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人琴俱亡》备课资料                
2016-01-03 14:47:03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江苏东海县 苗蔚林 【 】 浏览:574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人琴俱亡》备课资料                          

                             一、《人琴俱亡》写作背景

         大书法家王羲之有7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王徽之、王献之兄弟俩。这两兄弟的性格都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追求旷达洒脱,恃才傲物,反对世俗礼节的种种约束。徽之、献之兄弟俩年轻时候常常在一起读书论史,品评人物。有一次他们读《后汉书·高士传赞》,谈到文章中盛赞东汉精通学问、不媚权贵的名士井丹时,献之不由得拍着书案呼叫说:“好啊!品性高洁,谁比得上井丹!”徽之笑着说:“高洁是高洁,不如司马长卿那么傲世”,他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与卓文君结合的司马相如更加钦敬。 对于一般人看重的礼节,兄弟两人都很不在乎。 王徽之特别喜欢竹子。凡他住过的宅院,房前屋后都种上各种竹子。他常对着青翠葱茂的竹枝吟啸咏叹。他曾经指着竹子对人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听说吴郡有个士大夫家养了许多优种竹子,就坐着轿子到那家的竹林前面,全神贯注地对着竹子,像和老朋友谈话似地吟哦。那家主人洒扫庭阶,招呼他坐,他连头也不回。他出来后,主人不满地把门关上了,他就又站在园外尽情观赏了好长时候才离开。

       弟弟王献之,字子敬,和哥哥一样性格。献之也听说吴郡大户顾辟疆家有一座名园,便想去游览。他坐在平肩舆上,叫人径直抬到顾家的园里。顾家正在大宴宾友,高朋满座。献之本来不认识这家人,他旁若无人地只顾自己观赏园景,既不拜主人,也不打个招呼。主人恼怒了,就走上前责备他说:“您对待主人如此无礼,在士人面前这么傲慢,哪里是有身份的人?简直是不足挂齿的百姓!”接着就下了逐客令。王献之还是那么高傲地看看他,显出一副不屑争辩的神气,扬长而去。

        哥哥王徽之的傲世态度也是有名的。他曾经在车骑将军桓冲门下做参军,整天不理衣帽,不顾仪表,也不管职务上的事。有一次桓冲问他负责什么职务,他说“好象是管马”。问他管多少马,他就说,我不懂马,谁管它有多少。桓冲说:“听说近来死了不少马,你可知道这事?”徽之回答:“活马我都不知道,哪儿会知道死马去?”有一回他骑马跟随桓冲出行,正赶上下暴雨,因为将军坐车,他就下了马硬挤到桓冲的车上去坐下,说:“将军大人,您怎么能一个人专占一辆车!”

         兄弟俩都不愿做官。王徽之在担任“黄门侍郎”时,很讨厌这种侍候皇帝的差事,就辞官回家了。正好,得了重病的献之也在家里调养。过不久,徽之也生起病来。当时有个迷信说法,认为人将死的时候,如果另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寿命让给他,那他还可以活下去。王徽之很敬爱弟弟,就向术士说:“我的才华地位不如弟弟,我愿意把年龄让给他!”可是术士说他已经没有转让的余地了,因为他的病也不轻。他听了只好叹息。

        过了不多日子,献之病重去世了,全家上下哀悼痛哭,一片悲戚。只有徽之不嚎哭、不流泪,一个人往灵床上一坐,呆呆地发怔。人们感到诧异,却不了解这个性情落拓的人,连悲哀的表现也不同寻常。只见他坐了一阵,就慢慢站起身,走到献之屋里,把弟弟生平爱弹的琴抱到堂前。他坐下来,调弄着琴弦,想奏一首哀悼的曲子。可是他内心极度悲伤,怎么也调不对弦。他“霍”地站起身,把那琴往地上一摔,大呼一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由于过度感伤,王徽之病情很快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他也郁郁地死去了。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王羲之传》。

         “人琴俱亡”,原来意思是说人死了,他的琴也不能再存在。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说明看见死者的遗物,更引起对他的怀念和哀思。

                                    二、《人琴俱亡》改写

        一盏枯灯,倚在床前。

       我望着窗外的月亮,不禁黯然神伤,子敬,难道你真的比我先去一步?

