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小胖子”克林顿的成材之路

作者:陈 伟

字体: 【


  与罗斯福、肯尼迪、布什父子这些世家出身、门第显贵的总统不一样,克林顿不仅出身寒门,而且是个遗腹子。1946年8月19日,克林顿生于美国南部阿肯色州,是第一位二战之后出生的美国总统,出生前三个月,其生父布莱思(William Jefferson Blythe)因车祸不幸身亡,年仅二十八岁。克林顿当选总统后,美国媒体神通广大,追根溯源,竟然发现克林顿的生父与克林顿母亲结婚前,不但已经秘密结过三次婚,而且还有两个孩子。得知隐情后,克林顿母亲依然顾念旧情,坚称这个风流成性、不负责任的首任丈夫是她今生至爱。
  克林顿母亲是个护士,一生坎坷不平,多灾多事,先后结过四次婚。克林顿四岁时,寡母与第二任丈夫、汽车推销商罗杰·克林顿(Roger Clinton)结婚,儿子也改姓克林顿。继父对小克林顿尚好,但是,此公嗜赌如命,酗酒成性,脾气暴躁,醉后动辄情绪失控。在回忆录《我的生活》中,克林顿三处记载了继父醉后对母亲施暴的情景,一次开枪恐吓,一次拳打脚踢,一次用剪刀威胁。因家庭暴力,克林顿母亲与继父曾一度离婚,不久后又破镜重圆。
  半个世纪之后,克林顿在回忆录中披露,自幼年开始,他就不知道什么是稳定的家庭和婚姻。继父酗酒和家庭暴力,使他形成了一种双重人格。大庭广众之前,他总是表现得随意合群,一副轻松乐观的样子;私下独处场合,他经常感到困惑和软弱如影随形。克林顿写道:“父亲无意伤害母亲,如果子弹真的射中了母亲或我,他会心碎而死。可是,某种比酒精更毒的力量,使父亲失控沉沦到了那种地步。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我本人身上也潜藏着那种失去自我控制的力量。”
  家庭生活的阴影,内心深处的缺陷,并未扼杀小克林顿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他自幼聪颖过人,成绩优秀,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力争上游,曾当选年级学生会主席。可是,少年时代的克林顿却是个“小胖子”,迟缓笨拙,体育甚差,缺乏漂亮女孩儿的青睐,使他深以为憾。
  说起来,这恐怕要怪克林顿外婆的“教育思想”陈旧,跟什么“哈佛女孩”之类的早期教育、精心设计无法相比。当年老太太认为,小外孙多吃多睡,心宽体胖,随意阅读,尽情玩耍,即是健康成长。数十年后,克林顿在政界飞黄腾达,“小胖子”变成了“大总统”。他一天到晚跑步减肥,动作仍然迟缓笨拙,小碎步瞎倒腾,跑起来特像老太太,但是,他再也不用发愁“女人缘”了。
  1956年,克林顿年仅十岁时,其母省吃俭用,家里首次买了一台电视机。信不信由你,最使小克林顿沉醉的电视节目,既不是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也不是紧张激烈的体育比赛,而是当年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舌剑唇枪。克林顿自吹自擂说:“听起来好像是瞎扯,但是,在政治和政治家的世界里,我确实有一种找到了家园的感觉。”由此看来,竞选从政似乎是克林顿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特长。
  1963年,克林顿入选阿肯色州中学生组织“少年国家”的代表,参加学校夏令营活动,赴首都华盛顿旅游观光,并前往国会和白宫参观。在国会,克林顿与来自阿肯色州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James William Fulbright)共进午餐;在白宫,克林顿受到了肯尼迪总统亲切接见,并与这位极富个人魅力的总统合影留念。这一特殊机遇,使年仅十七岁的克林顿兴高采烈,喜出望外,深受鼓舞。克林顿母亲回忆说:“儿子从华盛顿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与肯尼迪总统的合影拿给我看,我从未见他如此兴致勃勃,眉飞色舞。看来,他决心以肯尼迪总统为楷模,终生从事政治活动。”
  高中毕业后,克林顿被地处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录取,主修国际关系。乔治城大学是全美排名第二十位左右的著名学府,其外交学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师荟萃,人杰地灵,堪称培养美国外交官的摇篮。美国外交界的一些大腕人物,如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里根政府第一任国务卿黑格将军、克林顿政府第二任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女士等都曾在此求学或执教。对于克林顿这类孤陋寡闻的乡下孩子来说,来自家乡的“大人物”富布赖特在华盛顿外交界位高权重,很可能就是他报考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的主要动机。
