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穿越辉煌雾障

作者:陈能兴 周笔锋 成梅子

字体: 【


  艺术是在提炼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又向自然界播种着美;艺术是在浓缩人类情感世界的美的同时,又给人类社会馈赠着享受不尽的美;艺术是经过千锤百炼徜徉于永恒之中的高雅的意识形态,又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千古不灭的思想光华;艺术只存在于由过去向未来延伸的无限时空中,并且与流星之光瞬息即逝彻底绝缘。所以屡见报端、杂志、电视关于艺术家高深造诣,极言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类的褒奖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艺术不但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它存在的价值恰恰是“前见古人,后观来者”。
  几乎所有传世之艺术都见证了这种铁律般的道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总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力量。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度,当人们寻求智慧、寻求慰藉、寻求力量的时候,艺术总会焕发出光耀千秋的神奇魅力。
  在南中国珠江三角洲腹部一个名叫勒流的小镇,奇迹般推出驰名全国的文化品牌“勒流翰墨”的广东顺德勒流书法研究会,他们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终于摸索着走向了市场化、大众化的大艺术天地,从而有效地配合了当地政府关于“活力勒流,文化勒流”的战略举措,对勒流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以及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与促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对自己所走过的25年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深刻地意识到,艺术家不但要与艺术相融合,而且还要在互动中后浪推前浪,才能真正领略艺术的真谛,使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
  
  上篇:走进艺术殿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四个年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融化着被冻结多年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坚冰,敏锐感受神州大地春暖花开气息的辽宁省沈阳市,率先举行了全国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这次展览会上,广东全省共有20件作品成功入选,其中顺德勒流就占了2件。
  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镇,能够从赤脚农民中产生不止一件的书法作品入选专业性全国大展,这种现象在文化界,恐怕迄今也属罕见,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奇迹!
  同年6月17日,载誉归来激动万分的勒流农民书法家们,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伍嘉陵、蔡任平、卢炽图、梁礼锵、卢佩芝、谢青、吴范夫七人倡导,中国第一个农村书法研究会——勒流书法研究会挂牌成立。从此,“农民忙时下田,闲时却如同专业人士一般赋词、写书法、作画”的文化气氛蔚然成风,书法研究会成了他们一起从事书画艺术活动的一个温馨的“家”。这在当时还是一个偏僻乡镇的勒流,文化氛围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竟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火热的夏天,借改革开放的春风,首当其冲开全国农村书法研究会之先河,又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奇迹!
  此后25个春夏秋冬,勒流书法研究会共产生六届理事会,每届理事会都恪守职责继往开来,带领勒流广大书画爱好者以豪迈的热情走进艺术的殿堂,继续创造文化奇迹。
  1983年9月,勒流书法研究会组织会员作品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办的广东第一次全国性书画作品大型展览,并在广州文化公园向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成功展示了勒流书法研究会会员的作品。勒流书法研究会以团体的姿态,迈出了勒流书画走出勒流的第一步,引起全国各界的极大关注,名噪一时!
  1984年10月,勒流书法研究会又以团体的名誉,携带155件力作“进京赶考”,在中国最高艺术圣地——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作品大展。结果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就连当时政界、艺术界名人诸如中央军委委员、政协副主席肖华,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著名艺术家黄永玉等都纷纷前来参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观后欣然为勒流书法研究会题词:“艺苑繁花”。各界名人也被热烈的气氛和优秀的作品所感染,即兴赋诗题词,以作嘉许。这是勒流书法研究会推动勒流书画艺术走向全国的第一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权威新闻媒体争相到场予以详尽报道和高度评价,“勒流翰墨”的美誉从此不胫而走,蜚声南北!
  20世纪80年代,勒流书法研究会经过十年拓展,在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全体会员团结进取,以共同的爱好为前提,以艺术的发展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进入90年代。勒流书法研究会面临时代的挑战,外有经济发展对文化艺术的强力冲击,内有提高会员书画艺术水平的潜在要求。为适应形势变化,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达到与外界沟通和扩大会员艺术视野的目的。因此,他们曾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书画艺术促进会、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顺德书法家协会、顺德晚晴书画会等专业艺术团体或专家学者到勒流书法研究会研讨书艺、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或举办展览活动,以提高会员的艺术境界和创作激情,促进勒流书画艺术的发展。诸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书法作品展”、“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及港澳爱国诗词书法展”,“中日书法交流展”,“‘95’巴黎中华名人书画作品义展”、“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叶剑英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以及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水墨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两岸三地(台湾嘉义、香港,顺德)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等等。在第三、四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勒流书法研究会经受了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考验,并且还积极筹措出版了《勒流翰墨》会刊。
  毋庸置疑,90年代的10年较之80年代的10年,书法研究会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1998年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为例,勒流书法研究会送出37件书画作品全部通过终审人选展出,其中10件作品获得大奖,再次展示了勒流翰墨丹青的不凡实力。这与11年前参加首届全国农民书画展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次大的飞跃。
  为了让会员们能够对个人创作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促使他们永远处在流动发展的创作状态中常变常新,勒流书法研究会于1999年成立了由欧珠、张锦池、伍学孔、梁礼锵组成的作品评审小组,负责审阅和评点会员日常创作的作品。这是勒流书法研究会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保持冷静,预防自满,寻求发展新动力的具体体现。
  然而,到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尽管一直致力于营造发展动力以求更大进步,可是越来越兴盛的勒流书法研究会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还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一个弱点,那就是历届理事会都一再提倡对勒流文化的“宣传、普及、提高”这一工作重心,因为市场经济对文化事业的冲击越来越大,所以始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勒流翰墨”文化氛围的“全天候”态势始终没有形成,书法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