作文,扩大学生评改的面。
(二)分组评改,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分组批改是对抽学生评改的进一步发展,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以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组批改前,先还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再告知学生从那些方面去评一篇文章、以及各类文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师要先讲解本篇训练重点及评细要求,明确修改步骤:
①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病句的修改,语句的增删,以改为主,适当眉批精彩语句、修辞下圈线标出。
②文章题目的衔接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评改时的感受等以眉批为主,适当的加以修改提示。
③评改者写出修改总评,打出建议分。注意应以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为主要依据,一般来说,本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的落实最为主要,其次是主旨是否明确、立意是否新颖、取材是否典型,切题是否紧密,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巧妙,过渡是否自然、语言修辞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等。
实际操作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四人为一组,必须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旨在以好带差。每组安排一个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组长,批改完后,批改人均签上姓名。
分组评改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之中来,他们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作文教学中的主人,其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业最大程度的刺激了他们写作的欲望。逐渐的,许多同学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值得注意的是,批改后进生的作文要以鼓励的方式、口吻、心态去评改,以保护他们写作的信心,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爱。
一个班级学生写作能力良莠不齐,对于那些语文基本功差,对写作一直没兴趣、怕写作的学生,老师先将他们的作文挑出来,不去精修细改,而是交由同学们去找出该文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鼓励的口吻,并注意评语的修辞性,以此达到让学生去模仿的目的。
为鼓励后进生,唤发起他们对写作的热忱,将他们的文章复印出来交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找文章的优点,找出他们使用的优美词句、描写生动、准确的语句,若找不出就看他们文章的立意,立意找不到就看文章的结构。总之,要在他们的文章中找出可以表扬的东西来。这样,这些学生就对自己有自信心了,对作文也没有恐惧感了,开始认真写作文了。同时,从评他们的作文中优点的东西,也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用什么样的语言,能使文章生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另外,对学生作文的评语教师要慎重。有时一个评语会丧失学生对写作的信心,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为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总结出评话的几条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两少”“两多”“两富”,即“少下断句,少用不”“多加鼓励,多带情感”“富有文学性,富有趣味性”。
这一点,在评改时让参评的学生也要注意到。因此,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站在平等的立场多角度去评价文章,以探讨性的评语去迎得小作者的尊重与感激,同时也使自己的评语给学生以启发。若以“内容不够充实”“结构不合理”“选材不恰当”“中心不明确”等用语出现在评语中,学生还是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你可以不妨说,“在我看来,你若能……处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文章中去效果会更好。你认为呢?”学生就会领悟,修改的效果也更好些。
在评语中,评改者不仅要指导学生作文,还应该在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要注意评语的文学性及趣味性。一条好的评语应尽可能具有适当的文学色彩,必要时可以引用到诗句和名言,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让学生从心里佩服和赞叹老师的才华,从而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比如:“主题不鲜明”,可以说“难识庐山真面目”“有抄袭之嫌”可以说成“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时还具有趣味性,会让学生在微笑当中懂得教师的良苦用心。
评改完之后,老师要将所有的作文及其评语仔细阅读一遍,做到胸中有数,为下一步的作文评讲做好准备。
二、讲评,注重实效。
传统的作文讲评,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挑选出来,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之后简单说几句了事。其实,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数一头雾水,根本没明白老师所读的文章所云,这样也不可能真正全面的探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期点评几名同学,一学期里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思维的问题。
为了让讲评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另辟蹊径——利用多媒体。每篇作文评改之后,先挑选出几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之后,将它们制成文档,成功的习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在多媒体上讲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具体操作时,老师先声情并茂的朗读成功的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让学生对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问题的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事先声明,这是讨论、交流,不是批评),可让学生先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处),再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活动,共同讨论如何加工润色就能使之变成一篇成功的佳作。这样,作文讲评课上,学生成了真正的参与者,避免了只带耳不动脑的被动局面。在讨论中学生会很容易弄清楚如何写好要写的作文,其间也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其好处还在于:成功的作品被打入电脑,投影到屏幕上,而且还有自己的大名,小作者的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其他学生写好作文的欲望,因而,出现了学生盼着作文课到来的喜人现象,学生的写作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了,实实在在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逐步的提高,成功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三、练笔,巧用网络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网络的BBS论坛上,“网虫”的兴致很高,发言积极,对一个问题或一篇文章可以发表众多观点,写出来的帖子文辞优美的不在少数。我们的学生,包话那些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在BBS上也能畅所欲言,侃侃而谈。少数同学还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空间、个人博客等。阅读之后,我发现他们写得还挺不错的。问起学生们愿意这样去写吗,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愿意”。这触发了我一个崭新的想法:何不尝试借助网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呢!于是,我征求学生的意见,全班学生百分百举手赞成。之后,我将全班学生按找作文水平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的总体作文水平旗鼓相当(主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帮扶),再帮他们建立博客。要求学生精心营造自己的空间,可以写我的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心中所想到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习作等等。每周至少进入其他同学的空间一次,并且做到“雁过留声”——每个人看了其他同学发表的文章后,以跟帖的形式,用一句话、几句话或者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可以是看了文章之后的感想,可以是对文章的评价,也可以是如何修改的建议,甚至可以是对其他同学跟帖的评论……
当然,在这期间也允许同学随时关注自己的文章,并参与相应的点评中,同样以跟帖的形式来回应同学的评改建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允许他们随时编辑修改原文,只是必须用其他字体或色彩将修改部分标明。
一段时间后,我要求每位同学看看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论,梳理各自的帖子,并对自己的文章和后面的跟帖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写作后记,最后再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师再根据同学评改结果、写作后记以及作文评分要求对此文给予相应的评分与评语,也还是以跟帖的形式发表。
最后,每个学期进行两次评选,师生共同讨论评选出做得最好的小组。
比较而言,学生在网络上写作、跟帖比在笔记本上练笔的兴趣高多了。巧妙的利用网络,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评改能力,写与评相互促进,一举两得。
总之,只要跳出传统的作文评与写的模式,合理的运用评改、评讲方式,巧妙的利用现代网络等手段,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使作文不再成为师生心中的痛。
当然,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写作水平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是在这方面初步的探索,理论水平不够高,还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以丰富我的作文教学。
"
25
Tags:审题 练笔 庐山真面目 病句 好景不长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下一篇多彩变化的探究──小说学法指导..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多措并举,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