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耕耘

作者:马雁凌

字体: 【


  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右岸,坐落着宁静清新的嘉荫县。
  2000年7月,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是已过不惑之年的黄志伟上任的日子,他被伊春市委任命为嘉荫县县长(后担任县委书记)。
  极为普通的衣着,原本白皙的面庞,印着严寒酷暑的痕迹,只有双眼依然闪烁着坚韧与睿智。就是这位看似寻常的人,掌管着全县8万人口的命脉啊!就是这5"A,把自己的全副精力都献给了父老乡亲,把自己的满腔热血都倾注在这片热土,带领全县人民,在短短的7年里,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发生了巨变。
  黄志伟,1956年生人,原铁力(市)县常务副县长。他博才多学,智慧坚忍,果敢,意识超前,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公仆。
  刚到嘉荫时,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情景啊:县城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平房,矮趴趴的草房东倒西歪,寥寥无几的几座楼房也很陈旧。路况更差,几乎到处都是“搓板路”、“轮礅路”,主干道布满泥潭,坑坑洼洼,道中间长着一人多高的蒿草,轿车开不进来,马车打误。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空中的煤烟久久不散,黑乎乎的,如同黑云压顶。一会儿停电,一会儿停水,冬天,屋子比外边还冷。
  嘉荫当时有几大难:行路难,吃水难,供热难,用电难,上学难,住房难。矛盾突出。看遍了嘉荫的状况后,黄志伟心里像塞满了茅草,乱糟糟的,扎得五脏六腑很疼很疼。他反复思索:我应该为嘉荫做点什么?我应该为老百姓做点什么?黄志伟看了,听了,思索了,心里有数了。
  黄志伟开始着手城镇建设。他召集有关人员,反复论证了嘉荫的总体规划、总体设计,甚至还把楼房的样式、规模制成挂图,多方征求意见。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开始了,由此,嘉荫人认识了新来的县长。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拆迁时,有人怕政府不给钱,有人舍不得住了几代人的老屋。动迁现场,是矛盾集中的地方。人们把负责动迁的工作人员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而黄志伟就站在这群人的中间。个别钉子户堵在大街上,指着他鼻子说:房子好好的,为什么扒?别人当县长都没扒,偏偏你来了就扒房子,你这不是吹喇叭仰脖起高调吗?工作人员反复做思想工作,但是,无济于事。黄志伟笑眯眯地说:“这是危房,再住下去有危险,咱们搞城镇建设,就是要该扒的扒,该建的建。咱们是扒了旧房盖新房。”有人疑惑地说:“政府说话算数吗?动迁款能按时到位吗?”黄志伟诚挚地说:“请大家放心,我拿人格担保:保证动迁款一分不欠。”有人说:“他只代表他自己。”有人说:“说得比唱得好听,哪个当官的不是这样说的?干几年拍拍屁股走了,上哪儿找你去?”但是,他认准的事,从不动摇。他顶着重重压力,坚持不懈地、按计划进行城市基本建设。
  从此,嘉荫的城镇建设一天一样,一年一变,七年一大变。
  黄志伟不仅仅是指挥家,还是实干家:从楼房的样式、风格、面积、位置,没有他想不到的事;从施工现场到居民家,没有他走不到的地方。于是,那些破破烂烂的草房被扒倒了,那些堆积如山的垃圾被刨走了。几个月之后,一幢幢设计新颖、风格别致的楼房拔地而起,外出几个月的人回来居然找不到了家。
  2002年以前,嘉荫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人们问他:黄县长,能不能修一条人行道?能骑自行车就行。黄志伟正色答道:放心吧,我们一定修一条像样的路!几年来,嘉荫不断加大道路整修力度,2005年完成了43公里通乡公路、109.3公里通村路和115.5公里边防巡逻路建设。现在,不仅硬化路面达到标准,还实施了“双通工程”,使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路网布局科学合理。2006年修建通乡通村路235.3公里,2007年又修建通乡通村路109公里!结束了嘉荫县过去大部分村屯无水泥路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过去,每逢雨季,人们离不开胶靴,现在,嘉荫大小商店没有卖靴子的!是呀,走溜光锃亮的水泥路,谁还穿靴子?
  黄志伟在县医院转了又转,看了又看。他说:县医院是危房,几万农民靠这个医院看病呢!一定要建一个合格的县医院。于是,建起崭新的楼房,县医院整体搬迁。县政府又拿出6万元改建了全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过去,医生穿着滑冰鞋沿着黑龙江江面滑冰去乡村给农民看病,现在,县医院实现了远程诊断。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农村学校几乎都有危房,黄志伟决心消灭危房。县政府投资1000多万,建成县一中,当年落成。不久,二中、三中也进行了整合。黄志伟去常胜乡、乌云镇现场办公。那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办公室摆着十几个脸盆子;教室地面比外面低半米,水里搭板,踩着木板才能进教室。分配来的老师纷纷走了,招聘没人来。有人说:“谁上这儿来?脑袋进水啦?”黄志伟当即拍板:“改建!”
  沪嘉中心校明火取暖,隐患重重,黄志伟去了之后,摇摇欲坠的危房改变了模样。就这样,在黄志伟和一班人的努力下,先后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在县内新建了具有一流设施的三所中学、一所小学及各乡镇中心校,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校舍砖瓦化率达100%。师生人住那天,成为全县的节日。那些农村孩子,第一次住进了现代化的大楼。2006年4月的一天,下了一场3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那天,黄志伟再次提到并校。他说:“走,去看看。”县职教扩建涉及到50户动迁,动迁资金160万。黄志伟与一行人一家家地看房子,雪,落在地上就化了,衣服湿了,裤管湿了,鞋湿了,他们回来时已经12点30分。下午,黄志伟召开相关部门论证会。这一年,县政府投资760万建起了县职教中心大搂,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极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年,嘉荫是局部供热,各单位自成体系,小小县城居然有120多个烟囱!冬天,气压低,呛人,空中黑乎乎的,冻饺子放在外边,一会儿就落满了黑黑的烟灰。穿白衣服,一会儿就成黑的了,隔十米八米啥也看不见。集中供热后,居民室内温度提高了,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供热联网时,听说要上新锅炉,各路神仙小鬼都蜂拥而至,八仙过海,各有绝招。黄志伟以招标的形式决定用哪家的产品。中标的厂家以为这回捡了金娃娃。黄志伟依然笑眯眯地说:“联网后还得上锅炉,你要看到嘉荫的市场竞争。”一台锅炉本来要70万元现金,结果,一台锅炉只花50万元还分两次给。
  植树、建房、修堤筑坝、修路,黄志伟没有一项不亲自参加,他只要不公出,不论多忙都到场。毫不夸张地说,他跑遍了嘉荫的三镇六乡七十三个行政村。在他的率领下,各项工程都是当年施工当年使用。这就是嘉荫速度!
  现在,当人们走在灯光璀璨的街市上,抑或漫步在江堤上,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心中升腾起无限感慨。
  现在,楼房林立,屋暖了,灯亮了,水清了,路平了,天蓝了,花香了,心顺了。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