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大众传媒与都市情感

作者:王 萌

字体: 【


   都市化已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看看我们身边耸立的高楼就不难发现都市的影子。而都市化语境下物质文明的丰盈是否对应着精神生活的惬意呢?看看都市的文化吧: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它不断地利用高新技术,诉求于市场原则和非个人化的受众……人们只能在忙碌中被动地接受,情感在无意识中被动化、程序化、平面化、苍白化。这种文化就是大众传媒文化,它的存在是以大众传媒的存在为基础的。
   现代传媒在科技的推波助澜下,素有“第三只眼”的美誉,可惜这只眼不受我们大脑的控制,因为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上层精英凭借政治权力和经济优势决定着向大众传播什么和隐藏什么。媒介制造时尚神话,大众随大流的心态和攀比的弱点使他们跟随神话。不知不觉中,大众传媒的教父地位确立了。利益的驱使,使大众传媒以极煽情的方式开始复制情感。而这种煽情最后变成了大众个体的“无情”,因为泛滥的镜头最终使人类精神中珍贵的情感通过“通货膨胀”而贬值。这是一个“由绚烂致极而转入平淡”的过程,人类出现了一个“高技术,低情感”的时代。
   现代广告传媒塑造虚假的金钱神话和消费意识形态的目的,在于使为温饱而努力的大众获得一种理想和谐的假相,即通过制造一个温馨的金钱神话或现代神话,使人们忍受当下的精神苦闷和心理压抑,并把这种受权力话语支配控制的生活当作自由愉悦的理想,把意识的灌输和强制当作个体自觉的行为,把只重金钱的消费社会所强加于个体的控制误认为是个人的自由的必然体现。于是在大众传媒的诱导下,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出现了有利于市场操纵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使人们逐渐抛弃了超越物质享受的理想价值观念,丢弃一度拥有的或追求的创造性和个体性,迎合潮流,走向惟心是求的时尚。
   当下,大众的文化生活为电视肥皂剧所占有。这种肥皂剧大多充盈着一种“性”致勃勃的市民味。某些张扬暴力与性(拳头加枕头)的电视片,在媒介中泛滥,展示了人类文化精神的溃败史和对文化裨史自乐自娱的精神“废园”史。这使得人们只习惯于在影视调侃中咀嚼生活中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和粗浅无聊的快乐,并在无信仰中盲目地渴望将刺激和再生产作为自我生存的支点。就这样,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平面”性更加速了人生性情、价值、心性、痛苦等精神性财富的流失。
   金钱意识开始在电视画面上聚焦,于是,在金钱就是幸福、时间就是金钱的都市人生的呢喃中,赚钱多少成为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而忙碌则成为当代人的身份证。忙碌使人们不再静思与心灵独处,只得以电视中的大款为榜样,急欲抓住每一次生财机会。例如,电影《绿茶》中说过一句话:“世上没有坏人,只有买卖人。”按照这种说法,拐卖儿童妇女的人也不是坏人了!因为这种理论的潜台词是,人性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欲望的满足,而达到目的则可以不择手段。
   生活在大众媒介中的人们,在一味“忘我”模仿媒介的同时,已经成为一个物质膨胀时代的精神侏儒,没有了批判精神和价值尺度,在媒介的指挥下漠视深度、玩味平面。而媒介通过无限复制的手法使这种心理合法化,使得大众在“忘我之境”中被动地接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