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波伏瓦:不可没有,不可多有

作者:李美皆

字体: 【


  今年是波伏瓦(1908—1986)百年诞辰。一个女人的诞辰还能被记住。还能被纪念,仅凭这一点,女人们就该对女权运动感恩戴德了。
  世界女权运动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始于两百多年前美国的苏珊·B·安东尼为妇女选举权而进行的斗争。中国的女权运动起步晚多了,勉强从五四算起吧。法国女人为了得到和男人一样穿长裤的权利,经过了大约一百年的斗争,乔治·桑(1804~1876)在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秋瑾(1875—1907)在乔治·桑死去多少年之后才穿起男人的衣服,还是在一张照片里。中国的女权运动差不多和波伏瓦同时开始的,只是段位不同。
  影响一千年的一百个人里有两个女性:苏珊·B·安东尼和波伏瓦。波伏瓦肯定算个人物了。波伏瓦的名字究竟因为什么而被后世记取呢?
  因为文学?不好意思,她最好的小说《名士风流》我读着就没感觉。如果这样的小说都能读下去,那世界上的大多数小说都能畅销了。一个情感和理智平衡得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好的作家呢?对于智性写作,我向来是持怀疑态度的。
  因为萨特?对不起,我想试着撇开萨特来谈波伏瓦,尽管与萨特的爱情似乎是她伟大的人生建树,是她事业中的事业。如果历史因为一个男人的缘故而器重一个女人,不仅不能令这个女人自豪,而且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历史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假借了,不管人们如何乐于去谈论那些假借物。
  那么,只剩下女权主义这一项了,《第二性》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百年来,如果没有女权主义,这个世界将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第二性》,女权主义又将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波伏瓦为我们所纪念的理由。
  《第二性》并不是一本文学书籍。在我看来,它就是一本对女性认识另起炉灶的书,女性的意识形态几乎从这本书开始又推倒重来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性》的第一精神要素并非女权主义,而是存在主义,她以存在主义视点来关注女性问题,产生了她的存在主义女权理论。因此,这本书同样可以作为她的哲学成就的证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第二性》并不见得写得多好,但是,现在再有人写出一百本优秀一百倍的《第二性》,都没这个殊荣了。波伏瓦在历史上占的风水好。
  我所关注的女性主义者都跟文学有关,比如伍尔芙(1882—1941),比如普拉斯(1932—1963),她们都曾跟波伏瓦共世过。身兼女作家与女性主义者的这些女性都很优秀,也都很燃烧。她们有时像火焰一样热力四射,有时又像磷光一样阴鸷乖戾。似乎做一个女作家兼女性主义者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使自己在保持优秀的同时不发疯,还有,正常或日正确地拥有自己的女性性别——要知道,伍尔芙和莎乐美(1861—1937)都是终生不能跟丈夫过性生活的女人。当我写下“正常”、“正确”这几个字的时候,实际上是颇为踌躇和忐忑的,因为在许多女权主义者那里,畸形、异常几乎是无法定义的。
  波伏瓦几乎是唯一不神经质的女作家兼女性主义者了,这个女人是一个特例。“这个女人”,让我感觉说不出的别扭,因为,潜意识里,我是从来不把她当作纯粹的女人来看待的——也许是怕侮辱了她吧。几乎一点女人的局限都没有,怎么能看作女人呢?我常常是通过局限来确定女人、认出女人的。至少,我觉得自已跟她之间的差异不比跟某些男人之间的差异小。《红楼梦》里什么样的女人都有了,唯独没有一个波伏瓦式的,因为那时候女权主义尚未产生。很好奇宝玉娶个波伏瓦会怎样,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还没有提供一个这样的范例,有待作家们去放飞自己的想象了。
  波伏瓦是一个真正的“超女”。最超女的体现不是《第二性》,而是她跟萨特的感情——到底还是说到这上面来了。我一直疑惑,波伏瓦对萨特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呢?不要责怪张爱玲弱智,那恰恰说明她不折不扣地爱了。如果一个女人深陷情网而又不弱智,那多半是假的。要么深陷情网是假的,要么不弱智是假的。我倾向于爱情和写作一样,都是反智的。我还是喜欢那种无需智力的爱情,如同喜欢那种直奔内心而去的写作。波伏瓦能够对萨特怀有如此聪明的挚爱,永远令我高山仰止。几乎共度了一生,到最后,萨特还是把遗产留给了一个女孩儿,而不是波伏瓦。如何生活在萨特这样一个男人身边而不伤心不歇斯底里,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多数女人,恐怕早就伤心或疲惫地离去了,而波伏瓦坚持留了下来,且乐此不疲。这是我特别佩服波伏瓦的地方,也是波伏瓦作为“超女”的最佳证明。都说女博士是第三性别,我看波伏瓦才是最为成功的第三性别。
  身为女性而不景仰波伏瓦,简直是不求上进的表现,我不想让这么严重的问题发生在我身上。可事实如此。这也是许多女人的事实,我想,没有多少女人愿意成为波伏瓦。当然,也没有多少女人能够成为波伏瓦。因为,没有多少女人具备她身上那种“超女”人性,没有多少女人可以容忍不断地从身边的男人身上闻到其他女人的味道,即便他杰出如萨特。如果真的碰上了杰出如萨特的男人,也许倒情愿这样:我的身体与你无关。也只有这样,至少可以进行部分的自卫。但,这不又接近于伍尔芙和莎乐美了吗?生活在女权运动崛起两百年之后真好,有这么多的参照者。而当初她们可是没有参照者的,她们是开天辟地者。她们的了不起就在这里。
  萨特有过少年时被男生欺侮、被女生认为很丑的经历,因此,他离不开与波伏瓦的那种无压力、无底线、无顾忌的相处。在谁面前。萨特还能达到这样的放松和自在呢?对于萨特来说,她是好几个女人,是母亲、妻子、情人、姐姐、妹妹、老师、同学、朋友。她是一个池塘,萨特是一条鱼。萨特可以找到无数条美人鱼,却再也找不到一个池塘。她还是一件舒适的旧衣服,萨特西装革履地出去,回家就要寻找那件穿惯了的旧衣服,否则进入不了在家的状态。波伏瓦在萨特的生活中不停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她的角色转换能力可真强!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个角色之间的女人并不多,萨特大概也仅仅找到了一个波伏瓦。
  在萨特的多边性问题上,波伏瓦充当了相当于母亲的角色。权当送儿子去寻找喜欢的姑娘,心里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波伏瓦对于萨特的女人津津乐道,也是在把自己异化为男性,而把女性放置于他者的地位,这样,她的精神位置一下子优越了许多。这是精神自救的一个策略,一个不得已的策略。波伏瓦有的是办法,她最不缺乏的就是智慧。
  波伏瓦与萨特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人关注过了,唯独没人关注过避孕、堕胎之类的事情。他们的头脑是灵长类的骄傲,为什么不生个聪明绝顶的孩子呢?简直是人类智慧的暴殄天物!波伏瓦想到过做母亲吗?萨特想到过做父亲吗?只有他们自已知道。也许波伏瓦不可能再生一个孩子了,因为她已经有一个孩子,那就是萨特。她对萨特的宽容,只有母亲才做得到。萨特无论做了什么事情,都会在她那里得到原谅,从而缓解自己的不安感。他可能很依赖这种感觉。当然,她也会责备他,但是,母亲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