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书屋絮语

作者:古 今

字体: 【


   今天,作为与世无争的学者,抑或清静无为的农夫,不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不论在富庶发达的沿海,还是在贫穷落后的内地,于形形色色的假货,恐怕是避之不及了。当下,凡涉及百姓日用起居的重要用品,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没有不敢造假贩假和售假者。被政府捣毁的触目心惊的造假、贩假和售假的窝点,隔三岔五披之报端,在大众看来似是司空见惯了。更令人悲哀的是,在这个人情浇薄的年代,一味地较真有时倒显得“另类”。
   虽然我没有游历世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更谈不上对这些国家的民风与世情了如指掌,不知道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是不是也如国人一般,时刻担心自己吃了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喝了细菌指数严重超标的矿泉水,一不留神掉进了广告的大陷阱,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真实情况是,尽管这些国家的人们也可能跟我们一样遭遇生活的不测,成为造假、贩假和售假的受害者,然而,这样的几率却是极低的。从他们悠闲自得、安然无恙的神色看,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对造假、贩假和售假的谨慎防范,更不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而我们呢?
  
   有人说,中国目前造假、贩假和售假行为的猖獗,皆缘于蓬勃的市场经济。粗看起来,似有其理,但细察乃为谬论。殊不知,如上所言的发达国家不都推崇市场经济吗?那里的人们童叟无欺、彬彬有礼不都有市场的力量吗?对个体而言,市场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张扬其生命的智慧和创造力,又可以撩拨其人性的丑陋和罪恶。就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来讲,市场遵循的逻辑是,立于契约之上的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个人的言行应是一致的,个人的人格、尊严不受地位、财富、知识、信仰和出生等因素制约,完全是平等的。
  
   传统中国的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应明礼诚信、肝胆相照。例如,《论语》等经典文献都从立命、安身和事功诸方面强调了个人对社会及他人负责、守信的极端重要性。可惜的是,在千年生杀予夺的封建专制时代,道德的作用往往是微乎其微的,其色彩也常常是苍白的,某些人满口诸如“温、良、恭、俭、让”之后却都是肮脏的交易和卑鄙的勾当。由此看来,言不由衷、言行不一、大而无当的假话、废话、空话、套话和大话也是不是另一种造假、贩假和售假行为呢?自古以来中国某种程度上的信用危机是否与此“剪不断,理还乱”呢?
  
  华夏民间俗信宗教——
  药王菩萨
  
   “菩萨”之全称是“菩提萨埵”,为佛教名词,乃梵文的音译,本义为“觉悟有情”、“道心众生”,亦即慈悲为怀和拯救、利益众生之意。观音、普贤、文殊、地藏是佛教最为有名的四大菩萨。但是,在华夏民俗宗教信仰中,也生造出许多与民生休戚相关的“本土”菩萨,如土地菩萨、灵官菩萨等,其中崇信极为普遍以致于遍地建庙的还有药王菩萨。
  
   药王菩萨又称“药皇”、“药王”、“先医”、“医王”等,既是医生、药铺、药材贩运商、古代医学校等医药行(职)业供奉的祖师神,又是华夏民间俗信的医药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从业者中有着许多不同的医药神,其神源或为传说人物,或为杜撰俗神,或为历史人物而被神化。如被视之为华夏医药鼻祖的伏羲、神农、黄帝之“三皇”,古代著名医药学家扁鹊、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以及邳彤(皮场大王)、三韦氏(三位韦姓人物)、吕洞宾、保生大帝、眼光娘娘、铁拐李等,泛滥之下简直有上百位之多。他们或为独祀,或为合祀——合祀时相互搭配极为复杂,有时其配享者甚至多达二三十位。而能为人们普遍认同、供奉最多者是孙思邈。
   孙思邈为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享年百岁,医术高超,撰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著作。在唐代就已被神化,宋代被敕封为妙应真人。相传他曾拯救龙王而获龙宫仙方,又降伏猛虎为其驮药,出入佛道,又故民间多以药王或药王菩萨相称呼。民间以四月二十八日为孙思邈生日,是为“药王诞”,医药从业者及民众于是日纷纷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病家亦于此日酬谢医家,蔚然成俗以至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