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流水无弦

作者:毕可生

字体: 【


  改革开放以来,学外文的多起来。一百多年以前福建人卢赣章胡说:“学会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拼法学会,就学会了英文。”〔1〕这个天方夜谭再也没人相信了。不过,现在也还是有些人并不知道中文的口语和文字的好处。
  我由于学习时代的不同,以英文为主,颇接触了一些不同文种的语文。尽管除了英文以外大部分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印象还是有的。马克·吐温曾吹牛说,英文最好学,三个月学会英文、学法文要三年,而学德文要三十年。在这里马氏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因为法文的名词多了性别冠词,如椅子是阳性,桌子又是阴性,而德文又有点像俄文、日文,拉丁文,所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又多了词尾变格。学起来真让人有昏天黑地的感觉。不过,马氏并没有学过中文。如果让我说句公道话,像他这样地比较,那么假如英文三个月学会,中文有一个月就学会了。为什么?因为中文是世界所有文种中惟一不带啰嗦的附加成分的语文。例如:英文动词有十来个时态变格,这些变格还全部有被动态,而中文却全没有这些麻烦,只用相应的副词说明就行了,如:“昨天”,“正在”、“已经”和“被”等。难道听的人还会不懂吗?至于别的词的变格更是多余,比如:你给我的“我”字,不用宾格,听的人也决不会领会错了意思。我的英文启蒙老师是一个英国老光棍。他很严厉,还讲究体罚(打手棍),他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为什么我们学生老忘了加“S”,他以为他告诉我们了,我们就再也不错了。但是,他不懂我们没有这个习惯。所以,他一听到我们忘了加“S”,就抱起头说我们是“foolish”。久了,我们虽不敢明顶他,但私下里也议论说,你们那些变格啦、时态啦,才是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费力不讨好瞎胡闹。当然,中文里的量词也是惟一的难点,但总共也就那一、二十个。所以,当他说一个猪,一口马时,我们也立刻报以哄堂大笑,以示我们这些孩子惟一能对他说我们是“笨”的报复。实际上,这点麻烦与英文的麻烦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清末外语奇才辜鸿铭对比了欧洲多种语文和亚洲如日文等以后,认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还是中文和汉语。但不幸的是上个世纪多年,由于种种不光彩的原因,中文背了大半个世纪难学的黑锅。直到改革开放,汉字优越论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汉字难学吗?否!现在汉字最常用的电脑字库GB2312只有六千七百六十三个汉字,港、台大五字库共一万三千个汉字,最新我国信息产业部出台的GB18030字库也只有二万七千五百个汉字。但必须指出,它们实际上包含着将近一万多生僻字、异体字、古字等,所以,一般我们只要那六千七百六十三个汉字就够用了。但是,反观英文怎么样?著名的美籍华人唐德刚教授说,他到了纽约大学,才知道许多美国大学生看不通《纽约时报》,因为,一天的《纽约时报》就有五万单词,而一般美国大学生最多也就掌握三万单词〔2〕。所以,常看见美国大学生口袋里总要装一本袖珍字典。而中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一百一十多份报纸两百万字查频的结果证明,只用了不超过四千多不同的汉字。一部《红楼梦》所用的不同汉字也不过四千二百个〔3〕。这特别是因为,古文里的许多生僻字早已为现代的双字词、多字词(多为常用字组成)所替代,从这里还可以引申出一个中文的最大优势,那就是中文的造词功能特别强,中文用常用字造出的双字词、多字词绝不下于三十万。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还可以无限地用常用字造出各科、各业的专有和新的名词来,这种优势,可是任何一种拼音文字所望尘莫及的。因此,一个中学生认识三千五百字就可以读书看报,一个高中生认识六千字就可以说完全脱盲了。相反,英国的萧伯纳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面对庞大而面目各异的几十万多种专业科技词汇只能说是半文盲,这绝不是抬高自己打击别人,这是事实!
