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秀州一部贩书记

作者:林 谷

字体: 【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琉璃厂开设通学斋书店的孙殿起写过一本厚厚的《贩书偶记》,这是他辑录多年经营中所见古籍而成的一部版本目录著作,因专收《四库全书总目》以外书目(主要是清代禁书),作用近似《四库全书总目》续编,一向为藏书家所看重。但此书毕竟是部学术性专著,如果你无意收藏古籍,读它还是会感到乏味的。什么时候我们会有一部既有丰富知识(包括信息),又读来津津有味、充满人文气息的新《贩书偶记》呢?
  最近我在北京海淀一家新开业的小书店里发现了一本装帧典雅、插图颇丰的书——《笑我贩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凤凰台丛书之一)。打开书来一看,原来有萧乾先生生前写的一篇代序《一间门面的“文化交流中心”》。我大致翻阅了两眼,一下子就知道这部书就是嘉兴秀州书局所印行的《秀州书局简讯》的结集了,作者就是店老板范笑我。大概是前年吧,我曾在什么报上得知南方有家书店办了一份内部刊物,由于内容丰富有趣,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广泛好评。我虽无机会读到它(估计是赠阅,不公开发行),但也是一直心向往之的,如今竟结集出版了,我当然不会放过。买回来后几乎一口气将这部四十万字的书读完了,而且立即产生了一个愿望,恨不得马上到嘉兴一游,去亲自领略一下在秀州书局淘书的滋味,当然还不会忘记去尝尝五芳斋的粽子。
  秀州书局是1994年4月6日开张的,4月15日就出了第一期《秀州书讯》(后定名为《秀州书局简讯》),一直延续至今。结集而成的《笑我贩书》正是一部我所想像的新《贩书偶记》,当今读书人不可不读。《秀州书局简讯》(以下简称《简讯》)的作者范笑我大概也是一位杂家,是什么书都想看看,什么事都要关心的。于是,他写的《简讯》也自然带有一点大杂文的风格,辛辣而不失风趣,博杂而寓有灵魂,篇篇《简讯》传出来的尽是当今时代的“风声、雨声、读书声”。
  《简讯》的信息含量颇大,方面亦广,粗略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诸类:书籍出版销售信息、作家写作动态、图书评议、文坛掌故、地方风物、人物评说、读书乐趣,以及文化人的生活健康状况等。此外,似乎有点题外的国计民生问题(农村旱情、下岗),历史事件回顾(太平天国、抗日战争、“文革”),民间言论(内容多涉时弊)等也有所反映,真可谓包罗万象,纷乱杂陈,期期都有新的东西给你。因我近年来颇爱读论述著名文化人生平的书籍文章,因此,《简讯》中有关人物评说方面的资料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例如,在编辑出版《朱生豪书信集》中,发现朱生豪信札中有不少谈鲁迅的内容,涉及鲁迅之死,鲁迅小说、杂文创作成就等,观点鲜明直率,为已出版的《被亵渎的鲁迅》(孙郁编)、《鲁迅与他的论敌》(陈漱渝编)等书所未收。我看,这个首次披露 的资料或可为研究鲁迅提供又一个参照系。又如茅盾与秦德君的关系,一些研究者不是有意回避,就是闪烁其词,《简讯》的作者却显得落落大方。1996年7月4日是茅盾诞辰一百周年,秀州书局为纪念这个日子,上架了不少有关茅盾的书籍,如钟桂松的《人间茅盾·茅盾交往录》、鲍复兴《茅盾小说篇目印谱》、《茅盾序跋集》及茅盾散文集《白杨礼赞》等。这一天的《简讯》即有一大段有关茅、秦关系的文字:“为了纪念茅盾诞生一百周年,桐乡乌镇茅盾故居重新装修布置一新,茅盾一生由二百五十幅图片组成。但没有秦德君的照片。1928年至1930年4月,茅盾与秦德君在日本有过一段同居生活。秦德君发表在日本《野草》杂志上的《樱唇》一文中说:‘我在家务事与学习的繁忙中,拼性命和茅盾计议共同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虹》,素材由我提供,稿纸由我抄写,边抄边改,终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小说月报》上连载。’”7月27日桐乡的张寿生给范笑我寄去沈卫威发表在1990年《许昌师专学报》上的文章:《一个曾给茅盾的生活与创作以很大影响的女性——秦德君对话录》。《简讯》又摘记了其中几段沈卫威与秦德君的对话,并配上一幅民国十九年茅盾与秦德君在上海分手合影的照片。但对《简讯》客观披露茅盾这段历史的做法,却引起不同的反应。章克标来信说:“他要作为隐私的,你提了茅公的秦德君,不妥。”然而,陈子善却持相反看法,他8月1日来信说:“你提茅盾与秦德君之事,我认为是对的。章先生认为‘隐私’不提为妥,拙见未必对。因秦德君影响到茅的创作,要研究茅,就必须提到秦。”我是完全同意陈君的看法的。《简讯》如实披露这段史实,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是做得很好的。《简讯》评点到的人物除鲁迅、茅盾外,尚有胡适、钱穆、巴金、施蛰存、张中行、季羡林、章克标、余秋雨、钱理群、余杰、李辉、董桥以及徐悲鸿、张大千等人。虽只三言两语,却是奇见迭出,把这些文字排列下来,俨然又是一部大长见识的《齐人物论》。
  范笑我是个眼宽心细的人。他眼里装的不仅有大名鼎鼎的文化人(他联系的著名文化人有冰心、巴金等达三四十人之多),书店里进进出出的普通读书人他也没有放过。他们来店里购书时的种种神态以及脱口而出的闲言碎语,全被他用速写的手法描绘了下来,就像过电影那样,把一幕幕众生相推到你的面前。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几段:
  
