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学会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
2013-05-01 12:11:17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海星 【 】 浏览:446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鉴于目前高中学生疏于阅读懒于写作的现状,我试着用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读赏写创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读赏创“套餐”作文是指用日记、周记、创新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将文章的阅读、欣赏和个性化写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文综合素质型写作“一体化”(或“一条龙”)训练方式,其基本形式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摘抄一篇好文章(千字以内的精短美文),并在日记本上简要写出摘抄理由;每周坚持从所摘抄的文章里选一篇最喜欢的写一篇高质量的鉴赏文章,每周学习文章写法写一篇或模仿或创作的较高质量的文章。语文学习是吸收--内化--表达这样一个回环往复的提升过程,其中读是“吸收”,赏是“内化”,创是“表达”。
  一、为什么要学会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
  第一,读赏创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获得的主要途径人们习惯地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最重要的两大能力。但是,要将阅读能力转化成写作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写作能力,就必须经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欣赏。因为,没有欣赏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肤浅阅读;而没有从阅读审美欣赏中学习写作的写作,也仅仅是没有品位的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阅读。而在这个相互转化、相互提升的过程中,审美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欣赏,阅读就不能趟过心灵的大河,到达写作的彼岸。在创新写作训练中,读赏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提升。所以说,读赏创既像一副链条,更是一座楼的楼梯,是语文重要能力训练培养的有机整体和主要途径。“套餐”作文就是读中有赏,赏中有读,读赏交融,读赏写结合,互融互进,交替上升的循环过程。
  第二,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我个人认为,这“积累·整合”就是阅读,“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就是鉴赏(当然里边蕴含着阅读),“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就是创造性的阅读和创新性写作。当然,这阅读中还包含着“阅读”生活、社会、人生、自己及其心灵等等,鉴赏也包括“鉴赏”生活、社会、人生、自己及其心灵世界等等,写作当然是写对生活、社会人生等的观察思考和个人心灵的独特感受了。“新课标”认为,阅读鉴赏的目的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说,学会读写创“套餐”作文是“新课标”的要求。
  第三,未来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充分体现人的高综合素质的社会。在现代化、全球化、知识化、素质化特点日趋凸现的今天,人们的读赏创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人们的综合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尺,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来社会公民立足的“四大支柱”是“会交际、会做事、会审美、会发展”,而没有读赏创基本能力,很难想像会有高综合素质,很难想象能立足社会,更很难想象会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四,“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具有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能力高考指挥棒直接指挥、约束着课堂教学激起学生的能力训练走向。传统的以考知识为主的高考试题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出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考察检测的试卷。语文高考作文试题“素质教育”思想表现尤为突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审美化的阅读,没有把那些阅读通过审美鉴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在阅读欣赏借鉴基础上的个性化、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新写作,怎么能适应更新变化了的高考阅读与写作,也怎么能在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的高考作文中考出最好成绩?这是最现实不过也是最“直奔主题”(功利)不过的道理。
  二、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的训练形式与程序
  读赏创“套餐”作文虽有它一定的训练形式]和程序,但一定要体现个性化。所谓个性化,是说不管阅读欣赏还是创新写作,都要体现个性性格特征,是“这一个”“我”的独有“专利”。其训练形式和程序大致是:
  第一,学会个性化审美阅读:抄一篇自己喜欢的短小而精美的文章,并精细阅读阅读是读者以文本为媒介与作者对话与交流。“接受美学认为: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拥抱,是主体间灵性不断碰撞、不断吸纳、不断感动的对话过程,……”(转引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1**页,以下简称《读本》)“审美阅读的特性在于,它不是对外部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过程。审美阅读过程包容了更为丰富、更为复杂、更为智慧的心理意味。”(同上)“审美阅读是一个生命体验与热情交织的创造过程,这种阅读需要读者投入全部的身心能动地参与和创造”(同上)这一种阅读自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那种阅读,而是一种带着愉悦享受性的那种高境界的、需用整个心灵乃至整个生命去从事的阅读。只有有了这种阅读,才能提升阅读者的阅读质量和效率,也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第二,学会个性化审美欣赏:写出自己倾心阅读这篇文章的充分理由——即写出对这篇文章的鉴赏性文字。“阅读对学生而言,有三乐。一乐在发现。……二乐在有感。……三乐在悟“道”。(上书1*0页)审美欣赏,就是有所“发现”,有所感触,有所参悟。只阅读不欣赏,那是“没入道”的阅读;只进行大众化欣赏而不进行个性化审美欣赏,那也只是低层次的欣赏。个性化审美欣赏就是把自己阅读文本时的那种独特的体验和感动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这样就把阅读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了——即“我”自己从中读出的新东西,得到的心肝感悟和新发现。
  第三,学会个性化创新写作。“套餐”作文的个性化创新写作有两个密切相连的程序:借鉴模仿性写作,个性化独创性写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借鉴模仿性写作是阅读鉴赏了文本之后,或在题材,或在立意,或在构思,或在结构,或在写作技巧,或在语言运用等方面学习借鉴文本的长处,“另辟蹊径”,另选角度,模仿性地写一篇想类似的文章,以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技巧。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然过程。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创造。独创性写作是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或受原文的启发,或有了新的发现和灵感,产生了一种新的“创作”冲动,便及时而快捷地将这种“灵感”或“冲动”情绪写下来。这种写作就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流泻,大多带有日记的性质,带有粗胚的特征,一般都比较粗糙。当然也不乏灵感来临时快捷“摄制”下来的成功精品,但大多还需进行反复斟酌,“改造”雕琢。这是一种独立的写作,“新课标”把它叫做“有个性地表达”。所谓“有个性地表达”就是以“我手写我眼观写我心感心悟”,即用自己的心灵话语完成自己的个性写作。这里突出的是“个性”,个性就是只有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写作角度,自己的构思,自己结构安排,自己的语言表述风格……通常的作文大多是这一种写作,带有自发自愿自然流泻的性质。我们特别提倡这一种写作。这种写作最真实,自然也最创新。创新就是不重复自己,就是超越自己的过去。养成了这样写作的习惯和品质,写作能力就会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不经意间培养起来。当然,这种“创作”是在进一步的毒和欣赏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完成的,是一个雪球滚动中的“运动过程”。“套餐”作文特别注重的就是“雪球”不断滚动的过程。
  读赏创“套餐”作文表面看起来似乎有很大的工作量,但只要细心一看,真正做起来,就会发现量并不大。一天只读一篇文章(当然不限定一篇,一篇是底线),写一篇欣赏性文字(我这里说的是文字而不是文章,意思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求一定要写成完整文章),一周写一篇文章(不限定一周一篇,有写作兴趣和欲望可以写上几篇,一篇是底线),对大多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而难的是“坚持”。要坚持长期这样做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套餐”作文不仅仅是训练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一种意志品质,养成一种良好习惯。这是我们进行“套餐”作文训练的终极目标。
"
27
Tags:参悟 转引 另辟蹊径 新课 同上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学校与课改同成长 下一篇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读报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学会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