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9期

名酒出天山

作者:侯朝霞

字体: 【


  ---"新疆第一酒""伊力特"发展记略
 
  伊犁河的三条支流喀什河、巩乃斯河、特克斯河像一只美丽的虬爪,紧紧抓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曲《草原之夜》,令多少旅人为之陶醉,为伊犁河谷平添一层诗的意蕴。这片为两条交合的天山支脉所庇护的河谷平原,千万年来,演绎过多少金戈铁马、惊天动地的故事。在这里,任何奇迹的产生都似乎是情理中事。
  20世纪末叶,一种名叫"伊力特"的系列白酒,不但夺得"新疆第一酒"的桂冠,而且东入阳关,横贯陇海,入主中原,搅得半个中国沸沸扬扬,刮起了一股小小的"伊力特"旋风,不禁使人想起当年蒙古人骑着伊犁马踏遍万水千山的壮丽景观。
  在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疆伊犁酿酒总厂从一个兵团团办小企业发展成一个国家大型企业,跻身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国白酒生产百强企业和全国最佳经济效益百强企业的行列,创造了一个西部民族工业高速发展的奇迹。创造这段历史的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集团---兵团人。
  1963年秋的某一天,作家王蒙携妻儿谪居伊犁途中,曾在一个名叫五台的小镇住了一宿,是晚天气微凉,远游者在积满尘土的小镇街头徜徉,不觉间走进农五师红星旅社的一家小卖部,沽得二两白酒,自斟自饮,聊以自慰。此事作家曾在一篇文章中有所记述。据推测,那白酒应当就是今天名扬四海的"伊力特"的前身伊犁大曲。这位迁客骚人想不到20年后自己会成为拥有12亿人口的共和国的文化部长,就像当年小镇野店里的无名白酒难以想象20年后会飞越关山成为全国名牌产品一样。又过了10年,王蒙应邀参加一次"伊力特"举办的征文活动颁奖仪式时,挥笔写下了"一杯伊力特,双泪落君前"的诗句。此时作家心中的滋味,怕是与"伊力特"一样难以用文字说得清。
  
  1955年11月20日,一群刚脱下军装不久的汉子陶醉在自己酿就的带着汗味的白色液体中,其时他们何曾想到他们已经揭开了一个酿酒企业集团的第一页历史。
  
  肖尔布拉克,蒙语"碱水泉"的意思。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十三团(它的前身是著名的359旅717团)奉命进驻伊犁盆地,在巩乃斯河旁的肖尔布拉克驻扎下来,搭起帐篷,开荒种地,决定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军垦农场。当时的肖尔布拉克没有村庄,只有稀稀拉拉的几顶帐篷,狼和野猪经常在齐膝深的荒草间出没,夜间,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着这些夜行者的长嗥。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最低温度达零下47°C。战士们穿的毡筒常常冻成冰疙瘩,晚上回营房得用火烤化它才能脱下来。一十字镐挖下去,只在冻土上留下一个白印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十三团的战士们在短短几年内开垦出几万亩良田,一个崭新的军垦农场初具规模。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三团官兵全部集体转业,这个农场被编为农四师十团农场,之后又改番号为七十二团农场。
  伊犁河谷降水量丰富,土地肥沃,素有塞外江南之称。高强度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军垦战士们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
  一天,养畜场宰了一只羊供应团机关食堂,养畜场只剩下羊头和内脏杂碎。晚上,战士们炖了羊头和内脏杂碎,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吃。这时,一个满嘴流油的大胡子汉子感慨地说:"嘿,这么好的羊杂碎,可惜没有酒!""说得对,要是有几瓶酒就美气了!"立刻有人附和。
  就是这样简单几句话,激发了大家造酒的念头,而且没过多久,真的心想事成,团里组建了一个酿酒班,调集了几十名工人。凡是见过烧酒的,稍稍懂点技术的都调来,同时从伊宁市请来了一位姓严的师傅,他们腾出一间干打垒的土房子,肖尔布拉克第一个酿酒作坊就这样诞生了。
  原料农场产,工房自己盖,双肩挑水,芦苇烧火,一边摸索一边干。当时用的一只烧酒锅形如大钟,有一米多深,能装二十多担水,用生铁铸成。大伙儿又做了几个水缸一样的大木桶,内用桑皮纸一层层裱好,裱一层刷一层羊血,它可以经受酒的浸泡并保证不走味。他们把玉米用牛车或爬犁拉到15公里外的塔尔地村磨碎,再放到土窖里发酵。酿酒的关键是制曲,曲块的硬度、水分含量都要适中,发酵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温度,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糖化率。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采用人工踏曲,几个小伙子光着脚一边唱一边踩。终于有一天,浓香四溢的白酒汩汩不息地从酒嘴里流出来了,人们一尝,又辛又辣,但有一股奇异的香味,酒劲十足。战士们接了一碗又一碗,从这个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中,欢声笑语,豪饮狂舞,一直闹腾到半夜……
  伊犁酿酒总厂厂志上写着这个日子:1955年11月20日。
  