         我对子敬的记忆停留在了两个月前。管家说,我昏迷了三天三夜,全家上下都为我的病而忙碌。在大夫一一摇头离去之后,子敬的声音居然将我从昏迷中唤醒,“子猷,子猷……”我睁开眼,在微弱的光线中,我看到了他的脸,他把我扶起来,背靠在墙壁,我问子敬,我会死吗。他说,不会,子敬便会永远陪在哥哥的身边。

        那天晚上,子敬弹起了他的焦尾琴,深远的琴音把月亮的光芒引入了屋里。我问子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他说叫落湖赋。“落湖赋,好美的曲子。”我笑笑说。他说:“哥哥,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教你。”然后我笑了,笑得忘记了病痛。不知过了多久,我再次睡去,等我醒来,子敬已经不在。我问管家,子敬呢?管家说,昨晚三公子见您已经睡了,不忍打扰,早早离去了。管家退下了,我看着昨夜子敬弹琴的地方,落湖赋的琴音还在耳边徘徊。

         从那以后,子敬便再也没有来看过我,正在我疑惑的时候,管家告诉我——他也得了和我一样的病。

         秋天开始枯萎,整日卧床,我的身体如同院里的梧桐叶一般,渐渐变得枯槁,难以重拾那片绿色。秋风吹凉了艳阳,如今的他已不像昨日那般光彩照人,叫人不敢直视。淡淡的,柔柔的,照在院子里,有一丝暖意。

         几天后,我问管家,子敬的病情怎么样了。他说,很好,很好。我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来看我。他立刻说,会来的,三公子一定会来的。于是我松了一口气,端起茶杯,饮下后却是一阵寒意袭来。茶是暖的,身子也是暖的,只不过心是凉的。管家匆匆退下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暗暗叹气。子敬,倘若你病已好,为何不来看我?莫非你已先走一步?我不愿想,也不敢想。但我知道你的病情比我要好的多,绝不会如此的——

          决不会。

        子敬的病好了吗?我问管家。管家说,三公子的病快好了。我说,那就好,那就好。

         这几天,我每天都会问管家同样的问题,管家给我的却是依然一样的回答。我原本平静的心开始忐忑不安,渐渐的,我开始之一置疑管家的话。

         夜里,管家端药汤给我。我便问他,子敬的病好了吗?管家递上一杯凉茶,说,公子先喝茶,大夫说这种茶对公子的病有好处。我接过茶杯,问,告诉我,子敬现在怎么样了?管家的目光开始散乱,我说,他怎么样了。管家说,公子您先喝茶吧。我一气之下把茶杯摔到了地上,管家似乎被我的举动吓到了,他连忙说,公子不要动怒,老奴所言句句属实。

        “子敬若病已好,为何不来看我?!”我喃喃道:“这,这必定是子敬他,他已先离人世,不是吗?”

           我别过头去,泪水不知不觉从双眼留下。

       “公子,二公子他,他病真的好了,只是近日来有事在身,不便抽身。”管家说。我说,“不要再说了,退下吧!”于是,管家拾起地上的茶杯碎片,离开了房间。

       我叹了口气,低头思虑良久。

        不知何时,四周一片宁静。我抬起头看到安详的夜空中嵌着一片繁星。喃喃道,子敬,难道你真的先我而去?辗转反彻,翌日,我问管家要了轿子去看望子敬。

          子敬,哥哥来看你了。

         一路寒风,刺入肌骨。

        我来了,子敬。我走下轿子,看见子敬的宅邸挂上了一层白色。良久,我驻立在门口,迟迟没有进去。“为什么骗我。”我说。管家惭愧道:“大夫吩咐过,公子的病最忌大喜大悲,则使病入膏肓之处,回天乏术。”

        我僵硬地走了进去,灵堂里,静静地放着一口红棺材,子敬的仆人告诉我,子敬就躺在一口红色的棺材里面。我走到棺木前,凝视良久。

         子敬,你真的就这么走了吗?你不是还说要教我落湖赋吗?我企盼着子敬的回音,但一切归于沉寂。我在棺木前站了好久,直到我发现一片梧桐叶已经静静地躺在我的肩上,才发现光阴的流逝。把子敬的焦尾拿给我!我静静说道。不一会儿,仆人把焦尾递给了我。

          子敬,难道你忘记了这个约定吗?我弹起了琴,琴音却高高低低,平仄不定。蹩脚的琴声飘荡在灵堂,我笑了,很苦,哭得忘记了悲伤。“二公子,自三公子去世后便很久没人调这尾琴了。”

