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稀奇古怪的一对”

作者:陈 伟

字体: 【


  作为一国总统,克林顿一向有私德不检的名声。回溯往事,这位丑闻缠身的“花花公子”总统之所以在政界所向披靡、深得民心,之所以在“拉链门”案中化险为夷、起死回生,与他任期内美国经济在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之下奇迹般持续增长有直接关系。从1991年4月复苏到2000年2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一百零七个月,成为美国经济史上自1854年发生周期性经济波动以来最长的一次持续增长期。
  可能有专家会说,把美国经济腾飞和持续增长的功劳归功于克林顿,好像有点儿不太对头吧?在1996年总统大选中,美国选民的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九,但却有一亿四千万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就此而言,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曾极为精辟地指出:“我一向认为,这个国家在内政方面可以自行运转,无需总统干预。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胜任的内阁来管理国内事务而已。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总统的作用不可或缺。”〔1〕
  话固然是这么个话,理的确也是这么个理。但是,实话实说,在消除巨额联邦赤字、重振美国经济的宏观决策中,克林顿在总统任内的确做出了一定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其功绩不可抹杀,其作用不可忽略,其影响不可低估。 里根总统执政八年,以减税、扩军备战、大砍社会福利的“虎狼猛药”,暂时制服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毛病。但是,美国经济并未走上良性循环的繁荣之路,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巨额联邦赤字。1992年,年度联邦赤字高达近三千亿美元,累计赤字攀升到四万亿美元;密西西比河以西二十多个州年度税收的总和,仅够偿付同年联邦赤字的利息。想当年,巨额联邦赤字已成为悬在美国总统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老布什总统竞选连任失败,就是吃了巨额联邦赤字的大亏。
  1987年,格林斯潘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位子还没坐稳,就赶上了华尔街股市大崩盘。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在一天之中狂跌百分之二十二。从1989年到1992年,联储会先后二十七次降息,但经济却好似一摊烂泥,不死不活,复苏乏力。联储会调整利率的作用,一向被美国经济学界吹嘘得神乎其神,这时却仿佛神力尽失,丧失了经济调控指挥棒的魔力。在巨额赤字压力下,老布什在经济政策中的回旋余地极小。他既无法以减税这种共和党总统惯用的高招儿刺激私人投资,也无法以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支出的手段创造暂时经济景气。为了防止联邦赤字狂增失控,老布什别无选择,被迫打破“看清楚我的嘴形,不增税!”(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的著名竞选诺言,增收百分之零点五的汽油税。
  不增税就不增税吧,老布什为何节外生枝,瞎忽悠什么“看清楚我的嘴形”呢?这里涉及美国政治中的一个典故。里根总统当政时,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提问锐利尖刻,把“不读书、不看报”的里根问得灰头土面、狼狈不堪。勉强应付过去后,里根面露不悦之色,回头向身后的白宫幕僚轻声嘀咕了一句话。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外人谁也没听清。说来也巧,后面恰好有一台摄像机,摄录了里根的嘴形动作。几位“观唇辨音”专家鉴定后,一致得出结论:里根嘀咕的是一句骂人粗话“狗娘养的!”(son of bitch)结论一出,舆论大哗。白宫新闻发言人赶忙出面澄清,硬说总统嘀咕的那句话是“拯救预算!”(save the budget)此后,“看清楚我的嘴形”一语,就成为美国政客指天发誓、拍胸脯子保证“心口如一”的常用语。
