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动物笔记(二)

作者:张 翔

字体: 【


  014.没有翅膀的苍蝇
  苍蝇虽然令人讨厌,但却是最杰出的飞行昆虫,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速度,每秒可达一千次。没有翅膀的苍蝇,就像没有腿的人,几乎是难以生存的。但在盖尔格莲群岛,却到处都是没有翅膀的苍蝇,会飞的苍蝇反而难得一见。因为该群岛经年狂风大作,有翅膀、会飞的苍蝇,一起飞就立刻被风吹掉,反而不利于生存(盖尔格莲群岛不仅苍蝇不会飞,连其他昆虫也都不会飞)。这些苍蝇并不是因长期不飞才使翅膀退化的,而是一生下来就没有翅膀,这原是使它们失去生存竞争能力的“突变”,在特殊的环境中变成了“适者”的长处,即缺点变成了优点,继而得以大量繁殖。
  笔记:翅膀的退化是为了适应恶劣环境。在恶劣环境与制度下,为了生存,人类出现许多反历史反现实反科学的案例。劣币之所以会驱逐良币,通常是发生在异常的情境中。放眼望去,很多事情都符合逻辑的常态,但合乎逻辑并未必就是合乎公理。公理,本来就是针对人情等作出的判定,可是只要深入探索,平心而论,全世界没有一件事合乎公理。
  
  015.饱暖中的蝾螈
  蝾螈是一种原始的水陆两栖动物,像青蛙一样,它们有一类似蝌蚪的幼体,生活于狭隘的水域中。但幼体最后会长出脚和肺,发育成可以到较宽阔的陆地上生活的成体,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重大突破。然而,墨西哥有一种蝾螈,在雨季生得特别长,水量充沛而使它们原先生长的湖沼没有干涸时,蝾螈的幼体就不会蜕变,继续保持蝌蚪的形貌越长越大,甚至超过正常陆栖成体的大小尺寸,保留着在水中呼吸的羽状鳃,而且就在水中交配生产下一代,懒得再进化,懒得去见识陆地上广阔的世界。
  笔记:优裕的生活环境,会使得一个人懒得去奋斗,从事自己可以做、而且应该做可以改变的事情,这是富不过三代的根源。
  
  016.鼹鼠未雨绸缪
  鼹鼠是一种完全地下生活的地鼠,它们擅长在地底挖洞,挖的不只一条,而是四通八达、立体网状的坑道。要挖出这样的坑道当然很辛苦,但一旦完成,就可以守株待兔地等食物上门。同样在地底钻土而行的蚯蚓、昆虫、甲虫等,常会不知不觉闯进鼹鼠的坑道中,而被来回巡逻的鼹鼠捕获。鼹鼠在自制的网状坑道里绕行一周(有时要花上几个钟头),就可以抓到很多掉进陷阱的猎物。如果俘获的昆虫太多,吃不完的就先将它们咬死,放在储藏室里。有人就曾在鼹鼠的储藏室里发现数以千计的昆虫尸体。
  笔记:宁可先多花些时间,做好完善的硬件设施,未雨绸缪,这样才有安逸清闲的日子可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017.黑暗诱杀术
  在海平面下一千公尺以上的深海,太阳光无法抵达,是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生活于此黑暗世界中的鱼类,都会自己发光。它们不是身上寄生有发光细菌,就是自己长有发光器官。琵琶鱼的发光器很特殊,是由背鳍演变成一条垂在嘴巴前的细绳,尾端则膨大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光体,好像提着一个灯笼。但琵琶鱼的发光体并非用来照明,而是在于诱敌,即当其他鱼类看到这个晃动的灯光,游过来看个究竟时,它就大嘴一张,将对方吞入。其实,深海中会发光的鱼类,它们燃烧自己的主要目的,都是在于引诱猎物。
  笔记:在人世的黑暗世界里,也有这种诱敌手法,只是更壮烈残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有以一部兵力攻入敌阵地,诱敌大部队出击,再以烟幕火力将敌我部队一同歼灭的战术;北方也传闻,曾有猎人吃毒药喂老虎的事。
  