       “恩。”我淡淡地说。“当”的一声,我把琴仍在了地上,琴弦在琴落地的刹那间全部断开。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我夺门而出,在门口,一阵白光射入我的眼瞳,随后是一阵光亮而恍惚……

       当我醒来,已经在我家的床上,管家告诉我,我已经昏迷了两天。我服了汤药,再次睡去……

        子敬会永远陪在哥哥身边……哥哥,好好养兵,病好了,等你病好了,我教你……子敬的病情怎么样了……三公子的病快好了……子敬病若已好,为何不来看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子敬,哥哥陪你来了。

                           三、《人琴俱亡》中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之我见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选入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笔记小说《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名徽之)和王子敬(名献之)深厚的兄弟情谊。全文仅84字,浓浓的兄弟之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得以表露。文中说子猷知弟弟子敬死,既“不悲”也“不哭”,至灵堂又操琴,其行为颇令人费解。后文言其“掷琴”、“恸绝良久”更与前述不相照应,这成了本文学习的难点。下面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在书中有较多的反映。具体到王氏兄弟来说,二人出生于官宦之家,父祖几代都是当时社会的名流,《晋书•王羲之传》对二子的情况略有介绍,谓子猷“性卓荦不羁”,“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二人恃才傲达,率性放纵,行为怪诞,其“名士”作派为“一时之冠”。“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小说的主人公子猷,生活方式之独特,思维之怪异,后世流传最多的是这两件事,一是其性爱竹,寄居空宅,在屋子里种竹,人问何以至此,他解释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竹),”堪称“竹痴”。其居山阴(会稽),咏左思《招隐诗》,忽忆好友戴逵,雪天连夜泛舟至剡溪(嵊县),至戴逵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他解释说:“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何必见安道(戴逵字)耶!”其人率性如此。相比较而言,弟弟子敬少言寡语,处事更为稳重,有次兄弟俩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子猷来不及穿鞋,急忙逃走,而弟弟“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曾有这样一件事,子敬夜卧书斋,有小偷光顾,子敬佯作不知,让小偷将家里的东西偷光,小偷临走,这才慢慢地说:“请把青毡留下来,这是我家的祖传之物。”群偷闻言,惊惶而逃。
         子猷子敬兄弟俩脾味相投,感情甚笃,因此,在互相理解上有着非同常人的一面。《人琴俱亡》开头先说:“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猷先亡。”由此领起下文。弟弟故去,身边人有意隐瞒这一消息,但子猷凭着感应,已是心中有数。遂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但“语时了不悲”,这是表明子猷不同常人的地方。因为兄弟皆悟透生死,已至处变不惊的境界。文中说子猷“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欣赏的正是其名士风采。据《王羲之传》记载:兄弟俩病重,有术士对子猷说,可以作法让人代子敬死,借寿给子敬,子猷说,我才能不及弟弟,那就让我来代子敬死。术士说,代死者应是年轻一点的,你不合适。可见,子猷是很敬重弟弟的,对弟弟的先其去世,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故子猷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忍悲伤而不哭。

         接下来,文章说子猷至弟弟灵堂,知“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本来,按儒家礼教,居丧期间不得有欢娱表现,弹琴是不合时宜的,这是在表现子猷的不落俗套,有魏晋名士之作派,有关这方面的情况,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有较详细的介绍。子猷不像常人那样,老远就通过号丧来表达自己的悲恸,而是想通过琴弦来和弟弟交流,以寄托哀思。但情急之中,音调竟无法调准,于是,就有了子猷的“掷琴”之举。掷琴之后,子猷睹物思人,回归常人状态,感情犹如火山般地喷发出来,“因恸绝良久”,“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文章至此嘎然而止,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在向学生讲解这篇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当时的名士作派是不可取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学生切不可仿效。二是作者对名士作派,有欣赏的一面,但也有认为其矫揉造作的一面,如子猷“弹琴”不成,表明其并非镇定自若,对其“掷琴”,也似有矫情之讥。《人琴俱亡》这篇小说,文风简洁明了,遣词准确传神,故被教材选作范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认真揣摩,取其所长,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56
Tags:《人琴俱亡》 备课 资料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长文短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得..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学..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人琴俱亡》备课资料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