  在美国社会,媒体是公开“骂”,小骂大帮忙;总统只能偷着骂,大骂泄小怨。可是,“偷着骂”常常一不留神就成了“公开骂”。2000年9月4日,在伊利诺伊州纳柏威尔市(Naperville)纪念劳工节活动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坐在主席台上,远远看到《纽约时报》常驻得克萨斯州记者科雷默(Adam Clymer)在台下溜达,便对竞选搭档切尼轻声骂道:克雷默是“大联盟的屁眼儿!”(Major League asshole)切尼应声附和:“的确如此,是个大号的!”大联盟(Major League)是美国职业棒球联赛中档次最高的一级。小布什本人不仅是个狂热的棒球迷,而且还是大联盟中得州游骑兵棒球队的东家。在粗话之前加上“大联盟”这么一个形容词,可见小布什对这位记者“高度重视”、恨之入骨。
  没想到,此番“悄悄骂”竟然被小布什身上的微型麦克风“现场直播”了,在场的很多听众听了个一清二楚。幸亏与会者多为共和党人,总算没闹出更加难堪的政治风波。事后,《纽约时报》向小布什提出严正抗议。说起来,科雷默堪称一位“公开骂”总统的急先锋。小布什在得州主政多年,造福乡里,政绩甚佳,民望颇高。但科雷默却好像“有眼无珠”,在新闻报道和专栏文章中“成心找碴”、“骂”声不绝。小布什若对自由派媒体“歪曲报道”不满,口出怨言,本系无可厚非。但是,身为民主社会中的政治公众人物,他在公开场合“意外失言”,用龌龊低俗的粗话辱骂新闻记者,既缺乏对新闻界的起码尊重,也有失自己的身份。
  与土得掉渣儿、谈吐粗俗的儿子相比,老布什一派绅士风度,在公开和私下场合极少乱骂粗话。可是,老布什却是一位“不经骂”的政治人物。1991年,《时代》周刊独出心裁,讽刺性地把“两位”乔治·布什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在杂志封面,登出了两张总统肖像:在外交领域,老布什坚定有力,自信善断,海湾大战后声望极高;在内政方面,老布什平庸胆怯,束手无策,面对经济难题一筹莫展。媒体讥讽说:如果消极被动也算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老布什总统堪称艺术大师。
  一片“骂声”之中,民众对老布什的支持率急剧下跌。1992年7月,为了扭转选战危局,老布什提名格林斯潘连任联储会主席,并通过各种渠道频施压力,希望联储会在大选关键时刻大幅度降息,刺激企业投资和经济复苏,以助自己连任总统。
  在观察美国问题时,国人往往注意到美国各州和联邦法院的“司法独立”现象,但却常常忽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济独立”立场。毋庸讳言,无论美国总统还是各国总理,他们的施政纲领和经济决策,常常很难完全避免那种目光近视、但求能在自己任期内“速见政绩”的弊端。但是,难能可贵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向高瞻远瞩,超然独立,极力防止总统、国会和党派利益干预或影响宏观经济决策。
  格林斯潘是共和党人,曾给尼克松竞选班子当过经济顾问,在福特政府干过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经里根和老布什提名,先后出任、连任联储会主席要职。但是,格林斯潘却能超越党派立场,以经济繁荣远景和国家长治久安为重。因政策冲突,格林斯潘与四位共和党总统的关系并不融洽,与老布什总统的关系尤为糟糕。1988年8月,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推举总统候选人前夜,联储会突然宣布提高利率,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老布什气得火冒三丈,但却有苦难言。
  老布什执政后,对格林斯潘这种“独立自主”、“不听招呼”的行事风格极为头疼。1991年1月,老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大声疾呼:“应当降低利率,而且现在就降。”然而,由于联邦赤字和通货膨胀隐患,格林斯潘对总统的呼吁置若罔闻。1992年9月,老布什在选战中败象已露,因经济复苏的步调极为缓慢,行政部门希望联储会降息次数再多一点、步调再快一点、幅度再大一点。但是,格林斯潘以经济全局为重,仍然稳扎稳打,按部就班。老布什下台后,竟然气急败坏地把败选归咎于格林斯潘。1998年8月,格林斯潘因引导全球摆脱金融危机风头正健,老布什却向媒体重提伤心旧事:“我认为,如果当年联储会降息幅度再大一点,我可能会连任成功,因为经济复苏会更明显。”“我让格林斯潘连任,他却不让我连任。”〔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