  018.人类的猎场
  野生的肉食动物,需要有它的猎场,猎场的大小通常以它能够捕食到足够的猎物为依据,但并非食量大的肉食动物,就有较大的猎场。譬如就同属鼬科且猎物大致相同的短尾鼬和长尾鼬而言,短尾鼬的身体约为长尾鼬的两倍,但它的猎场却是长尾鼬的八倍,原因是短尾鼬只能在地面追猎,而长尾鼬在追猎同样的猎物时,却能追到地洞里,所以它不必要太大的猎场。又譬如五磅重的松貂,猎场广达七平方公里,反之,十磅重的红狐却只需一平方公里的猎场:这是因为松貂很挑食,只以红松鼠和雪兔为猎物,而红狐则能吃更多种小动物,所以它只需较小的猎场。
  笔记:一个城市这么小,却能养这么多人,原因在于我们什么洞都钻,什么东西都吃。我们焚琴煮鹤,牺牲环保与道义,换得的是今天的“繁荣”假象,换来的是没有“明天”的虚幻与泡沫。
  
  019.踌躇的袋鼠
  袋鼠虽名为鼠,但并不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有终生不断成长的锐利门牙。它们像其他草食动物一般,以臼齿来咀嚼野草。野草对臼齿的损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动物在臼齿脱落后,都可以马上再生。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齿却无法再生,所以虽然它们左右牙床各有四对臼齿,但平时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对,等到第一对耗损而自动脱落后,第二对才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对。平均一对臼齿约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就只剩下最后一对臼齿,除非不吃东西,否则势必全都耗损。而当这一对臼齿磨尽脱落时,则“食禄已尽”,即使无病无痛,也会死于饥饿。
  笔记:人类可用的资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损后才想到要节约,已后悔莫及。
  
  020.愚蠢的鲎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趣事:海龟每当繁殖产卵的时候,都是在涨潮月圆之夜,不远万里成群爬上沙滩产卵。据动物专家介绍,海龟是由陆龟演化而来的,虽然早已迁入海域生活与活动,但龟蛋仍保有所有爬虫类动物的特性:必须在陆地上,才能使发育中的胚胎得到氧气的供应。应该说,海龟冒着危险不辞辛苦地回到陆地产卵是为了繁衍它们后代的需要。同样,作为远古三叶虫后代的鲎是几亿年前就存在的古老生物,它们有着与海龟同样的繁殖习惯。到了繁殖季节,成批的鲎便会爬上海滩产卵。
  两种动物的产卵行为惊人相似,但原因并非相同。当初鲎活跃于海洋之中,陆地少有凶残的掠食生物,上沙滩交配产卵,比在海洋中更安全。现在它们已经完全没有上海滩产卵的必要,因为它们的卵已经可以在海水里生存发育。它们产完卵后回到大海,却不知道自己的后代在海滩上早已成为海禽或人类的口中佳肴。相对于海龟的无奈来说,它们是在紧紧地死守固有的习性。
  笔记:同样一种行为,可能来自不同的原因与考虑,有的充满苦衷与无奈,有的看似聪明,其实愚蠢,看似常规,其实反常。不同的人身处一样的环境,完全一样的行为,但其思
  考点却大不相同。
  