  据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这话不假,因为汉语是单音节词,共有五百零四个不同的音,加上四声共有一千一百个不同的音;而英文只有四十八个元、辅音;法文更少,只有三十六个元、辅音;日文虽有五十一个字母,但除了五个元音以外,其余都是元辅配合的音。所以,全没有汉语的抑扬顿挫、委曲婉转、平仄相调,只能在有限的音中拼来拼去,调子永远是不变的高低腔。我听外国人说流畅的汉语听得太多了,但是却没发现几乎没有一个能脱掉他们那只有高低不变的起伏腔,就连莎翁的十四行诗,也只给我单调的感觉。所以,像后来德国的里尔克只好发展那种像是叫人猜谜一样的哲学诗。记得有一次我和老伴游无锡,在太湖边忽然看到一付小联,道是:“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那抑扬顿挫的韵律,轻巧委婉的情致,深邃的文字功力,诗情画意的感染,不由得让我们手拉手地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不能自已。更不要说唐诗宋词、六朝骈文、明清小说那些伟大的名著了,何况中国由于文字是表意的,就无形中保留了众多的方言、方音和特色不同的地方曲艺。吴侬软语轻巧而动听,尤其是那特有的入声字,在评弹里被运用得出神入化。京腔平易而亲切,关东音豪爽而仗义,中原和关中音文雅而郑重,四川音又抑扬而俏皮,凡此种种都难以尽述。我曾刻意模仿《罗马假日》里的英国贵族腔,也练过《廊桥遗梦》斯特瑞普的美国东部音,但是,我最怕牛仔腔和西海岸的美国人带鼻音的口语,他们那哞哞的声音和单调的语调,永远只给我牛叫的感觉。
  十八、十九世纪,英文最受法国人诟病的,就是英文词的多意、多解。随便举一个例子。如:“turn”这个词,在《英汉辞海》里竟用了三万字去解释它的用法和多解,所以那时,国际公约多备一法文本,以备与英文本的解释发生歧义时的根据。这种情况到了二战后,在联合国里常用的中、英、俄、法四种文本中,据已故的袁晓园女士说,以中文本最为简捷明晰,字义确切,事实也正是如此。特别是现代文,古文多单字词,所以误读古文的颇有人在。现代多为双字词、多字词,在双字词中不是前一个字限定后一个字,就是后一个字限定前一个字。如:一个“情”字,前面定后面的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后面定前面的如:情操、情好、情谊等等,都是绝不会发生歧义和争论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我们大学《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时代为何物。现在信息化时代已经以轰然的脚步踏入了国门,三亿手机,五、六亿座机,九十万网民,一亿五千万的个人PC占有量,还有七、八亿的电视机,从绝对数上,我们已能排在世界的前五名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文字和语言。那么,我们的文字和语言又是怎样的呢?七十年代末有人说,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但是,汉字编码最早的王码一出台,汉字电脑输入的优越性,就充分展现出来。后来,各种形码、声形码和拼音码不断涌现,别有用心者讽之曰万码奔腾,但竞争必然是好事,优胜劣汰,后出的二笔(现改名国笔)在键盘的数字化和码元的数字化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键盘的老祖宗英文和二十六个字母。王码也增加了联想、成词,更使汉字电脑的输入速度让那些有良心的外国人也目瞪口呆,就是智能ABC和汉王写字板由于中文有联想词和成词输入,除了几乎不用什么学习以外,速度也同样超过了任何一种世界上的拼音文字,再加上激光照排的发明,使我们的印刷出版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工业化时代,在信息传输上落后的中文,因了电脑的发明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一改过去,真如虎添翼、龙生风云,发挥出她千古的威力。与世界上一切文字相比,因为只有汉字能在电脑传输上做到非全息输入,而别的拼音文字都只能一个字母也不可少地是全息输入。如果打个比方,中文作为一种工具像是信息高速公路上任何一种快速车辆,而拼音文字只能说是老牛破车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