  4月10日下午,秀州书局。男,翻阅《清代瓷器赏鉴》问:“怎么样?买下吧!”女,不作声。男,惋惜,将书放下。夫妇离去。半小时后,男,微笑着买下了此书,脸上吹皱一池春水。
  
  (此段颇得剧作脚本之妙,寥寥几笔表尽一对年轻夫妻买书前后的窘态与欢欣。穷书生谁没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呢?我看后不禁莞尔。)
  
  10月9日,老妻拉着老夫的手来秀州书局,老夫几乎是一个盲人。他们坐下。老妻轻声把《嘉兴市志》目录念给老夫听。老夫说:“巴金的祖籍是嘉兴写到了吗?”“写到了。”“我们银行写到了吗?”“银行属金融,是第三十六篇。”老夫说:“买一套吧。”背景:老夫拉着老妻的胳膊,老妻拎着《嘉兴市志》(史念主编)。
  
  (这位近盲的老者热爱乡土,敬重巴金,为他一生奉献而自豪的心情感人至深,并且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同样难忘的背影。)
  
  中学生童某2月12日来秀州书局买《公牛王朝:篮球艺术与精神世界》(菲尔·杰克逊)、《迈克尔·乔丹:我的天下》(鲍伯·格叶)。其母说:“老是喜欢看野书。”童说:“公牛解散,乔丹退役,全世界的大事。谁像你,喜欢看赵忠祥写的破书。”
  
  (小小年纪读书趣味却不凡。他对其母说的那番话可谓童言无忌,我们听之心领神会足矣。)
  
  4月2日,夫妻俩来秀州书局买书。夫挑:《苦茶:知堂回想录》(周作人),妻挑:《鲁迅散文诗歌全编》。夫妻相视而笑。
  
  (夫妻二人同好周氏兄弟书,可喜可喜。不过,我更高兴的是,又在这里发现一个与我趣味相投的人。秀州书局还制有周作人书票一种,不知此兄知晓否?)
  
  某中年妇女7月28日来秀州书局问:“有没有《书前书后》?”答:“有两种,一种是钟叔河著,一种是徐城北著。”中年妇女说:“我回去问了他再说。”
  
  某中年妇女8月21日又来秀州书局买钟叔河的《书前书后》,问:“有没有《中国哲学史》?”答:“要胡适的,还是要钟泰的?”“又是两种?又得回去问问他。”“下午叫他自己来买。”中年妇女低下了头:“他,瘫痪在床。”
  
  (残疾在身犹不忘一读钟叔河,且有一位如此关爱耐心的贤妻,亦可称多福矣。)
  读书人有个老毛病,他总想追求完美,永远不知足,就是这么好看的一本书,我还是觉得有一点不尽人意。当人们知道《简讯》满百期后将结集出书,便纷纷来信就书名提出建议,如《秀州贩书杂记》、《新贩书偶记》、《秀州书局纪事》、《笑我杂记》、《贩书耳目记》等等,不下十来个方案。而范用、陆灏、伍立扬等先生则是主张用《秀州贩书记》的。范老还特请黄苗子题签了这个书名。《秀州贩书记》实在是个很大气的名字,如果再将苗子先生的题签印在封面上,一定会给本书增色不少,但结果未被采纳,我只有一叹可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