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换客:在“苹果”和“思想”之间

作者:刘 畅

字体: 【


  英国文豪萧伯纳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在此,“苹果”属于物质性商品,在物物交换中,由于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遵循平等互利原则,所以交换完毕后,每人手中的“苹果”并没有增值;而“思想”则属于信息类产品,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非私有性、可分享性及可多次消费性,一种思想一旦产生,就如同一个语言单词一样,不会属于任何私人所有,并且可以多人分享,无数次地被人们的精神所“消费”,而信息或思想本身却不会因为这种“分享”与“消费”而损耗、衰减。萧翁的话,道出了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的本质区别。
   但是,由于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交换”也就有了新的意义,萧翁的上述关于“苹果”和“思想”的“交换定义”似乎也受到了挑战。网络,是引领、推动现代新生事物发展的巨大引擎。网络的另外一种表述是“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无需细想,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都与这种无所不至的“联合”触角有关。时下,各种新名词的涌现很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气势,什么“赛伯朋客”、“播客”、“博客”、“威客”、“闪客”、“维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就在人们还对它们感受朦胧、似懂非懂之际,一种新的“客”又大有崛起之势,这就是以“以物易物”为基本行为特征的“换客”。根据“易物网”(www.comhuan.com)的定义,所谓“换客”:“是指在互联网上以交换物品和服务、并享受交换乐趣的人,他们遵循‘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正是“换客”的交换理念,使“交换苹果”式的物物交换不再简单。
  “换客”源于“换想”。
  凯尔·麦克唐纳(Kyle MacDonald)是一位二十六岁的加拿大青年,他在蒙特利尔同女友租房而居,月租金三百美元。凯尔的最大梦想是拥有自己的房子,可是他没有固定职业,自己没有能力买下一栋房子。2005年7月初,凯尔突发奇想,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达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他先在一个网站的“物物交换区”刊登广告,要以一个红色曲别针换取一个较大或更好的物品。并声明:无论对方距离多远,他一定亲自登门拜访。7月14日,温哥华的两位妇女给他电话,说愿意以一支鱼形笔换这个曲别针。而当他更新了网页后不到十分钟,西雅图的安妮女士就在网上联络他,用一个画着笑脸的陶瓷门把换走了他的鱼形笔……12月1日,凯尔的好运来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换过程,2006年4月凯尔和他的女友已经拥有了一套漂亮的双层公寓一年的使用权;尽管只有十二个月,但毕竟是“自己的房子”这距离他的“换想”只有一步之遥了——CNN、CBC还有很多报纸都报道了他。目前,已有人要求要用好莱坞夏日旅游套装向他换取免费租用合约。麦克唐纳说,好莱坞的制作公司已向他接洽,要将他的故事改编成电影。
  目前,“别针换别墅”也有了中国式翻版:网名“艾晴晴”的杭州超女选手王晓光在网上宣称要以物换物,花一百天用曲别针换别墅。几天前,她在一个小超市里跟店主要了一枚曲别针,在街头花三小时用曲别针就换得了手机——先用别针换来一个男孩子的一张照片,又用这张照片跟一个男生换来了一块小玉佛,然后又用这块小玉佛跟一个即将离开中国的外国姑娘换了一只手机。但接下来的六天中她一无所获,到第七天她又用手机换到一条珍珠项链,接着又换得一部六百三十万像素数码相机……
  “别针换别墅”,这一现代神话极大刺激了现代人的想象力。正当人们猎奇仿效之际,上海商人朱人杰却看到了这一新闻背后的潜在商机。借着“红别针”的影响力,他仅用了两个星期就建起了自己的易物网站。易物网刚一现身网络,立即引爆了换客们的“败家”热潮,小到铅笔、杂志,大至汽车、房产,换客们用这种原始而全新的交易模式体验着以物易物交换的快乐。据该网站统计,三个月内,换客人数已经逾四万之众,交换物品达七万多件。目前这股“换风”越刮越猛,同样本着换物的理念,2006年5月,上海网友晓蕾在一间咖啡厅组织了“白领囤货消耗大会”;“以物易物、以务易务、以物易务、以务易物……欢迎大家来交个朋友、换些掌声、找点开心—什么都换,就是不换钱。”这是台湾小伙阿文为6月17日召开易物集会写的通知。8月,广州某潮流杂志正在策划一场换物主题的摆摊大PARTY……
