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更改地名,须理性思考

作者:董龙凯

字体: 【


  近几年,地名更改真可谓热闹非凡,如徽州改为黄山,荆州改为荆沙,灌县改为都江堰,大庸改为张家界,通什改为五指山,天水市的秦城区、北道区分别改为秦州区、麦积区,等等。据报道,西南好几个地方争抢“夜郎”的名字,近期河南周口又讨论拟改名陈州。
  更改地名,无非是想提高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也有弊,关键是看利大还是弊大。徽州改名黄山,是想借黄山之名带动当地发展,结果如何,这里不想讨论,有人专门写过文章。徽州改名黄山后,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徽州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内涵极为丰富,徽州之名早已深入人心。这里有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徽商和他们所建的徽州民居、徽墨、徽雕等响当当的地域品牌,作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徽文化已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区域文化。更何况,黄山市政府驻地屯溪距真正的黄山风景区还有一百五十里之遥。天水市的两个区改名特别是北道区改名麦积区,也颇有争议,主要原因是可能使人们误以为历史名山麦积山只是一个区名,从而降低麦积山的品位。
  这样的议论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历史上的地名除了历朝统治者命名外,有很多是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地名更改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仅仅为了某种需要、某种目的而更改地名,往往不能像原先设想的那样长久存在,而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走到尽头。比如,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大搞迷信、复古,推行一系列所谓的新政,其更改地名便是其中之一。王莽在全国范围内共更改了五百余处地名,但结果如何呢?十余年后也就是东汉初年,这些被更改的地名全部废止,恢复了旧名。近代亦有类似现象。进入二十世纪不久,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入中国,当时中州大地出现了四个反映资产阶级口号的县名——平等、自由、博爱、民权,但不数年,自由、平等两县名便消失了。更为可笑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王胡宗南为使自己名垂千古,竟将历史名山终南山改为“宗南山”;解放战争时期,一度占领延安的胡宗南还企图将延安改为“宗南县”呢。
  历史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理智地行动,因为它是一面镜子。但今天有个不好的现象,更改地名不太切合实际,盲目跟进,甚至还有点哗众取宠。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有的地名改得不错,如灌县改都江堰,既提高了知名度,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发展经济大有好处。但不可否认,有些地名改得并不太理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荆州”之名丢掉两年后便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