  021.“无壳蜗牛”的策略
  海蛞蝓又称海麒麟,是海中的“无壳蜗牛”,跟海螺是近亲。从进化的观点来看,它们不是“长不出壳”来,而是“甩掉”过分沉重的外壳,露出色彩鲜艳的身体,结果成为最美丽的软体动物。虽然没有外壳的保护,但它们却另有御敌方法,其中最特异的是某些海蛞蝓会在近海处用触丝捕捉水母,在吃了水母后还将其身上有毒的刺丝胞贮存在自己的裸鳃内,并把刺丝胞的尖端朝外。结果这些原来属于水母的武器,就成为它们防御敌人的利器。这比以鲜艳的色彩或分泌有恶臭的汁液来退敌更具巧思。
  笔记:海蛞蝓利用废物的意识让人汗颜,充分利用所得的资源,在人类的每个领域都需要推广。
  孙子曰:“取敌之利者,货也。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曹操有注:“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真是一针见血。在歼灭敌人后,接收对方的武器、资源和人马,化为己用,是战争中常用的策略。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就是很好的教材。
  
  022.脱壳而出
  乌贼跟海螺、海麒麟等同属软体动物。海麒麟因摆脱了外壳,而成了海里最美的动物,乌贼则因摆脱了外壳,而成为最大型也最聪明的软体动物。乌贼体内平滑的海螵就是其退化的外壳。在没有外壳的限制下,乌贼可以长得很大。1933年,纽西兰海面曾出现长二十一公尺、眼睛直径达四十公分的大乌贼,跟传说中的“大海怪”非常相像。事实上,动物学家认为,以触须将船只缠绕起的“大海怪”,并非子虚乌有,它很可能就是大乌贼,只是因为它们的视觉敏锐,动作又快,很少被人类发现而已。
  笔记:有壳保护的生物,一定“大不了”,要做“人上人”,一定得“脱壳而出”。《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执着、迷恋、偏爱、死滞。吾人必先舍得抛弃“住”,才能使思想自由飘逸、天马行空,认清自我与万物;进而接触真理,自由自在,创新突破。
  
  023.“大”而亡
  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它的“大”跟其摄食行为密切相关。大象是草食性动物,它不仅吃树叶,还吃树枝、硬果等,虽然经过可再生的臼齿的咀嚼,但这些含有高量纤维素的东西实在很难消化。为了让消化液和肠道细菌能充分分解纤维素,食物停留在大象消化道的时间就相当长。人类的食物由入口到排出体外只需不到一天的时间,但大象则要花两天半的时间。因此,大象必须有一个特大号的胃,而巨大的胃部则必须要由巨大的身体来支撑。史前时代以羊齿等为食物的恐龙,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难题,为了消化难以消化的东西,身体变得异常庞大,结果走上灭绝之路。
  笔记:某些机构,为了特殊原因,安插、容纳、消化没什么用处的冗员,结果外行领导内行,组织编制变得异常庞大臃肿,效率却越来越差,赤字愈滚愈大。精简机构势在必行。
  
  024.寻求新大陆
  鱼类是用鳃呼吸的,但生活于非洲沼泽中的肺鱼,却有类似肺的呼吸器官,这是它们度过旱季的法宝。原本在沼泽中优游自在的肺鱼,当一年一度的旱季来临、沼泽的水越来越少时,它们就会挖个洞,钻到泥地里,将身体卷成一个球形,分泌黏液,将自己包起来。在沼泽完全干硬后,这层黏液就变成羊皮纸般的茧,兼具防止日晒与阻止水分丧失的功能。更妙的是,肺鱼躲藏的地洞与外界预留了一个管状通道,茧上的小开口就接着它的嘴,肺鱼抽动肌肉,把空气送入体内类似肺的囊袋中,就进行气体交换工作。利用这种方法,肺鱼可以在洞中蛰伏几个月,以待下次雨季的来临。
  笔记:肺鱼不如青蛙蝌蚪,因为与其逆来顺受,想办法度过生命的旱季,不如干脆跳出那个泥沼,寻找新大陆。许多事情当局者迷。经商之人要有舍弃“当居”的魄力与巧思,新的市场就等待着你。
  
