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1期

对一个“最刺激人”问题的探索

作者:叶石健

字体: 【


  《新民晚报》“文娱聚焦”版最近先后发表三篇文章,介绍金文明、余秋雨两位的一场笔墨官司,其中提到“有一个最刺激人的问题,即宋代林和靖有没有妻子小孩”。问题虽小,但确实聚讼千年,至今争论不休。笔者对这个问题也下过一番功夫,积累了一些资料,敢斗胆地说,是到了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笔者的简单结论是:林和靖(968~1028)(名逋,字君复,卒后赐谥和靖先生)“不娶、无子、立嗣、有后”。
  “不娶,无子”见于两则史料,一则是《宋史·隐逸上林逋本传》:“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宥子大年,颇介洁自喜。英宗时为侍御史。”另一则是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余为序。”梅序作于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宋史》始修于元顺帝至正三年,成于至正五年(1343~1345),材料显然取自前者。因此关键是梅序是否可信。梅序作于林逋去世二十五年之后,林大年此时特意请梅作序,决非偶然,因为梅氏与林家三代均有交往,对林家情况熟悉,加之梅氏本人是北宋著名诗人,因此可以说,梅氏是为林集作序的最佳人选。
  首先,林逋生前,梅尧臣便特意去拜访过他,梅序中说:“余因适会稽还,访於雪中。”序中详细地描写了这次访问的细节,两人谈道论文,十分投契,林氏让梅氏欣赏了自己的诗作。两人还有诗唱和*,这次访问给梅氏留下强烈印象,以致多年之后,他还写下《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七绝1
  其次,梅尧臣和林大年交往也很密切,梅氏诗集中留有《送林大年殿丞登第倅和州》《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归馀杭逋之侄孙》2两首,诗中说:“和靖先生负美才,族孙今似汉庭枚。”“殁来十五载,独见诸孙贤。”都是从林逋写到大年,对大年有较高的评价。从中还可了解到林大年的部分仕履。
  由此可见,梅氏所写,均为实录,即使小有出入,林大年在采用时也会予以纠正。所说林逋“不娶,无子”是确凿的,无可怀疑。梅氏还细心地指出林逋“不娶,无子”的原因:“少时多病”,合情合理,可以堵住多少悠悠之口。也许有人会问,只是“少时”多病,长大了,病治好了,不是还可以结婚吗?笔者发现,他身体衰弱多病的情况,在他诗中屡有反映。现从《全宋诗》第二册中摘录一些,以见一斑:
  
  “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3
  “不辞齿发多衰病,所喜林泉有隐居。”4
  “画共药材悬屋壁,琴兼茶具入船扉。”5
  “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6
  “衰羸自顾空多感,不是临池苦学人。”7
  
  从他“多病”“多衰病”的反复感叹中,可见他远不止是“少时”,且“终身”受“多病”的困扰。
  有人对林逋是否终身不娶总有些怀疑,不妨读读宋祁《伤和靖先生君复二首》中一联:“姬姜生不娶,封禅死无书。”虽是借用典故,但说明林逋终身未娶,却是雄辩的。
  《宋史》和梅《序》都非僻书,但为什么总有人对林逋“不娶,无子”难以接受,甚至认为无法接受呢?因为南宋出了个林洪“自称为和靖七世孙”以后,他们便陷入两难的困境:要末承认林逋“不娶,无子”,那林洪就是假的;要末承认林洪是真的,那林逋就一定是有妻有子。
  这是一个两难悖论的怪圈,历史上无力突破这个怪圈的大有人在。属于前一类的,有宋元之际的韦居安和陈世崇。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载:“泉南林洪,字龙发,号可山,肄业杭泮,粗有诗名。理宗朝上书言事,自称为和靖七世孙,冒杭贯取乡荐。……时有无名子作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三也说:“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序中矣。姜石帚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盖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两人一个腔调,话说得够损。尤其是陈世崇,更不应该。其父陈郁(字仲文,号藏一)和林洪是朋友,他有一首《题林可山为倪龙辅所作梅村图后》:“当年一句月黄昏,香到梅边七世孙。应爱君诗似和靖,为君依样画西村。”8
  陈郁清清楚楚知道林洪为和靖七世孙,对这点不仅没有加以讥讽,而且表示歆羡。陈世崇对之却一无所知,竟然对父执如此不恭,实在太不应该。
  历史上届于后一类的,我特意挑选一位著名学者,清人杭世骏。这位先生非常喜欢挑前人著作中的毛病,他著有《订讹类编》共八卷,全书分义讹、事讹、字讹、句讹等十七类,“事讹”中有一则即为“林和靖有妻子”。且看他是如何论证的(引用全文,一字未删):
  
  林和靖有妻有子,《宋史》谓其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非也。杨升菴云:“林洪著《山家清供》,其中言:先人和靖先生云云,”即和靖先生之子也。盖丧偶後不再娶耳。
  
  这位杭先生胆子也真够大的,他用杨慎著作中引用林洪一句话,便轻率地否定《宋史》,也不问林洪是南宋人还是北宋人,就直接接到林逋名下,成了林逋的儿子,可见他对历史上“和靖七世孙”之说也一无所知,还想当然地肯定林逋是“丧偶后不再娶”。如此“订讹”,真是越订越讹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林逋弟子为他立嗣的资料。笔者从《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一册第331页)上查到:“王时敏,上饶人,林逋弟子。逋卒,时敏为立后。”原来林逋虽然生前不娶,无子,但他死后还是有人关心他,为他立有后嗣的。可惜它没有说明,为林逋所立的“后”是谁?笔者以为,既有可能是林宥(以兄子为己子),更有可能便是林大年(以兄孙为己孙)。不管是谁,反正都丝毫不影响“林逋有后”的实质,因此大可不必深究。
  中国长时间通行宗法制度,对传宗接代十分重视,宋代更是变本加厉。不要说死后,就是生前,只要有危及生命的些许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为自己“立后”。岳珂《桯史》卷四“乾道受书礼”一则中,便有范成大因被派往使金,“为不还计”,乃“区处家事”,为自己“立后”的记载。可是林逋生前虽“不娶,无子”,死后总是会有人为之“立后”的。只要认识到这一点(这点并不难认识),对这个所谓的“最刺激人”的问题,千年来为之聚讼纷纭,纠缠不休的矛盾,便能很好理解并很简单地予以解决,完全用不着大惊小怪。因此,对我的结论:林和靖“不娶,无子,立嗣,有后”,难道还会有任何疑问吗?
  
  *《全宋诗》第105卷收有林逋《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五律一首,梅氏当时也应写有《雪中同虚白上人访林处士》五律一首。但梅诗今已佚。
  
  注释:
  〔1〕〔2〕〔3〕〔4〕〔5〕〔6〕〔7〕《全宋诗》第248、260、254、105、106、107、107、108卷。
  〔8〕《永乐大典》卷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