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8期

苗条泥女

作者:文/田 原

字体: 【


  十多年前,写了一篇短文:《不似真实,胜似真实》。事隔十来年,又想到这个问题。秃子做和尚——现成头脑,从这旧文抄录几段,偷懒,说我在“炒冷饭”,我也可以强辩:扬州炒饭,不是也很好吃吗?一笑。
  “记得二十年前,柳成荫(注: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工艺美术师)曾做了个小李逵送我,这个小小泥塑只有拇指那么大,但看来却轩宇非凡,神气逼人!许多画家为它喝彩,纷纷向他索取,以致不惜用自己的作品与他交换。为啥许多画家喜欢这个小李逵呢?看来是作者为了充分表达李逵的个性,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达到了完满的效果,因此引起大家的兴味!为什么在美术作品上(尤其在工艺美术作品上)人们喜欢夸张、变形的,而不大喜欢完完全全真实的作品呢?尤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夸张’、‘变形’了的人——孙悟空、猪八戒等。”
  “把大的缩小为小汽车、小轮船的东西,严格说来,称它为‘模型’或许比较确当些,如同西药房橱窗里,陈列的那些死的公鸡、小鸟、兔子一样,完全是真的,这恐怕不能称为‘玩具’,只能称为‘标本’。在这方面,我们的老祖宗理解运用得较好。在文字的起源上,老祖宗似乎是位高超的工艺美术家。他把自然界的山、水、木、石、日、月、鱼、牛等,通过他们的极为简练的手法——变形、夸张,而达到形象突出,肯定可信的效果。老祖宗似乎是沿着这个手法,来搞文学艺术的。如诗歌中的描写可以写出‘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如小说中描写,可以写出:‘头如笆斗,眼如铜铃’,‘上天入地,飞檐走壁’。写张飞可以喝断霸陵桥,能使水倒流来显示他的威力;写武松饮酒十八碗,而后打死猛虎来显示他的神勇;写窦娥问斩,可使六月降雪,斩后满腔热血喷上白练,来显示她被冤屈的倔强反抗形象。如戏曲中人物可以勾脸挂须,扑跳翻腾,鞭作马,桨作舟,景可道出,门可抓出。做配锣鼓,唱配丝竹。尤其是京戏中帝王将相的胡须,如同一块搓衣板。但是为了内容需要,为了表现气度,可把胡须加长到罕见的程度。如果真实的胡须,半尺来长,观众定不同意,这不是关公,而是崇公道。”
  冷饭炒多了,就此打住。这个美女,是我设计的,头小,身也拉长,显得苗条,见者也不怪,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