  025.恋母情结
  雄朝鲜鼠在向雌朝鲜鼠求爱时,雌鼠通常都会先逃避雄鼠的性追逐,但尾随在后的雄鼠若发出掉出巢外的幼鼠的叫声,则雌鼠就会被它吸引,而允许雄鼠接近,最后成其好事。雄松鼠在求爱时,也发出像幼鼠般惹人怜爱的情绪声以吸引雌松鼠。而求爱的雄树,则像幼鼠舔取母亲口中的唾液一样,热情地舔着雌树的嘴唇。鸟类也有这种雄性模仿需要母亲照顾的幼儿的行为,以吸引雌性的情形,譬如信天翁在求爱时,快速地把喙伸向旁边,像幼鸟索食般一开一闭;而雄红梅花雀则在雌红梅花雀旁将翅膀拍得啪哒啪哒响,好似向母亲求食的幼鸟。
  笔记: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在动物身上也有体现。人间有很多男子追求的也是能像母亲般成熟的女性。这种性追逐也许也是为了生存。通过这种结合,男同胞至少可以少奋斗十年,何乐而不为呢?
  
  026.昆虫的限制
  在电影里,常可看到巨大的昆虫,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虫,两翼伸展开来,也没有超过三十公分的。昆虫的体型受其呼吸方法的限制,位于身体两侧的两排气孔,是它们与外界交换气体的管道。每个气孔各有通道与体内各部的组织相通,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靠的是简单的气体扩散作用。这种扩散作用,距离拉长就窒碍难行,虽然有些昆虫借腹部的收缩来“打气”,但效果却相当有限。总之,昆虫与生俱来的呼吸方法,使它们的体型难以超过三十公分;现在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笔记:昆虫因为没有复杂的肺循环、体循环系统,所以体形大不了。一个企业、组织或国家,会变得很庞大,就需视其创始时的体制关系、内部运作的系统功能而定。
  
  027.杜鹃泣血
  杜鹃叫声凄切,常牵动游子归思,所以又叫“归思鸟”。但杜鹃却没有“家”可归,它只是一独特的“寄生鸟”。在繁殖期间,状似老鹰的雌杜鹃先选中别种鸟(如柳莺)的巢,在其旁边飞翔,等柳莺离巢躲避时,立即入其巢衔走一枚莺蛋,而产下自己的一枚蛋。雌莺回巢后继续孵蛋,杜鹃幼雏就能抢先孵化,且会本能的将巢内其他的蛋推出巢外,结果成为柳莺的独子,独自占有柳莺寻来的食物;等羽翼刚刚丰满,便不告而别。
  笔记:作为一种“寄生”生物,有它自身的生存技巧。但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这不是光明的行为。古人以“杜鹃泣血”来美化杜鹃鸟,其实它不是只好鸟。对这种鸟报以美名,进一步说明“大恶”之人乃有“大名”。而世上更多的却是些养狼为子的所谓勤劳善良的愚人。
  关于“寄生”我们不会带有歧视,但这种“寄生”必须是平和而善良的。二战时候的犹太人辗转来到世称“东方巴黎”的上海过活,他们能和中国人和睦相处。至今以色列民众仍对中国人抱有很深的感情。
  
  028.白蚁尽神奇
  白蚁的蚁冢,可能是生物界最伟大的建筑。非洲的大白蚁冢,由十吨沙土堆积而成,有三四个人高。蚁冢内部四通八达,可供好几百万只白蚁生活,这个坚固的城堡,就像科幻小说里的“千层大楼”。高温和缺氧是蚁冢必须解决的“科技”问题,白蚁以在蚁冢四周架起高大而壁薄,像烟囱样的通风管,利用日照所引起的空气对流来解决这个问题。它们甚至挖隧道,“抽取”地下水来帮助散热。在多雨的地方,蚁冢则又像一个大蘑菇,让雨水能顺利地流下,而不致破坏蚁冢。这样巨大、复杂而巧思的建筑,却全是由全盲的工蚁各自携带一小块泥土堆积起来的。
  笔记:自然界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白蚁不曾学过任何结构设计、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又无测量器材和工具,却能于短暂有生之年完成结合科学与艺术的庞然建筑,真是神奇。“法国青年的导师”纪德,在自然界的神秘召唤下,说:如果能重新开始,他愿意改行研究白蚁。
  
