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3期

大森林之子

作者:洪 山

字体: 【


  一
  
  从1996年起,凡是伊春来的朋友总要对我大谈他们的新市长王利民,邀请我去写一写他。
  1997年12月,我终于不顾严寒,爬上了火车,前往伊春。我要去的第一站是一个叫做五营的林业局,这里被称为红松的故乡。王利民曾在这个林业局任过局长,这里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站,我来这里是要追寻他的足迹。  
  五营林业局在生产高峰期曾达到年产木材40多万立方米。进入80年代末期已经落到年产量只有10万立方米,仅有当年的四分之一,而人口却猛增了一倍还多,整个林业局都陷入了一个连生存都困难的境地。因为拿不出钱来给工人开工资,老局长在一次大会上不由得声泪俱下。就在这时候王利民到五营林业局走马上任了。他一上任就狠抓管理。他对林业的一整套生产程序都了如指掌,如同一个农民知道哪块地能长庄稼一样,他知道哪里有潜力,哪里能出效益。他了解在销售木材上有漏洞,有的人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个人私利,在对外销售时压了价。这一年仅是销售的严格管理,就增加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为了节约开支,他规定全局的支出只许一支笔批钱。与此同时,他又大力发展林业替代产品,要求每个林场都要把发展林业替代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做到"一场一品"。这是林业系统较早坚决扭转发展方向的一个决策。一时间,五营林业局成了发展非林脱木项目最多的一个林业局。凡是下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的上级领导,几乎都要到五营看一看。他们在充分肯定五营局正确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从这里的实践中受到了启发,开阔了思路,很快把五营的做法推广开去。  
  五营林业局是一个坐落在山峡中的小镇,两边是连绵的山,汤旺河从镇中央流过。从地图上看,这里是小兴安岭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也是伊春最小的林业局之一。在王利民当局长之前,这里没有一座楼。他在盖楼时多方征求意见,惟恐盖起来没人进去住。在他刚来时,这里的居民都是吃地表水,雨季水成黄泥汤,旱季吃不上水。为改造老百姓的吃水条件王利民费尽了心血,他千方百计地向上级请求支援,为了寻找最好的水源他从省里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满山遍野地进行勘察。五营林业局的水源地设在了十几里外,输水管道穿过一条河底和铁道线。吃水不忘打井人,现在五营的老百姓一提起王利民总要说,幸亏他在这里时给大家吃上了自来水。他们也自豪地说,你喝吧,我们五营的自来水是全伊春市最好的自来水。
  由于常年经济困难,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学校的房屋不能维修已经漏雨,学生课桌椅破旧,操场一片泥泞。王利民看到这种景象心情沉重地说,我们再困难也不能在学校身上节约,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他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学校的改造工程,一口气建起了好几座小学和中学,并且把电化教室和物理教室建成了各局中最好的。五营的学校一举成为市标准化学校,学习成绩由过去的全市倒数第二名跃升为前三名。
  
  二
  
  在王利民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第一个沉重打击就是父亲的去世。他有4个妹妹一个弟弟,全家7口人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他对母亲说:"妈,我不上学了,下来干活儿吧。"母亲说:"孩子,你还小,就是妈要饭也要让你上学。"他考上了半工半读的师范,因为这是一个不收学费的学校,每月只需5块钱的生活费。就是这区区的5块钱也常使得母亲为难,她在大街上从这头走到那头,不知道向谁家去借而不致遭到拒绝。这时候每人每月只供应几斤细粮,但就是这几斤细粮的钱母亲也舍不得花,她总是把粮本儿送给人家,让人家去买细粮,她再用人家的粮本去买粗粮。
  母亲为了养活这6个孩子,不得不拼命干活儿。她天天3点多钟就起床,到晚上11点才能睡下。这个要强的女人,这个伟大的母亲,积劳成疾,在她的儿子参加工作不久就去世了。这是王利民遭受的第二次打击。
  灾难对于一个弱者会使他一蹶不振,而对于一个强者却能成为他的财富,使他变得更坚强。学生时代的王利民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侠肝义胆肯帮助人,成为同学中的一个领袖。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帮他的崇拜者。在他17岁那年,他还是一个学生。一天,他对母亲说:"我要给咱家盖房子。"母亲对此并不信以为真。但到放假时儿子带领10多个同学乘火车回来了。他一声号令,同学们做坯的,上山扛木头的,挖地基的,割草的,仅用了几天时间,一座小房子就盖起来了。
  为这事母亲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她不仅仅是为了家里有了一座房子,而是她亲眼看到了儿子的成长,看到了儿子的才能。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三
  
  天刚蒙蒙亮,年轻的林场场长王利民就来到了山上。太阳还没有出来,东方只有一片鱼肚白,他的部下都还在被窝里酣睡。这是一天当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低得接近零下40度。积雪在他的脚下咯吱咯吱响着,他吸了一口呛人的冷空气,寒冷刺激得他睡意全消,精神振奋。他首先检查昨天的工作,伐倒的一棵棵红松如巨龙似地躺在雪地上等待着装运,他心里盘算着今天的活儿该怎么干,今天该采伐哪一片,该多少人伐树,多少人装车。当他对一天的工作胸有成竹时,他的伙伴们才爬上山来。王利民和工人们一起喊着号子抬木头,一起抡着大斧砍树丫,一起抱着油锯伐树,也一块儿大碗喝酒,一块儿放声大笑,一块儿说粗话。林业工人的那股粗豪之气和他的性格正合拍。
  开头,很多老资格的林场领导对他们年轻的场长并不很以为然,但是王利民不仅身先士卒地干,而且在生产上指挥自如,调度有方,他们很快地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的领导才能在林场里得到了第一次验证,他举重若轻地管理着一个小小的林场,他领导的林场很快从落后变成了先进。他本人也渐渐在林业局小有名气了。
  
