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珠江,东方的觉醒

作者:张胜友

字体: 【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胡锦涛
  
  序篇
  
  珠江——历史注定她将演绎和见证中华民族之大变局!
  源出于云南曲靖的西江,与游走于江西的北江、东江,犹如三支急箭直射广东境内,汇合成奔湍汹涌的浩浩长流;尔后又急匆匆漫向珠三角千里沃野,呈扇面形分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江门注入南海。正可谓:“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人南洋。”
  珠江同系中华民族母亲河,共创中华文明不朽之精魂,却又有别于黄河、长江。水纳百川聚拢而来,不择曲折挥洒而去……于是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珠江流域风潮激荡、文化碰撞、兼容并蓄、观念标新、开放融和……斯地也奇,男儿有志,一代又一代最先觉醒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图强报国,在珠江两岸上演了如此多彩多姿的历史活剧,更于当今挟世界改革之潮流,开启了一个高蹈宏阔的中华新时代……
  主题歌《远航》
  等待了许久,许久,
  等待也是一份情缘,
  当希望女神飘然而至,
  化作一道美丽的倩影。
  山也为之昂头,
  水也为之扬帆;
  激荡一江春水,
  万古江河奔腾。
  啊,民族觉醒中华复兴,
  炎黄子孙风雨兼程。
  莫道是前路漫漫滩险浪高,
  请送去一声平安的祝愿!
  
  第一集 万古江河
  
  中国地域之广袤博大,乃气象万千也。
  绵延起伏的南岭山脉起自云南,东入贵州,再折向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边界而直达于海。
  其间,山体雄浑,岭岭相接,尤以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诸山岭最为著名,统称“五岭”——中国江南这一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便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成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同时也无情地阻隔了岭南地区与北方中原的交通往来和文化、经济联络。
  北人遂称岭南为“蛮夷之地”。
  始自远古时代,珠江流域便为古百越民族栖息之地。
  上溯至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继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发动对古百越大规模军事征讨。秦军翻山越岭抵达广西,为纾解军队物资运输之急需,举三年之功劈山凿渠修建了贯通湘江与漓江的水道——灵渠,却也奇妙地把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连接了起来。
  一个因军事而兴建的古代水利工程,就这样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从此,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连为一体,中国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的国家内循环系统开始得以建立。
  岭南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字幕: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十一时三十分
  或许,这样一次举世瞩目的考古打捞,将带给我们对于珠江和珠江流域太多的思索与叩问。
  丽日和风,高天淡云。“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面整体出水。随后,在半潜驳船的托举之下,“南海一号”被运往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
  专家鉴定,古船造于南宋时期,应是行驶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商船。八百多年前,这艘船从珠江口出发,开始它的国际贸易之旅。船上的大批瓷器中有些甚至是国外客户的定制品,当时流行的生产模式之一是国外用户绘出所需物品的样式,再交由中国瓷窑烧制,这或可算作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的“来样加工”。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书写珠江千百年来从不曾间断过的向世界开放的信史。无疑,这无愧为一座中华文明开放文化基因含量丰厚的纪功碑。
  追溯历史,公元十五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开始把这个星球上的各个国家带入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一五六九年,比利时人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为基础绘制出第一张世界地图。在他看来,地理不仅仅可以确定城市和河流的方位,它还是掌控世界政治时局最便捷的途径。
  肇庆,十六世纪广东、广西两省的首府。一五八四年(明方历十二年),一个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传教士来到这里。在这里,他刻印了《山海舆地全图》,这便是中国人接触到的第一张世界地图。自古信奉“天圆地方”的中国人惊讶不已:原来脚下的大地居然是圆的,从这头出发走一圈还能够回到原出发地。
  马礼逊则是西方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这位原先供职于伦敦布道会的英国人,搭乘美国货船“三叉戟号”,从纽约启程,绕道爪哇、澳门,经过海上四个月的风涛颠簸之后,于一八○七年九月八日抵达广州。
  马礼逊在华二十七年,他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同时也把《三字经》、《大学》等中国典籍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为以后汉英字典编纂之圭臬;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兴办“英华书院”,开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同时,先后在澳门和广州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之方式。
  马礼逊在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堂、开医馆、置印刷出版业诸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中西文化传播的先驱者。
  其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因航海业的发达与随后工业革命的勃兴,饱受海洋浸淫又经历文艺复兴洗礼的西方思想文化,正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大国的相继崛起,迅速改变了世界格局。
  因缘际会,珠江流域顺理成章成为西学东渐的首选登陆地,并由此引发中西方文化、观念、思想的激荡与融合。
  东方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终于迎来一次剧烈的冲撞。
  一七七三年,一支庞大的英国船队出现在珠江口对面的伶仃洋面,这是英国勋爵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勋爵怀着对东方黄金和香料的觊觎与渴求,企图促成正做着“天朝大国”梦的乾隆王朝与“日不落国”的大英帝国互派使节,签订两国贸易协定。
  不幸的是,一个小小的礼仪之争酿成了历史的拐点。
  马戛尔尼将如何觐见乾隆皇帝?清王朝以君临天下的傲慢坚持行三跪九叩之礼,英国则坚持单膝跪地亲吻国王之手……争执从八月十二日一直持续至九月十日,英方终于失去耐心,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暂时搁浅了。
  半个世纪之后,英王却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这扇大门。
  一八四。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显然是挟工业革命之威、如日中天的英帝国,对夜郎自大如落日辉煌的清王朝的一次真枪实弹的大较量——也充分印证了西方列强的发家史,一路伴随着血与火的“向外扩张,瓜分世界”的殖民主义战略!
  显而易见,始于十八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尤以英国全国铁路干线建成为标志。整个人类文明进程迈向崭新的蒸汽时代——这便是发轫于英格兰席卷欧洲大陆传之北美地区的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性飞跃。
  今日,我们可以视此为: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当西方工业文明正加速着历史车轮前进时,中国恰恰在这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丧失了全部机遇。显然,“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清王朝从老大帝国跌落至谷底,被迫洞开国门——正如李鸿章痛心疾首喊出的:“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