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赵熙的清馨俊俏

作者:秦燕春

字体: 【


  晚清中国曾有一批特殊的“旧式”文人生不逢时,因为政权的交替抑或文化的无常,才情与志气还没来得及完全盛开就凋谢了。光宣诗坛上才名甚藉的赵熙就是其中一个。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别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的进士。为政有直声,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善,管学大臣张百熙对其诗作甚为赞赏。民国后退居巴蜀故里,修志讲学外,惟以读书为事吟咏为乐。
  光宣诗坛的闽派首领陈衍论香宋诗,方之以唐诗名家岑参,认为辞清意切、迥拔孤秀、佳境出于常情。梁启超曾忆香宋诗在民初北京的读者甚众,每一纸来自蜀中众欲先睹为快者至几挥老拳。赵熙尝《戏题广和居壁》三首,嘻笑怒骂运以巧思,一日传遍都下。
  香宋诗的俊俏清馨,深得巴山蜀水神韵。例如现在见于《赵熙集》前编写于1890年前后二十几岁时的作品,七言如“自踏落花穿市过,世人知我是何人”、“年年细雨乡关路,都在桃花浅淡中”,五言如“山坳谁瓦屋,一簇好林峦”、“春气青山活,诗情白鸟来”虽算不得惊人手笔,但贵在轻新自然、流丽婉转有竹枝词味,风神直逼大名卓著的苏曼殊而集中数量过之。赵熙寿至耄耋,日常淡泊,所以中年之后又能沉郁,如“我自入山无出理,计难相见只相思”之自明心志,“是谁卖却卢龙塞,山海关头望夕阳”之忧心国事。
  精彩的还有,其实赵熙本色当行的不止是诗。香宋词豪宕骚雅,体近稼轩。香宋文构词简净,严于义法。更为一般传统文人所不及的,赵熙还有一则泼辣风流、深情绵邈的折子戏《情探》流传后世。
  1902年赵熙曾在自贡胡氏怡堂观木偶戏《焚香记》,戏笔改写了第四折《活捉王魁》。1902年所作的《情探》经鼓师配曲谱入高腔,名伶演出流传遂广。仅就辞藻而言已经是风情袅娜、凄婉缠绵。例如如下这段旦角唱词:“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深和露立苍苔,到晚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呵,件件般般都是郎君在。泪落空阶,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凄苦在明媚处。
  清朝覆亡时赵熙已经四十四岁。他本非遗老之数,确有理由在这样一个年龄选择不再出任民国之官,何况他很不喜欢袁世凯。赵熙选择了退隐。1913年,赵熙有《巴山园子次乐善堂韵题〈梅村集〉》之作,诗曰“破镜上天无地合,宝刀断水仁人抽。千秋雪涕谈诗史,聊说遗山胜魏收”,以元遗民自况,不能不说其中没有一点明清易代追忆的微妙尴尬。因此,尽管赵熙作于1918年的《怀刚甫》中曾明确言及,“宁为首阳隘,眷眷北山薇”,读者却未必能十分把此话当真。这个特殊年代的这批特殊的“文化遗民”,他们深心眷顾与毕生宝爱的精微隐秘,后世之人不得轻易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