  四
  
  已经是林业局长的王利民常常忘记了自己是这一方土地上的老大,仍旧像过去一样和大家该说的说,该笑的笑,甚至常开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笑。这就产生了一种弊病,有人常常得意忘形,敢于和他吵,甚至拍桌子。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歧,王利民是愿意和部下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争论的,但谁如果敢于不听他的指挥,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把你拿掉。
  五营的城建局长原是劳动科长,他自己说他在五营是一个又臭又硬的人物儿。他因为在一件事上自作主张,被王利民拿掉了劳动科长的乌纱帽。但因为他是一个人才,王利民又让他当了城建局长。那天,他被王利民叫到办公室,王利民说:"老兄,我要在五营盖楼房,你看能不能行?"他愕然了,在五营林业局他是第一个和这位新局长拍桌子吵的人,很多人都预言他不会有好果子吃了,没想到这样大的事局长又找他商量,他怎能不感动?从此在城建上他就成了王利民的积极支持者,成了一员得力的干将。自来水工程中,他为了节省钱,地下管道采用了塑料管,结果加压时爆裂,只好重新换钢管,这一损失达3万元。这个从不向人低头认错的人低头了,向王利民承认是自己的过失。王利民说,老兄,咱们都没有经验,不能光怨你。在1990年那次遍及黑龙江全省的冻害中,五营的供暖系统出了毛病,很多家水管冻破,他主动向王利民请求处分。王利民叫道,我处分你顶个屁用呀?你赶快给我抢修吧,老百姓挨着冻过年,我这个局长还怎么当!
  王利民当市长了,每次见了这位城建局长就说,你这个张老坏,我走了也不去看看我!
  王利民的前办公室主任浓眉大眼,大嗓门儿,一望而知就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他有一次竟然在宾馆和王利民吵了起来。那时正有外地到五营来参观的人,他们问,这是个什么人?怎么敢和你们局长大吵大叫?办公室主任回到他的办公室就后怕了,我怎么能当着那么多人,包括下面服务员的面给局长下不来台?他这次可非收拾我不可了。当时他也豁出去决定这办公室主任不干了,不去向局长认错。但没想到他正在准备破罐子破摔的时候,王利民推开门走了进来,对他说,嗨,你这家伙,咱们俩是针尖儿对麦芒,算了吧。
  只一句话,说得办公室主任差点儿流下泪来。
  
  五
  
  王利民对大森林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更早地感觉到了大森林的痛楚。他比别人及早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停止对大森林的掠夺了。当许多人还在粉饰太平,一味地向上级汇报成绩的时候,他就开始向上级揭示我们给大森林造成的创伤了。在他的努力下,五营林业局的经济从全市有名的"小、老、穷"局,变为当时各林业局中情况较好的一个。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努力所能带来的变化是有限的,林业问题的解决,要靠自身努力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特别是一些根本性政策的调整。为此,每当向上级汇报工作,他不讲成绩,一律讲困难讲贫穷。他有一栋全局最破旧的小房子,这是全局经济危困的一个真实写照。每当上面下来人视察,他就领到那栋小房子去参观,以致市里许多干部都熟悉了他的那栋破房子。他们见了王利民就挖苦他说,王利民,你又让领导去看你那栋破房子了?
  有几人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他在为林区人民呼吁,他在为大森林呼吁。他不怕上级对他不满,他不怕丢了乌纱帽。他得到消息,一位领导要到五营检查工作了,但只给15分钟时间汇报工作。15分钟能说什么?王利民赶紧让人把五营"两危"的情况进行录像。这位领导一到,他就让他先看录像。这一看就是半个小时。领导一路上在别处看到的都是变化巨大成绩斐然歌舞升平皆大欢喜,惟独在五营看到的是破旧贫穷困难重重,听到的是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王利民让人为这段录像配上了一支悲凉的曲子。这位领导实在难以接受,他回到市里在大会上点名道:"我看伊春有个心态问题,五营有个王利民,讲起困难来滔滔不绝,悲悲切切催人泪下……"
  市委书记怕王利民承受不住,专门打电话安慰他说:"利民,你不要压力太大……"王利民哈哈一笑道:"不是我压力太大,是领导压力太大了。"
  他要的就是这效果。10年之后再来看,孰是?孰非?
  十几年来,他都在为大森林的存在和小兴安岭林业工人的出路苦苦思索着。当年伊春林管局每年采伐750万立方米木材,现在每年仅能采伐240万立方米木材,比过去减少了两倍。而那时候伊春的职工仅有15万人,现在已经是37万人,增加了一倍还多,全市人口增加得更多,已经是132万人了。把这两组数字一对比,你就可知道伊春人的经济有多么困难,就可以知道小兴安岭大森林面临着怎样的一种危机。只要这些林业工人生存下去,他们就必然要砍伐森林。小兴安岭大森林的存在不仅仅关系到伊春林业工人的生存,而且关系到整个三江大平原的生态气候。大森林一旦毁灭,将会给整个黑龙江省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王利民从一个在大森林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一个带领工人砍树的林场场长,到管理一方的林业局局长,到伊春林管局副局长,伊春市副市长、市长,又到伊春市的市委书记。这一和大森林息息相关的生命过程,使他对这块土地上的变迁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比任何一个人都感受得更深。他也比任何一个人更为大森林的生存、伊春人民的生存忧心如焚。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