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打开苍山之门

作者:代罗新 赵建钧

字体: 【

一个又一个奇迹。“十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38%,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1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1.38%,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达到40:31:29,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潜力不断凸现。改革的大潮正激荡着漾濞大地,开放的春风在吹拂着漾濞的村村寨寨,漾濞的决策者和各族人民正在构筑苍山脚下的山关水城,绘制漾水之滨的峰峡图画,努力把漾濞打造成滇西中心城市大理的“后花园”和“卫星城”。
  跋涉的路是漫长而艰难的,马帮行走之路无法承载现代彝家人发展的梦想,无法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摆上了彝县发展决策者的案头,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20年彝县发展史上的重点力作。
  2000年的初春,漾川大地一片生机盎然,通往州府的省级重点工程大漾路、国家级重点工程大保路(大理至保山)和楚大路(楚雄至大理)同时在漾濞大地上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没有什么比路更能牵动此时漾濞决策者和各族人民的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处群山环抱中的漾濞一直是一个开门见山,出门遇水“行路难”的地方。翻开漾濞的地形图,连绵起伏的群山,状如蛛网的乱水,遍布1957平方公里的漾濞大地,造物主让漾濞人饱尝了出行不便的苦头。公路成了外出的唯一选择,承载着漾濞人太多的希望。
  2002年9月,在原省道平甸线的基础上投资1.7亿元改造的大漾公路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变了漾濞的交通状况,成为了彝县连接外界的大通道,成为了漾濞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为彝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国家级重点工程——大保路和楚大路相继建成,穿县境而过,构筑起了漾濞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网络。
  《徐霞客游记》对漾濞城作了“漾濞街,居庐夹街临水,甚盛”的描述,雪山河、漾濞江穿城而过,“四面青山环合,城中二水蜿蜒”的漾濞城,到八十年代初期,城市规模仍只有不足两平方公里,商业活动、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都集中在这一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漾濞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清醒地看到了城镇化进程滞后的巨大不足,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定位,重新调整思路,一个滇西中心城市大理的"iR星城”,以及大理的“后花园”的城市规划浮出水面,突出山、水和历史文化名城,构建以山、水、城、林互相交融的山关水城,以组团式发展规划商贸区、科教文卫区、工业区、住宅区,规划人口比原来翻了一番,规划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同时大力推进中心集镇建设,发挥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座座小镇在群山间崛起,一个个市场在沟通着城乡的交流。
  投资近2亿元,横跨雪山河的两座城市桥梁相继建成,与云龙桥、河西大桥将县城整个规划区连成一个整体,农民街成为了全省第一条农民融资兴建的街道,个私经济一条街成为了私营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县城东片区的开发蓬勃兴起,民族经济一条街的建成,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民族文化广场、雪山河公园、博南古道一条街、沿漾江的河滨公园的兴建将使历史文化名城漾濞成为休闲娱乐的桃源之乡,真正成为滇西重镇大理的“后花园”。漾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城镇化率达到了21%,一条条街道流光溢彩,一座座大桥长虹卧波,一幢幢楼房富丽堂皇,城中绿树葱葱,江水潺潺,城外青山环抱,山水园林融为一体,仁者的博大和智者的聪慧集于一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山水完美融合。
  与此同时,漾濞的通讯、信息、能源建设都在高速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数突飞猛进,宽带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网上商贸往来已成为漾濞商家的时尚追求。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村村通电、通路,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新型能源沼气已代替了薪柴,山常青,水常流成为了现实。
  漾濞的路越走越宽,漾濞城越变越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增强,引得人流、物流、信息流涌向滇西漾濞这块投资开发的热土。发展需要开放的政策带动,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漾濞人具有了更大气、更开阔的眼光,两年间漾濞共引进项目27个,投资达29.62亿元,一大批大型企业落户漾濞,光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就有5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举,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实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战略,培植水电、矿冶、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体系,实现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接,漾濞的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发展正展现着新的经济奇迹。
  千年流淌不息的大小河流正在成为漾濞经济腾飞的基石,《小水电建设发展规划》、《黑惠江漾濞段水能开发规划》和《电网建设规划》完成编制和评审,全县电网建设加快,2座110千伏、4座35千伏变电站,4条输电主干线,城网、农网改造的建成使全县的电网达到了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的优质电网要求,为漾濞水电推动式工业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全县建成发电总装机达4.674万千瓦,“十一五”末将达到45万千瓦,漾濞将成为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小水电大县之。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掘,极大地推动了漾濞水电推动式工业体系的发展。年产30万吨的大理大钢公司投入生产,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9亿元;一大批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12万吨的跃进化工公司硫酸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改和新项目研发加快,企业效益良好;漾濞水电推动式的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两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49%,“十五”末,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将形成,站在新起点上的漾濞将具有更高层次接纳开放的底气和能力。
  峰高岭秀、群山巍峨的漾川大地,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90%的人口为农业人口的县情实际,成为了历届县委、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水电推动式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工业体系的建成,多种观念的冲击,不断地推动着漾濞农业产业的发展。漾濞核桃甲天下,漾濞农业的重点在核桃,以核桃为重点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和发展农业成为了漾濞新一代决策者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说到核桃,漾濞人有太多的话,漾濞核桃有“全国质量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漾濞是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据专家考证,漾濞3000多年前就有核桃栽培。早在清代,《滇游记》中就称“太和(大理、漾濞一带)核桃皮薄如纸”,同时代的《滇海虞衡志》中也说“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掐而破之”。
  漾濞核桃以其优良的品质成为了云南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