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9期

雪飘梅香

作者:胡辛

字体: 【


  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出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
  她,就是陈香梅。她应邓小平的邀请,作为里根的特使,飞往北京。
  1980年11月2日里根竞选获胜。在走马上任前夕,他考虑与中国的关系时,想到的是这一个女人---竞选前,这女子对他笑言:"如果你当选总统,可别忘记一定要多用几个女性!"他不无幽默又诚恳地回答:"如果每个女性都像你这么聪明,那我们男人做什么?"眼下,他立马要用她了。她作为他的特使,将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晤。行前,他两次召见,却不公布谈话内容;她飞往北京也是秘密之行,随行的还有参议员史蒂芬和他的新娘。
  华盛顿和北京都下雪了!这个在雪中飞行的女人便生出无限的感慨……1925年农历五月初五,在纪念屈原的悲凉与龙舟竞渡的喧闹中,她诞生在古都北京。她的外祖父便是廖仲凯的胞兄,他为女孩取名香梅,女孩童年的梦便镌刻进中国文人的忧国忧民和别样浪漫。中学时代在香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失去了母亲和亲身经历了战争。香港沦陷后,她姊妹六人艰辛跋涉几千里抵达昆明,随后五姊妹皆奉父命去了美国,独独她执拗地留了下来,自立,并为抗战效力。1944年秋,她作为当时的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采访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崇拜与爱恋,让她对他一见倾心。她勇敢地跨越了种族、年龄的高墙,于1947年冬,终于与他结为夫妻。然而,夫妻生活仅仅11年,将军病逝,空留一千个春天!33岁的她,带着两个幼女,在美国华盛顿独闯天下。半工半读、翻译、教学、写书、演讲、参政……一步步进入了美国主流社会。
  她是美国的媳妇,可她更是中国的女儿!屈指数数,离别中国已整整33年了!
  近乡情更切。近了,近了,当班机稳稳停落在首都机场,舱门打开,她却又一次泪水迷蒙了双眼:祖国,你的女儿回来了。
  元旦早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挤满了中外记者,邓小平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接见了陈香梅一行。是夜,中美的电视都播出了陈香梅访华的新闻。而在那一瞬间,她握住老人的手的瞬间,她的心颤栗了!她不只是握着一位伟人的手,而分明是触摸到中华民族的根!从1980年的除夕到1981年的元旦,她历经了跨世纪般的飞跃;而在她的人生之旅中,完成了极其深刻的过渡!不是恍若隔世,不是如梦如幻,真实的是,中国人应该团结,中国人完全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她见着了舅舅廖承志。舅舅穿着深灰色的中山服,和蔼地向她伸出双臂。如若不是在这种场合,她会一头扑进舅舅的怀中大哭!见舅如见娘。她忘不了少女时在香港的日子,这位行踪不定的神奇的舅舅,母亲说他在打游击,可只要他回来,给她们带来的就是快乐。
  往事如风。风轻拂着今天的宴会,也就满是人情味。
  邓小平谈笑风生,以他浓郁的四川口音笑说:"香梅,你舅舅可是个妻管严啊。"她不解:"舅舅,您有气管炎?"廖承志望着邓小平,又笑又摇头。邓小平依旧笑说:"你舅舅呀,是妻管严。你舅妈不准他多吸烟,每天定量供应,只给3支,他嘛,常是超支,只要有机会,他就偷我的烟。"她便忍俊不禁,哈哈大笑。满座皆笑。这是家的氛围,家的亲情,谈什么怎么谈不必绞尽脑汁,更不会拘谨刻板。
  而邓小平待陈香梅,不只是长辈的慈祥和亲切,而且,还很看重她。
  中国人很讲究排座次,其实哪个国家都脱不了此俗。入席时,邓小平爽朗地说:"陈香梅坐第一,参议员史蒂芬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嘛,美国有一百个;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嘛。"多么智慧的老人!多么风趣的老人!没有阻隔、没有距离、没有云遮雾绕,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敞开心扉欢迎她;她希冀的、企盼的、留恋的就是家的气氛啊。她真的回到了娘家。
  她是中国的女儿,她的人生始终与中国的历史纠结难分。而今天,她终于穿越了历史的屏障,抚平了心田的坎坷褶皱。她爱中国!中国是她的根之所系。
  自此,她奔走于美国和海峡两岸,牵线搭桥,乐此不疲,她对中国的爱永不变。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