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3期

书屋絮语

作者:佚名

字体: 【


  本期仅发文章两篇。
  发排之际,已是年关,窗外雪花纷纷扬扬。
  这两篇虽然长,读起来却不觉长,让人一口气读完了,心里还觉得不过瘾。当然,你也可以慢慢读,细细品,睡前读几节,三四天或一星期,忽近忽远,沉思默想。
  这里说说林贤治文。此文从“自由”——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对近五十年来,中国散文的演变,作了全方位描述,并涉及当代文学的有关方面。在文中,自由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是人类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既是哲学的也是美学的。全文视野开阔,纵意评说,可谓一种“文学史别裁”。文章的头两章可看作导论部分。作者深入论述了文化生态环境、文学传统、作家的生存状态等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引向作品的生成。中间部分是作家论,是工细的文本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声名煊赫的大家多有贬抑之词,甚或略而不论,相反,对藉藉无名者则给予相当高的评价。究竟文学批评的标准何在?在结论部分,作者标举自由感、个人性和悲剧性三者,试图自行立法。作者这种把文学史纳入人类精神史、讲求通观的做法,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
  多年前,学术界即有“重写文学史”之说。在此,本刊不拘一格,发此长文,意在鼓励探索。文学史写作同文学一样,惟在自由的探索和讨论之中,才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其他学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