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作为精英游戏的美国政治

作者:陈心想

字体: 【


  2008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这个时候,我来重提电影《华氏9.11》,非常不合事宜,这部影片大概不少人已经淡忘了。其实,这部片子是两三年前美国大选时候抛出来的反对小布什的一个电影。当时旁观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其中的乐趣绝不低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战线颇长的总统候选人和他们的支持者拉选票的游戏尤其好玩。在那次小布什和克里的漫长较量中,克里的支持者麦克尔·摩尔搞出来一个电影《华氏9.11》,以揭小布什的短。据说先是在美国被禁止放映,后来在法国拿了奖,于是流行开来。当时临时同屋任挺先生推荐我看看这个片子,正好他有。于是,领教了一次摩尔先生的关于美国政治的教育课。如今再看此片,虽然时过境迁,但从片里片外,依然可以引发我们对美国政治及有关问题的思考。
  首先,应该感谢摩尔先生让我们了解了那么多美国总统小布什的黑幕。比如,原来小布什总统冠冕堂皇的演说之背后有如此的卑劣的交易。布什家族和沙特王室家族的暧昧关系使得小布什对“9.11”事件的制造者沙特公民的惩罚用个障眼法,污水泼给了专制魔王萨达姆。如今萨达姆连同他的专制政权已经不复存在,而美军却陷在伊拉克无法自拔,士兵在爆炸袭击中丧命的报道经常可见。
  但是,感谢的同时,我还是要指出摩尔先生犯了一个毛病,也就是当年列宁所说的“左派幼稚病”。对摩尔来说,事实就是他的镜头里看到的,而“事实”背后的结构和历史却隐而不显。他只是揭露了布什政府的短,而没有深入到背后的制度和历史。布什家族和沙特阿拉伯统治精英之间的关系是电影的第一部分。由前总统老布什结下的和沙特王室以及间接地和本·拉登家族的暧昧关系,使得白宫对“9.11”袭击的反应迟缓。而且摩尔还显示了一个关于沙特大使和小布什的好友班德尔王子在“9.11”后于白宫会面的细节,他们嘴里叼着古巴世界名牌雪茄烟,这种烟在华盛顿的禁运规定之列。但摩尔抓了小节,失了大着。实际上,利雅得(沙特阿拉伯首都)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的关系开始于弗兰克林·罗斯福的民主党政府时期,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像沙特这样忠诚于美国统治者,远在布什政府之前就是关系暧昧了,利雅得为在波拖马可河和华尔街的联盟提供了无价的服务。这种服务的提供,不仅是以牺牲中东国家的民众,而且尤其是牺牲那些OPEC国家的民众为代价的。在权力位置上的沙特王室扩展家族的利益,是以牺牲那些统治下的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和华盛顿——起来控制世界上主要的石油产区。
  
  摩尔镜头里的沙特人对袭击反应的狂欢接近于种族主义和仇外。在回忆1991年东京爆炸前日本人的狂欢时,摩尔注意到沙特王室在“我们的国家”有近万亿美元的投资。在电影中,后来摩尔对所谓的“志愿盟国”的小国家的轻视也是有问题的。因此,摩尔不是给了观众华盛顿两党对沙特政权的支持的真正原因,而是简单地还原为布什家族的经济私利,因此他公开地支持民主党的白宫。对摩尔而言,克里比布什邪恶较少的观点就不足为奇了。而且,2004年10月8日在明尼苏达的七千观众的演讲上,他不遗余力地列举小布什的谎言。在电影的结尾处,摩尔触及了一下历史,在揭示美国军队招兵的阶级和种族偏见后,他评论说,底层阶级总是被精英当作炮灰为他们打仗。
  我们这么批评摩尔先生似乎有些不公。人家只是制作了一个电影,又不是长篇大论的教授的学术论著,有这么多就不错了。这样,也让无知的大多数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实际上,即使是明星大学的教授,如果谦卑一点的话,也要承认,自己对“真相”的无知。而且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在智识上如此好奇。正像一位政治评论家所说,没有人愿意花上六个美元去听一个两小时长的关于应用于当前地缘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的演讲。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们甚至记不住1999年的事情,更不要提什么一战后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了。对于远在天边的中东古今史,知道得更少。实际上,对大部分人来说,今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什么都没有时间或者心思去关心。不仅美国人如此,世界上各国的民众差不多都是一样。
  克里为了保住明尼苏达州的选票,大选前又来做一次公开演讲,地点在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校区的西岸附近,从我的住处走路十来分钟就可以到。朋友送我一张票,晚上一同去感受火热的气氛,虽然室外温度不穿毛衣已觉寒。我和身边的一位忠诚的克里支持者——一位中年知识妇女聊起了天。我问她多少人会去投票,是不是这些选民都是基于对每个总统候选人和他们的对外对内政策主张的基础上投票的,还是有其他因素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她的回答很诚实,很多人不去投票,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投的那一票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须有鼓动去让更多的人参与选举。而参加选举的人们往往并不了解候选人和那些政策,因为没有时间去读书看报,而是根据哪个候选人看上去好看,或者亲戚朋友家人告诉他们选谁以此来决定。我问她是否看过麦克尔·摩尔的电影《华氏9.11》。她说整天都在参加为克里候选拉选票的运动,没有时间。她说不选小布什是因为伊拉克战争、就业职位流到外国以及糟糕的经济状况。我接着问她,我们有没有经济学家的声音,是否糟糕的经济是小布什造成的。她说,经济的好坏的原因都不是短期可以知道的。经济的不景气不是小布什的原因,但是他现在在那个位子上,我们只是想对现状改变一下。谁让他碰上这么个倒霉的糟糕经济呢!现场观众高举的标语“给美国一个新的开始(A Fresh Start for America)”就表达了这个改变一下现状的想法。对克里寄予的是观众重复同声高呼的“希望就要到了(Hope is on the way!)”。
  美国的大选说到底,就是精英“视万民如刍狗”的一场游戏。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其实就像熊彼特的观点——是精英政治的又一版本,也就是精英们玩的游戏。可怕的事情是,这些无知的大多数一旦被精英政客利用了,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不幸,而且也是世界上他国人民的不幸。比如,有些美国民众在“9.11”后表现出的委屈。其实,是这些民众对国际事务和他国人民的无知才造成了这种不理解和委屈。对总统候选人来说,用能拉选票的花言巧语拉了选票当上总统就是成功。究竟他们会做什么,肯定是以精英们的利益为依归!美国在1787年设计体制的时候,许多奴隶主精英,为了保护美国社会中的特权阶层利益而把统治放在比民主优先的位置。其实即使民众知道了那些不公平和肮脏又能如何?!在现代这样的快餐式社会里,谁能关心和思考那么多呢?而且信息的制造和传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扭曲事实。因此,摩尔的电影又有几分可信?
  《华氏9.11》最终没能够阻挡住小布什的再次当选,而今伊拉克成了美国历史上继越战之后的又一大泥潭,却是事实。在新保守主义因为伊拉克问题而受到批评的时候,2008年的大选又要来了。诸君朋友,即使没有新版《华氏9.11》问世,也会有好戏可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