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创新之魂

作者:潘丽萍

字体: 【


  风卷过了五十个春秋。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十年只是短短的瞬间;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五十年却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志,一部蒸蒸日上的奋斗史。
  这段历史,铸就了新昌制药人越挫越勇、不懈进取的个性,贯穿着新昌制药人艰苦奋斗、创新求变的主线。
  不妨让镜头定格在1954年。新昌县城不大,北门外一片荒芜,残花败竹,野草丛生。突然有那么一天,鸟儿搬家了,炊烟升起了,13名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唤醒了这块沉睡的土地,新昌制药蹒跚地迈开了第一步。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这个以生产牙刷为主的小作坊,转眼间枝繁叶茂,进入我国医药十强之列。
  不妨来看这样一组数字:建厂第一年,全厂职工13名,固定资产710元,产值9100元,利润53元,而五十年后的今天,全厂职工2600余名,资产超过12.7亿元,销售额超过15亿元,实现利税1.74亿元。
  也许这样的画面更有说服力。目前,新昌制药成为该县的利税大户,以新昌制药为龙头的新昌医药化工企业,已开创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良好局面;在医药行业几十年内外紧逼的严峻现实面前,新药人卧薪尝胆二十年,以自身的技术优势打破了国际维生素巨头的垄断,成为世界维生素大鳄,被全球同行惊为“黑马”。
  新昌制药是一个常读常新的故事,《中国企业报》曾有报道:
  新昌制药在医药行业颇有某些传奇性和神秘色彩,因为它虽然没有明星广告的地毯式轰炸,也不玩骇人听闻的促销大动作,却自1986年起的18年间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持续快速地稳步发展,被誉为浙江医药行业的“常青树”、“不倒翁”。有权威人士这样评价:已经名列全国前茅的浙江医药工业的发展,新昌制药厂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排头兵,这不仅反映在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一条是它始终走在企业改革的前列,在改革中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它在改革促发展、改革上效益方面,不仅为医药行业提供了好的经验,而且也为整个工业系统提供了好的经验……
  的确,有太多的精彩让人回味,有太多的辉煌让“新药人”引以为豪。
  
  二次创业
  
  有人把世界上成功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皇帝型,一类是王子型。皇帝型的是自己打江山,开天辟地,英雄气势;王子型的是继承江山,坐享先辈之利。但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其实,创业难,守业更难。搞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超越,才是强者的本色。
  李春波,正是以强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应该说,李春波是幸运的,他的前任留下一份不错的家底。
  然而,严峻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虽然新昌制药跻身全国医药行业九强,但国内有半数药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约有700家全面亏损。面对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形势,李春波乐不起来。
  在医药界跌打滚爬了20多年,李春波深知,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国际上,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眼中,我国还是一个不能生产“药”的国家,西成药出口仅仅限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的医药企业,要想真正走向世界,真正对国外的医药企业形成竞争,唯有在“高新技术”上大胆出击。
  山沟沟里的一家中国企业,能在全球医药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吗?在与跨国公司的抗衡中,“蚂蚁”能够绊倒“大象”吗?
  新昌制药与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一样,一开始也是以四类药的仿制为主。但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一方面表现为以技术、产品、专利为核心的垄断竞争,高科技、高投入、集约化与国际化经营又成为医药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日臻完善,生产仿制药已成为禁区,企业若再不自行创制新药、抢占市场制高点,实行规模经营,必将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国外医药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大举侵入,在中国医药市场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对国产药品的冲击越来越大,医药企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受到威胁。
  内外夹攻,新昌制药如履薄冰。
  如何瞄准突破口,确立竞争优势、调整战略、迎接挑战呢?这是李春波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这一点与前任的做法颇为相似。1997年,李春波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研究院院长、药品营销公司经理等一干人马开始了大江南北的长途跋涉。西北的风沙,江南的雨季;北京的冰雪,广州的炎热……他们领略的不是风光,是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市场温度。1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辗转访问了全国 40多个城市,拜会了20多个国家级医药科研机构,120多家大中型医院,200多家药品经销公司和药品销售店。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调研。”事后他回忆说,“我们要认认真真向市场学,向市场要机会、要出路,而不是光靠拍脑袋……”
  1997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很温馨,适宜生长一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或者说容易催生一些富有创意的金点子。在成都,那个凉风习习的公园草坪上,李春波仰望满天星斗,一个大胆的构想诞生了。
  回来后,李春波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其主题就是“131”工程,即:
  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人才开发,加强科学管理。
  产品是企业的支柱,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任何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企业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应不断开发高、精、尖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提高技经指标。在实施“131”工程中,新昌制药“三高二低一结合”的产品开发计划应运而生。
  “三高二低一结合”,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低消耗、低污染,原料产品上规模与制剂产品上档次相结合。
  该计划的核心是要不断地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各类新药,使产品从简单仿制转向创仿结合,从一般品种开发转向特色品种开发,从单纯依靠技术转让转向独立研制,使新昌制药的产品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新昌制药“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定产品”,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粗放型产品,研制开发了一大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来立信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一高效、安全、最新型的抗菌药一面世,即广为医疗界所欢迎、接受。李春波调集了公司各方的精兵强将,费时6个月制定了一个总投资3500万元的庞大市场开发计划。
  计划是周密的,方案是可行的,但董事会还是没有作出最终决议。整整一个月,李春波没好好睡过一回觉,仔细检查了计划的每一个环节。“一个正确的决策做得迟了就会变成谬误。”董事会上,李春波慷慨陈辞,力排众议,终使这项计划得到实施,这一历史性的举措不仅使产品成功地走向市场,也是新昌制药走向品牌战略、企业形象战略的前奏。
  只用了两年时间,新昌制药奇迹初现。到1999年,维生素E、来立信和利福平三只拳头产品,占销售收入的75%以上,利润的90%以上。
  经济学上对这类产品有“现金牛”的美誉,通俗地说是“果子熟了”。
  然而,医药行业与众不同。首先它必须依靠高新技术,因为一种新药的产生,汇集医学、化学、临床药学等诸多领域或学科的技术;其次,新药从动物试验、临床试验、试生产到生产都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后,才能在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因此,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它的高投人体现在科研开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从国外的情况看,开发一个新药,一般需花费1.5亿-10亿美元,历时8~20年,且能成功进入市场的几率只有1/10000~1/5000,而上市药品中只有30%能收回成本。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