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公民从哪里汲取反“三峡式旅游垄断”的力量

作者:毕诗成

字体: 【


  近日,由反垄断法专家盛杰民发起的十二位经济法学者,联合署名向国务院上书,呼吁打破三峡道路封锁和旅游垄断。盛杰民称三峡旅游资源被垄断不利于消费者,把国家公有财产占为小集体所有来经营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三峡大坝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免费参观。(4月13日东方网)
  据报道,十二名学者的行为并非“一时冲动”,他们的“上书”动力,来源于在宜昌市一个名称为“反三峡旅游垄断联盟”的民间组织的行为。该组织认为:自从三峡大坝建起后,坝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道路被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垄断经营:参观的游客每人要交一百零五元的门票。就这样,公众出钱建成的三峡大坝,成了少数人牟利的“摇钱树”,对当地民间旅游业造成冲击;对三峡专用公路和坝区道路的封闭性管理经营,增加运输成本、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生活。而在今年两会的时候,彭富春、蔡昆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也曾炮轰三峡旅游垄断,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种种迹象显示:我们的公民、学者、民意代表正在大声地向“三峡旅游垄断”说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单靠着大坝“独吃”三峡,却的确毫无道理。尽管在三峡工程没有彻底完工之前,是否应该全面放开道路封锁,我们可以保留态度,认真讨论,毕竟作为建设三峡大坝的专用高速公路,在彻底放开之后会不会影响建设速度,加重负担,都需要细细的论证。但作为旅游资源,既然可以接待如织的游人,就没有理由垄断经营。有网民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三峡工程是国家工程,花的是国家的钱,国家的钱就是老百姓的钱。中国的百姓都是三峡开发公司的股东。现在股东要来“视察”大坝了,哪有向股东要钱的道理?道理很大,但很站得住脚。
  去年,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刊文称:行政性垄断仍应是反垄断的重点。作者认为即使是表面上的“经济垄断”、“能源垄断”,大多也是行政性垄断的衍生品,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思维来克服。基于我国现行的中央地方的财税关系体制,基于产业结构不协调造成地区利益封锁严重的现状,各级政府必须意识到,这种“垄断式开发旅游资源”的“山头经济”,必须通过政府机制的调整去打破。在这个过程中,各级部门有责任更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