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书屋絮语

作者:佚名

字体: 【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向死而生的,即所谓“堕地之时,死案已立。”与万古青山、不废江河
  相比,个人的生命极显脆弱,同时也弥足珍贵。
  人生具有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每个人都有努力追求幸福的渴望和权利。然而,个体的意志又时常相互冲突,这就注定追求幸福的过程充满着残酷的竞争。中国的古人说:“人生
  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还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都准确地道出了人生
  胜景多于苦旅、悲
  慨多于欢情的况味。西方的一位哲人甚至发出了“他人是地狱”的慨叹,恨不得其他人一概
  从地球上蒸发。一般人自然说不出什么名言警句,但也许都曾在心里抱怨:为何上帝要将那
  么多与自己性情不合的人置于同一个时空底下,让我不得开心颜!
  意志强悍的个体把竞争本身就视为一种幸福,认为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但显而易见的是,竞争并不能拯救所有的人,如果人人都当胜利者,那么谁去当失败者呢?历史的真相是胜利者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不免要渡过平庸无奇的一生。
  人生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怨恨往往是比感激更占统治地位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排斥性常常被放大,而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却很容易被漠视。所以,面对人生的无奈,人们不妨想一个极端的问题,即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又将如何?表面看来,这时你将拥有世界的一切,但实际上世界的一切都对你失去了意义,不仅你在人间曾经苦苦追求的“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变得了无希望,而且对人的满足来说极为重要的归宿感、荣誉感、成就感等也因为对待者的缺席而无从谈起。这时你会真确地感受到,即使做一名霓红灯前的流浪汉,也比做一个在无边的死寂中最后见上帝的人要好得多。这样一想,庶几能增加几分你对人间的留恋和感恩之情。
  (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