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欣克利行刺案与美苏冷战结局

作者:陈 伟

字体: 【


  像美国历史上多起刺杀总统案一样,欣克利(John Hinckley,Jr.)行刺里根总统案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其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难解之谜。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法院对欣克利案的审判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刺客欣克利并没有精神病,有毛病的是过分保护罪犯权利的法律法规,有毛病的是枪支泛滥的美国社会。
  事隔二十年后,前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Michael K. Deaver)认为,里根总统遇刺大难不死,自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立志赢得冷战胜利。为此,美国人民或许应当感谢案犯欣克利扭曲错乱的头脑。
  
  (一)凶犯遗书 ,刺杀总统为红颜
  
  1981年3月30日,里根前往位于华盛顿的希尔顿饭店,出席产联-劳联下属的建筑工会大会并发表演讲。结束后,里根经侧门离开饭店,从一排记者和摄像机前走过,正待上车之时,混杂在记者群中的刺客突然掏出手枪,瞄准总统连开六枪。
  在案发现场,刺客当场被擒,人枪俱获,铁证如山。警方根据从凶犯身上搜出的证件和钥匙等线索,迅速追查到刺客住处。令人吃惊的是,根据刺客欣克利在旅馆留下的“诀别书”,他刺杀总统的动机,竟然是痴迷一位电影女星,追星不成,便试图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以轰动效应赢得意中人的敬慕和青睐。被捕在押后,刺客最为忧心的问题,竟然是预期当晚举行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是否因其“壮举”而取消。
  消息披露后,刺客的动机不仅没人敢信,而且令人啼笑皆非。明朝末年,因爱妾陈圆圆被“闯王”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掳掠,明将吴三桂怒发冲冠,引清军入关,灭李自成,居三藩之首,后称帝反清,病死军中。陈圆圆看破红尘,削发为尼,隐居终生。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感慨万千,在长诗《圆圆曲》中写下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古名句。 没想到,三百多年之后,远隔重洋的北美大陆有人东施效颦,出了一位“刺杀总统为红颜”的超级情种。
  出乎意料的是,把刺客迷惑得铤而走险、行刺总统的这位女星,既无闭月羞花之容,亦无倾城倾国之貌。她芳名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当时是耶鲁大学一年级学生。刺客为她神魂颠倒,说明这小子的“追星”眼光颇具特色。一般而言,老美大多喜欢玛丽莲·梦露之类的性感女星,金发碧眼樱唇,丰乳肥臀蛇腰,媚眼迷离朦胧,如梦似露,如痴似醉,似张似闭,冷不丁睁开了瞅人一眼,一不留神就把魂儿勾走了。
  相形之下,福斯特不施脂粉、朴素无华,与这类性感炸弹压根儿就不沾边儿。她1962年生于洛杉矶,自幼聪颖过人,极具表演天赋,年仅十四岁即被名导演看中,在影片《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1976)中扮演雏妓,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虽然最终未能获奖,但却为今后的影坛生涯奠定了基础。高中毕业时,出乎娱乐界意料,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常春藤名校耶鲁,主修法国文学和外交史。入学后,福斯特不事张扬,素面朝天,埋首苦读,五年后拿到本科学位,一口法语流畅优雅。欣克利行刺里根时,福斯特刚进耶鲁不久。这个震惊全美的大案立刻将她卷入新闻漩涡之中。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耶鲁毕业后,福斯特在影坛大放光彩,因两部犯罪片《被告》(The Accused, 1988)和《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ps, 1991)两次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迄今为止,她是惟一在三十岁之前脱颖而出并两次赢得此项大奖的女影星。
