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5期

碧空楼书简(上)

作者:舒芜

字体: 【


  亡友左孝武先生比我小十三四岁,没想到我来称他“亡友”而不是他称我,没想到我给他的这些旧信的发表是在他身后,成了我对亡友的纪念,原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是,孝武忽然将我历年写给他的信(尚未包括1997年9月以后的)复印一份见赠。我很意外,也就放在一边。一九九八年底,我病了一场,病后无力作文,才找出这些旧信翻看,觉得有点意思的,不妨代替小文,发表一下。于是略加注释,一九九九年初投稿某报,迅即得到答复说可用。我没有告诉孝武,他也是这家报纸的经常读者,我想让他某一天看到了,小小意外,倒也好玩。可是,“由于一些原因”,压了将近一年,未能刊出。一九九九年末,我决计改投《书屋》杂志,又是迅即得到答复说可用。我仍然没有告诉孝武,这回是因为他并不是经常看到《书屋》的,他那里也不易买到,预告了也无用,何况谁知道又会有什么变化,还是登出来再说吧。
  这样,就到了“跨千年”。
  我曾猜想:新的千年之始,我接到的第一封信会是谁的,是什么信?二○○○年一月一日,第一封信来了。寄信地址是“安徽郎溪新建街”,这是孝武的地址,再熟悉不过。可是,笔迹为什么这样陌生?赶快拆开,信是——
  
舒芜先生:
    家父左孝武因病医治无效,已于十二月二日去世。
    家父十一月二十二日晨因癫痫病入郎溪县医院治疗,当晚做喉管切开手术,二十四日—二十九日苏醒好转,三十日又做静脉切开手术,十二月
  一日突发消化道应急性溃疡,便血不止,二日十六点零五分去世,四日火化,葬于本县水鸣乡。
                       金峰泣告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我还能说什么!去年我已经先后痛悉四位亲友的长逝,其中两位直到年底我仍以为尚在人间,寄了贺年片去,得到的答复是迟来的噩耗,他们都比我年长,都是八旬以上之人。而孝武才六十过一些,今天只能算中寿,竟也和他们同样没有迈过千年的门槛,实在太难说了,太难说了。
  然而,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孝武是一九五七年打出的“右派”中最年轻的一拨。当年他在惩罚苦役中所受的苦难,他写有《片竹录》一篇纪其实,读之惊心动魄,觉得他那时没有死,委实是个奇迹。我也忝列“右”榜,少不了“脱胎换骨”,却没有受多少皮肉之苦。那么,我虚度至今,而孝武终于中寿而止,也没有多少可奇怪的了。聂绀弩《挽柏山》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人身禁得几拳头。”是大白话,也是见道之言。
  听说《片竹录》已得一家著名杂志答允刊用,孝武又不及见了,我希望早日实现,可以与我这些旧信的发表,同作孝武身后的留痕。去年我因病辍笔一年,现在竟以这一则小记,作为新千年的开笔,大非欢乐祥和之象,好在休咎只关乎一身,跨过千年之后已经是赚的,毕竟胜过写别的什么无谓的文字。二○○○年一月四日,舒芜记。
  
   一
  
  孝武兄:
  五月十七日信收到。对你的好意,十分感谢。
  拙集①已经出版,我已看到样书,俟正式寄来后,当寄上一本请教,你就不必买了。花城出版社何以说“此书非我社出版”,不明究竟,或是具体办事的人不了解,我将以这个情况转达该社领导同志。
  我们几个朋友的旧体诗词,合出了一本集子②,其中就有荒芜的,过几天当与拙集一同寄上。那里面每人都有小传。《晚照楼文论》③,似乎北京还可以买到,也许会与以上二书一同寄上。
  荒芜在黑龙江出版社出过《纸壁斋诗集》,印得极少,早就买不着了。
  茂元兄在上海师院,身体很不好。茂炯兄在安庆,在中学教书,已退休。
  我已从天问楼迁出,承注念,谢谢。
  专此布达,顺颂
夏安!
                  舒芜顿首拜
                   一九八五.五.二
  桐城派,我不懂,也不喜欢,与尊见不大一样。又及。
  
  注:①指我的杂文集《挂剑新集》,花城出版社出版。
  ②指九人旧体诗词合集《倾盖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③《晚照楼文论》,马茂元著。
  
   二
  
孝武兄:
  八月六日示悉。上次奉寄拙作《挂剑新集》时,《倾盖集》手头没有了,故未同寄,现在又得到几本,即以一本邮呈,请检收。
  杨献珍同志的长篇报告①,当时我是到场亲自听了的。几年之后,他成了“合二而一”一案的主角。最近我正在看一篇关于这一案内幕的文章,我对杨老非常同情。解放以来——更远一点说,延安整风以来,所谓思想改造运动的最大成果,是从根本摧毁了知识分子的自信心,越来越习惯于否定自己,越来越习惯于相信一切不合事实不合常识的说法,至“文革”而登峰造极。经过“文革”,每个知识分子回想自己在历次运动中的经过,恐怕都难免有脸红的地方。每个人自己要接受教训,旁人就不必多所指责了。有些运动中,站出来批判别人,暗地里其实也是在否定自己,等于检讨自己内心中与对方共同的东西。
  拙作承您这样关心,使我感动,更使我反省自己的怠惰,没有更加努力。以后如再有新的集子出版,当陆续呈教!
  北京已开始进入秋天,皖南大概还很热吧。
  专此布达,顺颂
吟祺!
                   弟 舒芜顿首拜
                    一九八五.八.十五

  注:①指批判胡风文艺思想运动中,杨献珍所作的结论性的学术报告。
  
  三
  
孝武同志:
  十二月十日长信收到,承惠赠近影,有如面对,谢谢。
  您对我的文章有些偏爱,我当然是感谢的,可是细想起来,也不很明白,因为我的文章好处究竟何在,我自己也说不出来。粉碎四人帮将近十年了,东涂西抹,完全不成气候,只有反反复复地呼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与愚昧,一以贯之,不敢不勉,要说略有可取之处,也许只是在这一点吧。《读书》上所载的那些,已编入一本《书与现实》的小集子,收作《读书文丛》之一,由三联书店出版,届时自当寄上一本请教。
  来函关于“酒不醉人人自醉”等等的高论,都是对的。我觉得鲁迅二十年代关于文艺与革命的几篇文章,都是千古不朽之文,至今我们觉得大彻大悟的,仍没有超过他的范围一步。您有暇何妨找出来再翻翻。但是,人的认识总归有一定的轨道,古云“君子可欺以其方”,今宜再下一转语云,惟其是君子,故可欺以其方。人人都免不了有被欺以其方的那么一段,当时能不被欺者,除了极少数的大哲上智,就只有那些非常“现实”的聪明的小市侩而已。不知尊见以为何如?
                  舒芜
                  一九八五.十二.十七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