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书屋絮语

作者:邵水游

字体: 【


  偶读《崇德老人自订年谱》,颇多感慨。近代女性在中西文化的对峙、冲撞之中,并没有激烈的蜕变,而是兼旧迎新,优裕淡雅。自守妇德,相夫教子,洒扫应对相当地顺手,出乎后人的意料。崇德老人为中兴名臣曾国藩之满女曾纪芬,品质纯正,朴实严谨,治家处世有乃父之风,实不辱家门。她到老年信奉基督教,与礼佛并行,信仰别致,实由其执事践行有宗教情怀在,知敬畏懂天命,在日常之中将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之向善唯真共冶合融,盖有其信仰在。
  信仰就是一生恒定的价值观和处世的准则,不惟宗教信仰然。精神纯实,道德清洁,以慈悲为怀,以良善为美,贯彻始终,百世莫移。念兹在兹,俯仰无愧,这属私人性质事务,关乎私德,与大而无当之类无关。私德优良,公德必彰显,因为在向善与唯真的层面,私德与公德可以合一。以前所谓宗教是“麻醉剂”,可以检讨的。各人未必信奉宗教,即使信教也是个人自由,不容我辈置啄。不客气地说,宗教情怀应为个人道德建设的底子。
  这里引杨钧《草堂之灵》的一段话,原文是:“凡真之所在,即信仰之所在。苟无信仰,章法必乱,此一定之理,虽圣人不能非之。今之所以愈闹愈乱者,日丧其所信仰故也。”文中的“信仰”二字绝非仅指宗教信仰,是指人应持有的标准,且与求真究实联系起来,贵在“凡真之所在”。真之所在,在天理、人伦。秉虔诚之心畏天敬神,有所惧怕,才能为人处世持重而不逾矩;凭真诚之爱推己及人,有所兼顾,才能和谐共生而不自乱,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信仰,与是否信教毫无关系。
  说到此,难免联想到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名言,这句话本身就是信仰。中山先生终生信奉基督教,他思想中“公仆”究其实是从“人人都是上帝的仆人”延伸出来的,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所有的信教者都在为上帝服务,无论高贵低贱。人只有把人的位置摆正,在天地之间才能真正地体现人之价值。中山先生的宗教情怀事关信仰大义,事关公德私德,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山先生的思想,可能会好些,也会对“天下为公”、“公仆”之真义有更完整的理解。
  退回到自身。记得小时候,我四祖母教导我们小辈,就是你再苦再穷,都要把衣服洗干净,穿出去才有人样。我祖父是旧式文人武士,给我写信时,常在末尾写“清洁”二字,这是家传的“道德”,他们只是对晚辈立一个为人的标准而已,与“天下”不干,却与私德相关联。这是否是“信仰”,不敢追究,只有照着做去了。
  为一介书生,读点书,说点闲话,本就不关宏旨。现在,飘雪时分,枯坐在高楼中,偶尔分心外探,白茫茫的一片,洁净异常。时谓“瑞雪兆丰年”,天地有福,人间祥和,但我更看重其纯质。对天面地,人总该固守自己的本分,真正建立起信仰,向善唯真,在纷纭的岁月中做点实事,自尊自贵,通脱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