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扬笔策文弄大潮

作者:赵 石

字体: 【


  开发潮头立,敢为人先,囊锥怎不出头木?来雨绸缪忆去年,穷当益坚。大笔写蓝图,一飞冲天,是非成败傻笑间。腹存良策一万条,再谱新篇。
  ——高俊祥询作《新区人》
  
  一、才华横溢立潮头
  
  认识高俊祥,我是在《西部·三边》杂志上。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中间有张大彩页,图文并茂,别具一格。词作的题目是:《新区五笔》,作者高俊祥。我玩味着气势磅礴、笔锋锐利的词,猜想:高俊祥何许人也?猛移目光,我暗自好笑。彩页的上端有幅高俊祥的照片:满目春色,戴副眼镜,眉宇凝重,若有所思。据朋友讲,高俊祥是定边文化名人,近年来在省市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在榆林市处级干部选拔中,曾获得报考职位全市笔试第一、面试第三的好成绩。于是,我带着浓厚的兴趣访问高俊祥镇长,走进他的工作、生活的圈子里。
  高俊祥镇长年龄不过40岁,大专毕业。他在定边县的最高学府定边中学任教八年,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定中的一位领导说:“高俊祥调走后,定边高级中学10年啦,没人写出像他那种气势宏大、文思敏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内涵的文章和材料。”
  1994年,定边县正处于改革开放、百业俱兴的上升时期,高俊祥满怀振兴家乡经济的热望,精神抖擞地走进了镇政府的大门,担任了定边镇办公室主任兼文书工作。由于他工作的出色表现,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科技副镇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
  上任伊始,他走遍了定边镇的村村户户。定边镇是定进县的核心腹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地处塞上,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风沙、霜冻是本县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高俊祥经过调查研究,深知制约定边镇农业经济的发展除恶劣的自然条件外,根本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他瞄准榆林地区农业扶贫项目,决定从搞节水(喷灌、滴管)工程人手。他多次奔赴榆林、西安争取挂靠粮副基地项目区,并争取农业扶贫项目。那一阵子,他脸黑了,身体瘦了,同事们说:“俊祥,你这不是玩命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有榆林慈善协会等单位的鼎力扶持,喷灌、渗灌之花盛开在定边大地上。
  秋高气爽的金秋,定边镇大地人欢马叫,西园子、蔡马场等村玉米大丰收。金黄的玉米林、尺把长的玉米棒子,农民们家家户户金粮如山。他们载歌载舞、敲大鼓、扭秧歌、欢庆农业新技术的成果,定边镇一举摘掉了缺粮的帽子。
  高俊祥如鱼得水,和农民兄弟结成了血肉联系。他以高票当选为副镇长,后又选为镇长。他一鼓作气,紧紧依靠上级领导的支持,依靠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密切配合,确立了菜篮子、奶瓶子、林带子的三大主导产业,大搞农业生态示范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县城西北风口农田水利防护工程。他争取以工代赈项目投资,两年间共争取资金25.4万元,新修高标准水地2300亩,打井48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4.4公里。1996年定边镇夺得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兴定杯”。
  高俊祥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组织全镇9个村的科技种植能手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全镇建起 5000多亩蔬菜基地,并建起日光蔬菜大棚 100余座。定边镇闯过了温饱线,跨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骏马。
  高俊祥在《挖断穷根,展望明天》的文章中写道:引导创建大型集约化生产的农牧场的同时,配置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转到1997年,时任定边副镇长、新区开发办主任的高俊祥和一班子人,徒步在定边镇辖区跑了几个来回。
  正值冬日,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他们一行人,踏着黄沙,踩着荒草,一路笑语阵阵。给黄沙荒草遍地的地方平添子几分生气。就这样,定边镇迎来了改革开放建设新区的春天。
  高俊祥一班人,经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定边镇优势在城,希望在城,发展也在城。定边镇要建成榆林市的经济强镇和发展快镇,就必须将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的优势。即就是要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瞄准了这块不毛之地,开发新区的蓝图已成竹在胸。消息传出,定边镇人大哗:乱坟岗,不吉祥;建新区,不成章。
  高俊样查历史,找资料,终于发现了依据:这片“乱坟岗”在清代是皇帝诰封“光禄大夫”陵地,原名石猴梁。如今后代有200余人。据说有四尊神态各异的石猴,每尊有千斤重,立陵地四角。陵地曾松柏翠绿,墓碑参天,楼房座座,飞檐画栋,瑞样遍地,曾是古城定边一大景观。
  高俊祥挥笔赋词:旧岁石猴梁,钟灵毓秀,人道师大夫曾住,分明帝王光照处,藏龙卧虎。今朝气象新,梢桑巨变,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盛世乾坤朗,国运送昌。
  史实和卓识教育了群众。高俊祥和政府一班人,为开发新区顽强地拼搏。他先后五下榆林,七上省城,经过多方努力,省政府批准了新区建设项目,由省计划局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新亿开发开始了,只有政策项目,一无资金、二无设备。高俊祥一班人靠眼力,目测,士法上马,罗盘仪、绳子、尺子、杆子。塞上的天气娃娃脸,说变就变,一会儿红日当头,一会儿飞沙走石。高俊样一伙,饿了啃块饼子,渴了喝口自带的凉开水。
  高俊祥心里有底,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以城市发展带动城乡的战略”是缩小工农差距、引导农民走向富裕的大手笔。时不我待,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定边镇的巨变是指日可待的。
  新区建设以定边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立足定边镇情、村情,设计三纵五横八条街道十二个小区。本着“以土地换设施,以设施换项目,以项目换缄市,以城市换发展”的经营理念,将新区建设作为一项新型产业推向市场。向市场要资金、要技术、要发展。力争在短期内将新区建成集办公、住宅、贸易、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陕北是老革命根据地,陕北汉子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高俊祥以陕北汉子特有的气质成为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
  
  二、敢为人先撑大船
  
  开发新区白手起家。1999年,定边县的财政正处于困难时期。高俊祥不等不靠不要,依靠社会的力量,自筹资金720万元。一年之内,一条红线控制48米、给排水、照明、通讯、电视、天然气管道预埋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区大道建成了,这为新区的开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道路通、新区兴,商家纷至沓来。绥德的党治国瞄准新区的美好前景,一次购买荒地 26亩,高俊祥一班人有了200万元的收入。新区的基础工程开展得更快,质量更高,商家纷纷投资。榆林市最大的投资者李生龙来了,他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金龙宾馆”、“金龙购物大厦”很快拔地而起,成为定边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购物商城和唯一一家三星级酒店。为此,高俊祥同志特为“金龙大厦”谱词一首:一夜东风至,朝霞来处,巍巍两厦插空天。分明大雁舒双羽,齐飞比翼,华堂着锦绣,燕舞莺歌,太平盛世唱繁荣。旧貌一去无踪远,换了新颜。
  昔日黄沙遍地、飞沙走石的石猴梁,成了定边县最热闹的地方,脚手架林立,机器彻夜轰鸣,汽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云集,处处生机勃勃。
  开发难,拆迁更难。为了做好拆迁户的工作,高俊祥亲临第一线,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口干舌燥、喉咙沙哑、嘴唇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他对办公室的同志说:“咱们搞新区,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陕北人民是有光荣传统的人民,他们相信党,一个心眼跟党走,这个理儿,必须贯穿在新区开发工作的始终。”在全镇干部齐心努力下,拆迁工作顺乎民心,老百姓说:“高镇长他们一班人为谁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呢?”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