  成名多年以来,福斯特的私生活一直颇为神秘。她从未过结婚,但却在1998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孩儿他爹究竟是谁?至今仍是好莱坞最令人费解的疑团之一。街头小报东猜西指,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会是那位“慧眼识星”、为“爱情”铤而走险的“超级情种”欣克利。
  (二) 法律偏袒,无罪开释惊天下
  欣克利生于1955年,他的父亲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是科罗拉多州一家石油公司的总裁,与副总统老布什等豪门权贵有生意往来。此公得知行刺案后,大惊失色,难以置信,决定不惜破费重金,聘请著名律师和专家证人出庭,以精神错乱为由,为儿子进行无罪辩护。
  根据警方调查,刺客身世清白,没有任何犯罪和国际恐怖组织背景。在小学和初中时期,欣克利还算正常,羞涩内向,酷爱文体,喜欢篮球和橄榄球,对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Beatles)格外迷恋,不仅收集了“披头士”的全部唱片,而且还是演奏吉他的高手,能够全凭记忆,自弹自唱,从头到尾演唱“披头士”的全部词曲,梦想有朝一日,一鸣惊人,成为像约翰·列农一样的摇滚巨星。可是,不知因何缘故,从高中开始,欣克利性格突变,在学校极度自闭,落落寡合;回家后深居简出,情绪低落,狂热地写诗、作曲和听摇滚乐,废寝忘食,走火入魔。
  1973年高中毕业后,欣克利吊儿郎当,不务正业,一心想当摇滚歌星。在其父连逼带劝之下,他好不容易进入得州技术学院,主修文学和音乐。入学后,他迷恋摇滚,学业荒废,游手好闲。一年后,因成绩太差,实在糊弄不下去,他干脆破罐破摔,变卖了家里送的小轿车,飞往加州洛杉矶,在好莱坞瞎闯胡混,试图靠作曲一举成名。为了向家里要钱,欣克利编造谎言,吹嘘自己正在与影视公司洽谈音乐合同,并与一位女星频繁约会,急需用钱。欣克利父母得知后喜不自禁,金钱随之滚滚而来。
  在洛杉矶期间,欣克利偶然看了福斯特出演的影片《出租车司机》。他不仅对扮演妓女的福斯特一见钟情,而且对影片中的男主角、出租车司机极度崇拜,刻意模仿。在影片中,这位司机孤寂落魄,一事无成,情场失意。他留下一封“诀别信”后,铤而走险,企图行刺总统候选人。在影片结尾,司机虽然行刺未遂,但歪打正着,击毙歹徒,救出妓女,顿成英雄人物,赢得了媒体和意中人青睐。扮演出租车司机的演员,是著名影星罗伯特·德尼诺(Robert De Niro)。此公容貌奇伟,演技超群,因电影《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1980)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因《出租车司机》和越战片《猎鹿人》(The Deer Hunter, 1978)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提名。
  福斯特和德尼诺这两位影星的表演,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乱假成真;出租车司机的爱情历险,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令人神往,把“摇滚青年”欣克利忽悠得神魂颠倒,寝食不安。他先后看了十五遍《出租车司机》,鬼迷心窍,神智恍惚。他买了一件司机行刺时穿的那种破军装,置了一把影片中司机使用的左轮手枪,大量阅读凶杀案的书籍,沉浸在虚构的情节中难以自拔。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欣克利有点儿像当代美国社会中的“雅废”,又称“年轻的都市失败者”(Young Urban Failure)。这类人的品位并不低,且小有艺术天赋,但是,在金钱社会的无穷欲望和残酷竞争的压力下,幻想破灭,感情失败,忧郁颓废,心理变态,个个好像都有点儿不太正常。
  白驹过隙,转瞬数年。欣克利白日做梦,坐吃山空,生活难以为继。他只好编造假话,向父母诉苦,愣说碰上了蒙面大盗,钱财被劫,自己连惊带吓,身患重病,需要回家养病。返家后,欣克利父母见儿子身体尚好,不像有重病的样儿,只是精神疲惫,情绪绝望,郁郁寡欢,性格怪异,便建议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在写给医生备案的个人自传中,欣克利主动“交代”了自己对福斯特的迷恋。但是,这位医生却掉以轻心,对这种似乎司空见惯“单相思”未予足够重视。治疗后,医生诊断:欣克利的身体和精神都很正常;他的毛病是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缺乏人生目标。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