  这个来自天山脚下穷乡僻壤的"伊力特",在大洋彼岸的纽约一举夺得两枚银牌,丑小鸭又一次成为令人羡慕的白天鹅。
  
  1992年2月15日,伊犁酿酒总厂经理张永乐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政委唐见宋,和我国代表团一行18人从北京启程飞往纽约。
  波音747发出震耳的轰鸣,展开双翅,慢慢离开了大地。
  机翼下蔚蓝色的太平洋呈现出一条美丽的弧线。那弧线不断微微变换着倾角。时而一片云海遮断了那片蓝色的屏幕。坐在弦窗前的张永乐脸上流露出激动、兴奋又有些紧张的神情。
  这是一位喝肖尔布拉克的水长大的军垦第二代,随着这片绿洲的扩大、茂盛,随着伊犁酿酒总厂的发展壮大,他也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名大型企业的领导人。
  纽约,那是一片由高楼大厦组成的森林,傲然俯视着在它们脚下爬行的人群和车队,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烘托着一种仿佛是不真实的气氛。面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张永乐脑子里想得最多的还是他的"伊力特曲"。这个从遥远东方的一条山沟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要在这个繁华闹市向世界亮相了。它将会获得什么样的评价?它能像丑小鸭一样,一举成为世人瞩目的白天鹅吗?
  2月24日,美国首届国际白酒、葡萄酒博览会在豪华的希尔顿大饭店开幕。美、英、法、意、日、中等18个国家的300多家厂家参加,赴展产品达2000多种。中国选出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等15个厂家的35个品种参展。展览大厅布置得富丽堂皇。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客商蜂拥而至,真可谓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各国厂家的展台布置得一个比一个美观,一个比一个豪华、别致。
  展台上陈列着各色各样的酒,更让人眼花缭乱:新颖的酒瓶,华美的商标,别出新裁的包装,件件都像珍奇的艺术品。张永乐睁着惊奇的大眼,欣赏着这些异国的展品,由衷佩服它们的包装工艺之精美。回转身来看看自己的产品,顿时觉得相形见绌。过去听人说,我国的许多产品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明明是好货,却只能贱卖。一直在新疆走俏、供不应求的"伊力特"系列酒对包装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把它拿到这么盛大的国际博览会上一比,包装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这时,一位身材魁梧、衣着考究、风度翩翩的外国专家来到了伊犁酿酒总厂的展台前,张永乐迎上前去与他握手问候,经翻译介绍,原来他就是美国首届白酒、葡萄酒国际博览会的组织者,蒙哥玛利博览会中心总裁塞迪·安格斯先生。张永乐先为他倒了一杯伊力特曲,举杯请他品尝,他接过酒杯非常认真地尝了尝,又仔细地看了看,闻一闻,再接过张永乐为他倒的另一杯伊力老窖,细细品尝,并拿两种酒做了反复比较,而后笑着对张永乐说:"从色香味来看很不错,爽口甜绵,是好酒。"随即竖起大拇指连声说:"OK!OK!"张永乐一面答谢塞迪·安格斯先生,承蒙夸奖,请多指教;一面不失时机地将一瓶伊力特曲和一瓶伊力老窖送给他,并附上了介绍产品的小册子。
  塞迪·安格斯先生指着包装上印的天山商标问:"这是什么山?""天山,它横贯我们的新疆。""你们的酒厂就在天山下?""对,我们新疆伊犁酒总厂位于天山的西端,也就是中国的西部边疆伊犁盆地,我们那个地方叫肖尔布拉克。""肖-尔-布-拉-克?""对,意思就是碱水泉。过去这里是一个不毛之地,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酒厂。""你们在这么边远的地方,生产出这么好的酒,不简单!真不简单!"塞迪·安格斯先生连声称赞着与张永乐告别。
  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消息不胫而走:中国的新疆出了好酒,一个叫伊力特曲,一个叫伊力老窖。成批成批的各国客商接踵而来,不少专家也赶来了解情况。张永乐一一热情接待,准确得体地回答各类提问,结交了不少朋友,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扩大了伊犁酿酒总厂在博览会上的知名度。
  2月29日,张永乐与我国代表团一起离开纽约回国。
  3月中旬,喜讯传来:伊犁酿酒总厂的伊力特曲和伊力老窖,双双获得美国首届白酒、葡萄酒国际博览会银牌。茅台、五粮液等6种中国名酒获得金牌,我国共获得4块银牌,伊犁酿酒总厂就占了2块,这是新疆酒第一次获国际奖。
  1992年5月27日至30日,伊犁酿酒总厂再次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日本第四届国际酒类博览会。来自中、日、美、法、意等27个国家的上千名专家、代表云集东京市中心64层高的太阳城大厦,参展的酒类有白酒、葡萄酒、啤酒和配制酒等1000余种。伊犁酿酒总厂生产的伊力特曲,在各国各类名酒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牌,伊力特酿荣获银牌,再次为新疆酿酒史谱写了崭新的一页。
  从肖尔布拉克走向纽约,走向东京,这条从小山沟走向世界的路,伊犁酿酒总厂走了近40年,这是一条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路!

[2] [3]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