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百折心无悔 正道是光明

作者:石 舟 钟瑞彩 郭达欣

字体: 【


  公元2003年12月27日,南国仲冬,阳光和煦,仍如春天般的温柔。
  南方大都会广州,省委党校礼堂,音响悠扬,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学校表彰颁奖大会”正在隆重举行。
  颁奖仪式上,一位身材魁梧、腰板硬朗的鹤发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72岁的广东省河源市私立光明学校董事长、校长陈集珍。
  会上,老省长王屏山拍着陈集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正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陈集珍一声朗笑,回应道:“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两人仿佛心有灵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掌声雷鸣般地响彻整个礼堂!
  ……
  初出茅庐 春风得意马蹄疾
  20世纪30年代,苦难的中国,冷落萧条的南国农村。
  粤东北,九连山阴云笼罩,东江水哭泣呜咽。
  1932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河源县上莞乡重山环抱的李白村,一间普通农舍里摇曳着微黄的灯光,随着一声清亮的“哇”叫,一个红嫩嫩、胖乎乎的婴儿呱呱坠地。年届不惑的陈毓粦惊喜异常,满月时给孩子取名为“集珍”。
  李白村自古文人荟萃,陈毓粦的祖上也是书香门第,但由于自身生活拮据,6个孩子不可能同时上学,陈集珍年纪最小,9岁才“轮”上入学,只读了两年就被迫停学了。
  陈集珍的祖上曾自办私塾,曰“敦德堂”,堂联:“敦伦有序,德教无穷”。天真、活泼、聪颖、勤奋的陈集珍,辍学期间常到敦德堂偷偷听课,从“子曰”、“诗云”或唐宋诗词中受到文学陶冶,他常模仿先生的语调,在伙伴们面前显示自己:“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历经8年抗战的烽火,穿过3年解放战争的硝烟,陈集珍步入了青年时期,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年代,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年春节刚过,陈集珍参加了河源县土改培训班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了最年轻的土改队员。经过土改和土改复查的锻炼、家庭被划为“漏网富农”的冲击、抗美援朝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一系列磨练,他一路春风,先后被任命为土改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区青年团委书记,1955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秋,河源县委拟任陈集珍为第九区副区长,这年他才25岁,可是还未上任,接着县里实行“撤区并乡”,陈集珍被调往康禾乡任副书记,主管农业。
  1958年陈集珍在领导的关怀下,和情投意合的诸莲泰结为伉俪。
  陈集珍工作兢兢业业,常因工作太忙顾不上家,在他的背后,心地淳朴、善良的妻子一直支持着他。
  
  马蹄声碎 山道崎岖踽踽行
  
  陈集珍在康禾任职时间不长,紧接而来的是席卷神州的公社化运动,他再度被调回黄村公社,任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不论是管农业、管林业,还是劈山修路、兴建电站,陈集珍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令黄村人民难以忘却的,是陈集珍指挥抢建万禾大桥。
  黄村能溪河万禾段两岸往来多有不便。1977年,公社决定建造跨度为30米的万禾桥。
  经过半年的努力,时间已跨入冬季,大桥即将合龙,“建好大桥,欢度春节!”干部群众满怀期待,就在这时,大桥突然垮塌下来,60多位民工受伤!顷刻,“欢度”之梦幻成声声哀号,人心惶惶:“造大桥触恼了‘潭公爷’,再造就会死人的!”
  公社党委会议连续开了两天,气氛非常窒闷。年岁将尽,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就此罢手?大家拿不定注意时,书记陈汉忠想起了陈集珍:“把老陈请来!”
  陈集珍应“请”从造林队火速下山。陈汉忠:“今天的会议继续讨论大桥的问题,先请老陈谈谈他的意见。”陈集珍掐灭烟头,沉着地说道:“出了大事故,黄村人民看着我们这些共产党人!我的意见是:一要做好善后工作,抢救伤员、抚慰家属,稳定群众情绪;二要继续建桥。我们是共产党人,不信‘河神河妖’,要通过事故总结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树起我们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
  党委决定把建桥工程交给陈集珍统一指挥。
  一连几十天,陈集珍日日守在工地,跟大伙一起打石头、抬木料,哪里最艰苦最危险,哪里就有陈集珍粗壮的身影和他铿锵的声音。
  腊月二十八,大桥将要合龙,几乎全村的人都围到大桥两岸。陈集珍与陈道源抬起大条石向合龙口走去,人们焦急着、祈祷着、渴望着……桥下流水潺潺、空中寒风飕飕,数千双眼睛凝视着他俩每一个动作:挪步、靠近、放下、解绳、搬石、对接……陈集珍缓缓站起,嘘了一口长气,突然把手一挥,大喊一声:“上呀!.…一”顿时,两岸呐喊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公社领导、党员、民兵抬起条石,奋力前行。队伍是那样的威武雄壮……
  大桥,终于在春节前建成了!
  
  风劲帆满 中流击水御飞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天空阳光明媚,改革开放春风劲吹。组织上为陈集珍彻底平反,恢复原职。
  1979年,组织上初拟将陈集珍安排到县里工作,同时将其妻子调县科委,但接到正式调令时,陈集珍一愣,组织上安排他前往锡场区任党委书记。组织上找他谈话:“锡场的现实问题必须你去才能解决,况且,近日将有特大台风到达,为了锡场人民的安危,你必须火速赶到,带领群众抗击台风。”
  听到“人民有安危”,陈集珍第二天携带简单行李,登上了前往锡场的机轮。刚上船,天空彤云密布,狂风呼啸,很快暴风骤雨接踵而至,巨浪小山般涌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船上所有人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船工犹豫了:“陈书记,回港避过这风头再走吧?”
  陈集珍瞥了一眼随身而来、浑身发抖的儿子,心头一颤:安全有保证吗?可是转念一想,锡场的群众安全吗?瞬间犹豫之后,他斩钉截铁地说:“开足马力,冲过去!”
  台风肆虐了3天,由于措施到位、干群齐心,避免了重大损失。全区群众在互致问候的同时,都一致称赞政府领导有方!
  战罢台风,陈集珍开始考虑“锡场的现实”。
  他首先考虑的是为什么干部都不愿意来锡场工作?
  经济发展滞后、移民反复倒流、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
  党委会议开了两天两夜,陈集珍说:“人民的贫困和苦难,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失职和耻辱!我们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改造世界!我们要义不容辞地负起责任,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康乐之路!”
  锡场的“翻身仗”从此打响!陈集珍开始驾驭着锡场这艘飞舟在万顷碧波之中乘风破浪,开始了新的征程!
  新丰江水库移民问题,是省政府多年着力处理、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一次省政府召开的由省有关厅局、地(市)、县和库区各区政府参加的移民工作会议上,陈集珍提出了四条建议,其核心是如何增强库区人民

[2] [3]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