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2期

范睢理应作范雎

作者:胡渐逵

字体: 【


  《书屋》二○○○年十一期封二所刊《须贾与范睢》一文,从目录、文题至正文,多处均作范睢。其实范睢错了,应作范雎。
  关于范睢应作范雎这个问题,前人早有定论,故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的新版《辞海》“范雎”条云:“范雎(?—前225)一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魏人,字叔……”
  将范雎的雎作睢,虽系一笔之误,但雎、睢二字音、形、义迥异,而当今出版物中,多有将范雎误作范睢者,如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五年修订本新版《辞源》,中华书局顾颉刚先生等点校的《史记》之《范雎蔡泽列传》,均误作范睢,即是其例。因此,对范雎其名,何以应作雎,不应作睢的道理,很有弄清的必要。为了避免今后有人仍将范雎误作范睢而以讹传讹,特撰此文,谨陈管见。
  清代名家梁玉绳所著《古今人表考》说:
  
  范雎始见《秦策》。雎又作且……按:古人每以雎为名,如《东周策》冯雎,《秦》、《楚》、《魏策》唐雎是已。而雎多作且,与《燕策》夏无且、《卫策》殷顺且、《史》、《汉》龙且之类同,故冯雎、唐雎,《策》元(原)作且,范叔之名可例观也。鲍彪《卫策》注云:“名且者皆子余反。”《魏世家索隐》云七余反。乃《通鉴》胡注、《秦策》吴注音范雎为虽。钱宫詹曰:“范雎音虽,是讹为目旁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范且曰:‘弓之折必于其尽也……焉得无折?’……”王先慎《集解》引顾广圻曰:范且,“范雎也,且、雎同字。”
  《辞通》卷三(六鱼)“范雎”“范且”条,朱起凤按云:
  
  范雎之雎字从且不从目,后人有读为睢者,其误始于胡三省注《通鉴》。清钱大昕《通鉴注辨正》曰:“考武梁祠画象作范且,且与雎同字,宜从且不从目,注读为虽,失之甚矣。”
  
  日本现代著名汉学家泷川资言曾于所撰《史记会注考证》的《范雎列传》中说:
  
  庆长本标记云:“雎,七余反。”盖驺诞生音。中井积德曰:“范雎之雎音且,文从且,非从目。”张文虎曰:“雎字,宋文、毛本作雎。”《汉书·人表》同。它一雎、睢杂出。黄刊姚本《战国策》作雎。《通鉴集览》音虽。按武梁祠堂画像有范且,钱氏跋尾云:“战国、秦、汉人多以且为名,读子余切,如穰且、豫且、夏无且、龙且皆是。且旁或加隹,如范雎、唐雎,文殊而音不殊也。”然则作“睢”者误。
  
  战国、秦、汉人为何多以“且”为名?对此,钱大昕未作诠释,且至今尚无人解答,因此引起了我的兴趣,拙著《古籍整理释例》(岳麓书社1995年出版)对此曾作考索。兹将所得,阐述于下。
  甲文有字,乃祖字初文,故阮元以为“且即古祖字也。”罗振玉以为“祖……此与古金文皆不从示。”朱芳圃以为“且,实牡器之象形”。盖以生殖神之偶像为祖。正因为且指男性生殖器,故《史记·刺客列传》中,当荆轲刺秦王时,秦王殿上,“以其所奉(捧)药囊提(dǐ掷击)荆轲”的侍医名夏无且。无且者,乃指男性生殖器被阉割,已无性功能。正因为这样,所以夏无且可任秦王侍医,出入其后宫,近侍其嫔妃,不会弄出桃色丑闻。
  战国、秦、汉人其所以多以且为名,是因为上古时,人类曾有过生殖崇拜习俗阶段,父系社会,人们以为人是男性生殖器造出来的,故崇拜男性生殖器,而“且”实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音jū,今多处方言读jī,乃jū的一音之转。明乎此,则战国、秦、汉时男人多以且为名,不正好表明父系社会男性生殖崇拜遗留于人名中的迹象么?
  我们知道,古代贵族男子生下来即命名,二十岁成人行加冠(帽子)礼时,又取一个与其名含义相关的字。范雎字叔,金文叔与弔(今作吊)字同。晚清文字学家吴大澂以为金文叔“象人执弓矢形。男子生,桑弧蓬矢六,射以天地四方(逵按:以此寓男子志在四方之意),故叔为男子之美称。”这不正好证实范雎表美男之意的字叔,与其表伟男之意的名雎含义相关么?范雎之名若作睢(suī),《说文》云:“睢,仰目也。”则与其美男之意的字叔,其意即风马牛不相及了。由此可知,范雎而作范睢,显系雎、睢二字形似而讹所致。
  或许有人会问:“人名中遗留男性生殖器迹象,这岂不是亵渎其人了么?”不然,何以?因为我们不能以今人的观点去揣度古人。须知,因父系社会崇拜男性生殖器,致使至战国、秦、汉时仍遗留其迹象:男性多以且为名。正因为这样,故其时以且为名者,是丝毫没有不雅洁之意的。既然如此,对古人的这种肇锡嘉名之法,又何足怪哉!
  有趣的是,上古母系社会时,作为表家族称号的姓,从母姓,故姓字从女、生会意,因此,其时的姓从女,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夏禹姓姒,即均是其例。无独有偶,上古父系社会时,因崇拜男性生殖器,故至战国、秦、汉时,人名中仍遗留其迹象——男性多以且为名,这不正是理所当然的么?
  综上所论,范雎之名应作雎,不应作睢,庶几可知其所以然矣。
  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写于长沙蛾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