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王平小说》自序

作者:王 平

字体: 【


   本来,近几年内我是没有出书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的。这倒不是因为我出书太多,故意摆一副无所谓的嘴脸——恰恰相反,我写东西的历史也不算太短,但是到此时此刻写这段话为止,不过出了两本书。没有再出书的想法,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年自己一直没有写什么好看的、新的东西给别人看。而出书于我而言,毕竟是一门庄严的事业。
   这是老实话。
   不过从另一层意思看,如今一个人出一本书,又实在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我在出版圈子里混迹多年,眼看着各色闲杂人等一不留神就出了一本,跟得上厕所一样,随随便便。这样一想,出本把书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
   问题是,说归说,自己终于“再”出了一本书。这主要应当感谢给这本书提供纸张支持的文贞女士——一位毫无商人气息的纸张供应商。要是没有她的热情支持和鼓励,没有她手里的特种纸张对我的不大不小的诱惑,这本书当然是出不成的。我清楚,用十数种精美的特种纸来做一本区区小说集,这种机会和可能性并非人人都碰得到。当然我动心了。
   于是开始认认真真做这本书。一点也不随随便便。水平高低则另当别论。总而言之态度好。但愿读者不会把我归于上厕所那一类。这里还想特别说明一下,这本书与原来出的那一本有部分内容重复,理由是那一本出得太糟糕。纸张印刷、装帧设计差一点倒也罢了,但错别字争先恐后层出不穷实在令人不堪。不把放在那里面受委屈的小说重新收入这本集子不太甘心。敬请读者诸君海涵。
   说是一本书,其实是两本。一本大的一本小的。不但内容不同,而且彼此风格迥异(如今吹牛反正不犯法)。何况一个书号一个定价,买一送一,应该划得来。这里头绝无哗众取宠的意思,完全是从节约纸张的角度来考虑。特种纸可比普通胶版纸贵多了。原先我想把开本做得稍微特殊一点。可惜算来算去还是会给这本书采用的纸张造成不小的浪费。文贞忽然灵机一动说,何必不把它裁成一本大书一本小书呢。纸张就几乎没有什么浪费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太好的主意。如此一来,我这本书简直有了版本价值了。“睥睨”古今中外,一本书分做上下集上下卷上下册出版的无以数计,似乎还没有见过分做一本大的一本小的来出。我甚至有些暗暗得意了。
   好歹咱们已大步迈入了一个形式远远大于内容的浮华时代。那么,假如你手里有了这本书,不妨先感受感受它所采用的纸张,再挑剔挑剔它的装帧——设计出于尚在茅庐之中的我的儿子之手。如果有什么毛病,有什么幼稚和不成熟的地方,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也是老实话。
   借此机会也说两句我的儿子。如今混碗饭吃不太难,难的是混碗好吃的饭。设计专业如果学得好,应该可以找到一碗好吃的饭。学得不好,这碗饭也难吃。
   忍不住还是想说一说放在这本书里的自己的小说。所谓敝帚自珍。何况我不以为自己的小说是敝帚。记得有人说过汪曾祺的小说“虽好,却小,虽小,却好”。我把它用来评论自己的小说并不觉得大言不惭。只是还要补一句“虽好,却少”。这确实令自己觉得有些惭愧。我是个不发狠的、懒惰的人,所以没有出息是今生注定的了。
   但说到底,我也还喜欢自己写的小说。至于别人喜不喜欢,是别人的事。虽然我很想别人喜欢。
   最重要的话留在最后说,如果这本书果然还有点看头,那么首先得感谢为它画描图的画家朋友杨福音、蔡皋和为插图撰文的作家朋友何立伟。我深深感激他(她)们,可惜愧无一报(如读者对该书有兴趣,可直接与《书屋》杂志联系,定价4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