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2期

楼适夷和诗讽汉奸

作者:李 珂

字体: 【


  1934年,自号“苦茶上人”的周作人适逢五十岁生日,感慨平生,做了两首《五十自寿打油诗》,由好友林语堂拿去在《人间世》上刊发出来:
  
  (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二)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此二诗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文坛上许多名流大腕如蔡元培、胡适、林语堂、钱玄同、郑振铎、刘半农、沈尹默……纷纷步韵和诗,一时热闹非常。
  然而,爱国主义的热血青年们并不买周作人的账,尤其是在五四时期崇拜过他,曾经被他那首著名新诗《小河》激励和鼓舞过的年轻人,看到昔日偶像堕落到如此颓废、消沉的地步,他们披挂上阵,也用和诗作为武器,向周氏猛烈开火。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署名“巴人”的五首《和周作人先生五十自寿诗原韵》。诗写得虽然“糙”一点,但异常尖锐、泼辣,如“刺彼辈自捧互捧也”:“几个无聊的作家,洋服也妄充袈裟。大家拍马吹牛屁,直教龟兔笑蟹蛇。”“充了儒家充释家,乌纱未脱穿袈裟。既然非驴更非马,画虎不成又画蛇……”
  当时,廖沫沙、胡风等人也参战助威,发表诗文抨击周作人。其中廖诗有“自甘凉血冷如蛇”、“怕惹麻烦爱肉麻”等句。更有意思的是,事隔七八年之后,这场“和诗热潮”依然余波未平。
  1941年,周作人已投降日寇,出任伪职,沦为民族败类。共产党员、诗人楼适夷以《闻某老人荣任督办戏和其旧作》为题,赋打油诗二首:
  
  (一)
  娘的管他怎国家,穿将奴服充袈裟。
  低头日日拜倭鬼,哓舌年年本毒蛇。
  老去无端发热昏,从来有意学痹麻。
  何妨且过督办瘾,横竖无茶又苦茶。
  
  (二)
  半为浑家半自家,本来和服似袈裟。
  生性原属墙头草,诱惑难禁树底蛇。
  为羡老头挣大票,未妨吹拍肉如麻。
  堪念最是废名子,仍否官斋拜苦茶。
  在先后众多的和诗中,这两首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构思巧妙、词语贴切、格律工稳,堪称上乘之作。比如“无茶苦茶”,恰好是日语“一塌糊涂”的意思;“和服似袈裟”的联想奇特而合理;其他“倭鬼”、“痹麻”、“树底蛇”、“墙头草”……讽刺周的汉奸丑行,尽皆生动深刻、入木三分。
  一般说来,和诗都是对原诗的逢迎酬答,像《五十自寿打油诗》这样招来如此猛烈和长时间的围攻、讽刺和谩骂,不仅周作人自己始料不及,在中外诗歌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
  不过,话说回来,两首打油诗能够引起轰动并造成影响,乃至若干年后仍然有人在步其原韵,也充分显示出传统诗歌艺术的巨大魅力。而反观没有任何格律约束的新诗,哪怕是像《小河》、《女神》那样划时代的名作,确实也很难产生出这种“连锁式”的效应和现象来。诗歌艺术形式之重要意义,于此亦可略见一斑。(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