  富布赖特是美国参议院历史上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三十四岁出任阿肯色大学校长,三十七岁当选联邦众议员,后来连任四届联邦参议员,在创立联合国的千秋大业上居功厥伟。1946年,他提出了一项对美国外交影响深远的法案,即设立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的富布赖特计划。半个世纪以来,富布赖特计划高瞻远瞩,慷慨解囊,为全球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千上万名学术精英提供了出访深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其长远影响难以估量。1961年,肯尼迪总统一度考虑提名富布赖特出任国务卿,后因这位南方参议员在民权问题上过于保守而作罢。
  当年克林顿被乔治城大学录取,曾使个别教授略感吃惊。该校外交学院的门槛甚高,不但要求考生品学兼优,见多识广,而且通常要求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可是,当年阿肯色州相当闭塞,经济困顿,教育落后,克林顿就读的中学,竟然连一门外语类课程都无力开设,更谈不上什么“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万幸的是,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时,标准灵活,独具匠心,并不单纯依赖高考成绩,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性素质,重视教育环境不佳的学生的内在潜质,慧眼识人,不拘一格,拔擢英才,同时注意照顾偏远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此背景下,政治“特长生”克林顿有幸得益,脱颖而出,迈出了寒门子弟在美国政界出人头地的第一步。
  入学之初,因学费昂贵,不堪重负,穷小子克林顿不得不致函富布赖特,希望能在参议院谋得一份半工半读的工作。没想到,富布赖特办公室婉言回绝,推脱“没有空位”。克林顿虽然初出茅庐,涉世不深,但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深谙华盛顿官场的“潜规则”。学校暑假期间,他从华盛顿赶回老家阿肯色州,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义务帮助州最高法院法官杰克·霍尔特竞选州长。
  选战结束后,克林顿请求法官大人帮助,给富布赖特写一封求职推荐信。几天后,富布赖特的助理给克林顿打了个电话,通知他前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报到。这位助理说:“你可以做兼职,月薪三千五百美元,或是全职,月薪五千美元。”克林顿心花怒放,喜出望外。他美滋滋地问道:“能让我同时身兼两职吗?”克林顿在回忆录中坦承,大学时代在参议院意外谋得高薪美差,使他几乎欣喜若狂。
  在国会兼职期间,克林顿不仅挣到了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近水楼台,免费搭车,在参众两院的台前幕后跑龙套,观摩学习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日常运作,节目精彩,好戏连台,机遇难得,获益匪浅。中学时代孤陋寡闻、成绩中上的克林顿,在大学时代得天独厚,如虎添翼,成长为精通美国政治的青年才俊。大学毕业后,经富布赖特鼎力推荐,克林顿力克群雄,连闯数关,赢得了在英美学术界享誉甚高的“罗兹奖学金”。
  罗兹(Cecil Rhodes)是英国著名冒险家,早年在南非从事钻石生意,腰缠万贯,为富而仁,慷慨解囊,名满英伦,原英属殖民地罗得西亚(即今已独立的非洲津巴布韦)即以此公命名。此公临终前立下遗嘱,在牛津大学设立特别奖学金,网罗前英属殖民地最优秀的青年学子赴英伦深造。此奖竞争非常激烈,分配给美国的名额,每年仅有三十二人。有幸获得此项殊荣的学子,相当于得到了一张进入精英阶层的入场券,通常被视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克林顿的“老乡”富布赖特,以及后来取代其出任肯尼迪政府首任国务卿的著名律师腊斯克(Dean Rusk),即分别为1925和1931年度“罗兹奖学金”得主。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