  “价值多次实现”、“需求决定价值”、“交换萌生乐趣”,是“换客”群体的三项基本原则。“他们其实不是在做一个经济范畴的事,他们是感性的经济人,他们在交换中寻求乐趣”。“易物网”CEO朱人杰如此解释经典理论的失效。正是“换客”的这种交换理念,使得“交换苹果”中也包含了“思想”式的精神乐趣。
  首先,“换客”行为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何以解忧,不妨易物。一位署名“小妖精”的换客只有二十四岁,她周末调节压力的方式是去逛街,而在工作时间,就到“易物网”逛逛,这里冲淡了她工作中的烦恼。她爱买碟片,但碟片再好,也没心情看两遍;她也爱买化妆品,洗面奶十多种,可是脸只有一张。留着吧,快过期了;换钱吧,既丢人又麻烦;交换就成了“不那么俗气”的解决办法。所以,“换客”遵循不等价原则,这与市场正好相反。在2006年8月13日的一笔交易中,北京的“久久”(网名)用自己心爱的LOMO相机换了一件小T恤,明明吃亏了,她反而在评价中说“谢谢娜小美”。原来,“久久”以前很喜欢玩LOMO,现在太忙了,就想把相机传给一个喜欢LOMO的人。虽然娜小美只用一件小熊T恤来换,但看她真心喜欢相机的样子,“久久”觉得自己赚了。
  其次,“换客”可以逃避无所不在赤裸裸、冷冰冰的“市场”面孔。“讨厌别人讨价还价,讨厌铜臭味的交易”,这正是Shelly关闭“淘宝网”小店来“易物网”的理由。这里没有买主卖主之分,没有金钱交易,没有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交易因此轻松很多,更像朋友之间的行为。“换客”是这样一群:他们以年轻女性为主,多为白领,一般不超过三十岁,爱逛街,爱名牌,爱上网,习惯于用MSN、QQ交流,还可能是仅耳环就有几十对的购物狂,或者专门收集某种玩偶的占有狂。“等价”并不是“换客”们的核心词,王麒皓说他交换的唯一原则就是“开心就好”。心情好的时候他可以完全不计得失,他曾用自己的蓝牙耳机换了五根棒棒糖,也曾经用一盆芦荟换得了556M的储存卡。
  另外,从社会心理学来讲,“换客”行为主要出于一种亲和动机,即渴望与人交流、交往的动机。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加大,大众传播媒介发达,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减少,而“换客”们以“物”为媒,实现了与人交流的目的。“换客”小潘在“易物网”上与小王发生交易,后来俩人发现家住得比较近,就经常换东西,换杂志、换打折券等等,交换近一百次左右。最近,小潘将朋友送给自己的王力宏、张韶涵上海演唱会的两张票都换给了小王,换来的只是两颗机器猫扭蛋。小王乐得大呼超值,小潘却说,反正自己也不喜欢这两个歌手,不如换了,而且是那么好的朋友,也不在乎价值的悬殊了。“换来换去,其实还是换到了一堆无用的东西,最大的亮点倒是交到了朋友。”小潘说。但是,谁能说友谊不是她的需求之一呢?还有一位“换客”,开始以一个老算盘换回一部七成新的手机,后来双方成为朋友,一次他买房时手头紧,对方一下子借给他十万元以解燃眉之急,而且是无息贷款,“换客”还真是“换出一片真情”。
  当然,“换客”以物为媒,获得一种类似媒体似的精神交流。据悉,目前最有创意的换客行为是“交换记忆”,这一创意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换客们的共鸣,变形金刚、机器猫、恐龙模型等隐市多年的“老古董”顿时成为了抢手货。重庆换客“金色童年”在网上抛出了“交换回忆”,据称,有很多换客立马和他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与其交换。在交换中,变形金刚、机器猫、恐龙模型等“老古董”让他们唤起了对金色童年的追忆。目前,他已经与近十名“换客”交换了儿时玩物。“金色童年”说:“其实换到现在,让我最开心的不是用什么便宜货换到高档货,而是换到了很多谈得来的好朋友。”同样,他的玩具、手机、照相机、门票、糖果、心情、欢笑……每一样东西交换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以物易物,是人类最古老的交换行为。一般来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萧翁说这句名言的时候,网络还没有诞生,而网络的神奇已经使得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观点、理念需要修改、调整,当然也包括这句话本身,因为“交换苹果”有时也能产生“交换思想”式的乐趣。当然,这种“思想”是广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