  029.知更鸟变心
  春天一到,雄知更鸟便忙着在林中寻找可供筑巢、育雏的地盘。在确立地盘后,它就会站在视野良好的枝头上,鼓起红色的胸羽,高歌一曲,以吸引雌知更鸟。雌知更鸟被它的动人歌声所吸引,飞来相伴,于是夫“唱”妇随,共筑爱巢。在这里,雄知更鸟唱歌除了吸引异性外,也有“声明”地盘所有权的意思,如果其他雄鸟胆敢不识趣地闯入,那它就会将对方驱赶出去。但如果对方存心挑衅,而自己在战斗中又落败的话,则只好将地盘拱手让人,到别的地方去另寻栖身之地,此时,雄知更鸟会发现一件令自己伤心的事:自己的“爱妻”不愿跟它离去,而是留在巢内和新鸟交配。
  笔记:真正吸引雌鸟的并非雄鸟动人的歌声,而是它建立及维护家园的能力。人类岂非亦经常如此?保护妻小安全温饱,是一“家”之主基本的天职。生存繁殖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生命就很难维持婚姻的圆满。
  
  030.血缘与生存
  女科学家拉格斯佩兹,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一群老鼠中,总有攻击性、温和性之分。于是她做了个实验,充分让最火爆的雄鼠与最泼辣的雌鼠交配,最温和的雄鼠与最服顺的雌鼠交配,再各自组织后代重复选样配种二十五次以后,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组老鼠。“攻击组”的第二十六代只只凶暴好似豺狼;“温和组”的则只只温驯有如玉兔。
  笔记:生命中的奥秘是存在的。生命中的某些特质,会由两性的结合而传递给子孙,我们的交友、择偶难道不需要慎重考虑其父母家庭以及它的生活环境么?中国人浓重的血缘观念以及血缘意识是有其古老的生存智慧存在其中的。
  
  031.男人·女人·狗
  鬣狗是非洲草原肉食性猛兽,凶暴勇烈,狮、豹犹礼让三分。鬣狗群数目甚多,动辄上百只,但其首领都是母的。母狗不仅块头比公狗大,而更具攻击性,最奇特的是阴蒂特别粗大,状似一根“假阴茎”。
  科学家检测鬣狗血中之荷尔蒙发现,雄性素浓度,母鬣狗王比公的高;而最低等级的公狗也比其他母狗低。高浓度的雄性素与生理构造,显然与其攻击性密切相关。
  笔记:显然,男性的好斗,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权社会的剥削与男性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系。而其如枪炮的男性构造更令他有征服的欲望和本钱。一般来说,较具有攻击性的女性,通常也是极为男性化的女人。对于花木兰身上的雌激素现在无从考究,但相信她是个男性味极浓的女人。不过在当今的文明世界中,真正聪明的女人,她的利器是似水般的柔情。
  
  032.本性难移
  老鹰是小鸡的天敌,但逃生的小鸡并非仰头望天,而是在地面上闪躲老鹰的影子。有人用纸板作成老鹰、野雁、天鹅的模型,在空中飞翔投影于地面,发现小鸡只对短头、宽翼、长尾的影子惊惶逃避,因为这代表“正在飞近”俯冲而下的老鹰。小鸡对地面投影的分辨与逃避反应,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连刚孵化的小鸡,也会惊惶逃离。
  笔记:也许在每一物种的“集体潜意识”里,都有其“敌人原型”,这是生存下来的本能。“江山难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很有哲理。我相信许多东西是天赋的,强求不得。不过,正因为一些与生俱来的本性,使许多人在社会中无法立足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