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此一时,彼一时

作者:胡松涛

字体: 【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孔子又热起来了。面对书店排行榜上众多解说《论语》的畅销书,我就想起三十多年前批判孔子的情形。到自己的书房上一翻,翻出当年出版的“批孔书”——“文革”中出版的批判孔子的书——竟有十余本。闲来翻看,颇令人拍案叫绝。
  1971年9月,林彪叛逃而亡后,举国批林。批林连带着批孔,当时叫“批林批孔运动”。这场运动影响很大,深入到工具书。1975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对“儒家”一词的解释为:“儒家,以孔丘、孟轲为头子的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反动学派,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后来,儒家反动思想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巩固和维护地主阶级专政的思想工具。”
  批林与批孔弄在一起,这中间的因果联系让专家去说。这里只说批孔之书。“批林批孔运动”中,出版了许多批判孔子的书。查阅当年国家出版事业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国总书目,批孔的书有几百种,成为出版界一大奇观。
  这里,拎出来几本一说。山重水复,此时彼事。在“孔热”的今天,重温已经被大家遗忘的一个并不久远的另一个空间的热闹,或许不是多此一举。
  《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考》
  《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考》,赵纪彬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9月第一版,五万二千字,书号11001-255,定价0.25元)。
  这本书的初稿写于1969年10月,增改于1973年5月。它研究的是两千多年前孔子诛杀少正卯这样一个事件。此类问题,对于工人农民,对于衣食住行,都是无关紧要的。它与“文革”时代甚远,八竿子也打不着。但是学术一与政治沾边,事情就大了,正如作者所说:“先秦思想战线上的儒法斗争过程,是从孔夫子诛杀少正卯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此一思想史过程,反映人民斗争的伟大胜利,社会历史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伟大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犹为揭露当前‘尊孔’逆流反动实质的一大关键”。
  孔子是否诛杀少正卯,历史上一直有些争议。《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考》一书中,第一部分为“史实明辨”,首先把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计四十九人的五十一项资料分为“六种说法”一一列出:七日而诛说、为鲁司寇而诛说、称恶说、伪造说、诛字训责说、三月而诛说等。作者在考据上用了一些功夫。作者断定,孔子诛杀少正卯确有其事。为了证明自己正确,就得驳倒他人,证明别人错误。说到别人的错误时,持孔子诛杀少正卯为“伪造说”的钱穆、冯友兰等名家自然要在被否之列。所以,江青曾让冯友兰看看这本书。
  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说:“1973年秋天,有一天,校党委政工组叫我去清华开会,会议由迟群、谢静宜主持,说是要组织力量批林批孔,成立北大、清华两校大批判组。谢静宜拿了一本赵纪彬的《孔子诛杀少正卯考》给我,说:‘江青让你看看。不久还要找你谈谈。’后来并没有找我谈。”不久,冯友兰在自己的《论孔丘》一书中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认可了“七日而诛说”。
  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考》一书应时而生。所以,如我这样身在偏远乡村的少年,在“文革”时就已经通过大队的高音喇叭广播知道了“孔子诛杀少正卯”这件两千多年前的旧事。贫下中农们对这件事情是不大关心的,但是贫下中农们听了大喇叭,愤愤不平的是孔老二看不起农民。一个学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的道理,他竟说这个学生是“小人”。于是,生产队里开批林批孔大会时,政治队长先组织学习了毛主席语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田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然后高呼口号,愤怒地声讨孔老二“这龟孙”(现场语言)看不起广大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三言两语之后,一下子就转到了种田的事情。身处其中的少年之我,心想:这可能就是“抓革命,促生产”了。
  长大后,我对《论语》有些兴趣,找来读,并且把它作为枕边书,可能与少年时经历的批孔大环境有些关系。
  《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
  《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973年12月选编的,报毛泽东批准后,以中共中央1974年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后来被印成小册子,广为流传。我手头既有中共中央1974年1号文件(没有标明密级),又有当时印刷的小册子,都是从地摊上以买瓶简装二锅头的价钱买来的。
  在《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前面,有“两校”的说明:“林彪是一个道地的孔老二的信徒。”“我们从林彪的黑笔记、手书题词和住宅里的其他材料以及他的公开言论中,选编了《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供批判用。”正文中,一边选林彪、陈伯达的话语,一边选孔子的话语,为的是让人们对比着看,然后进行批判。
  参与整理这份材料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曾说:编辑《林彪与孔孟之道》,是1973下半年里江青亲自抓的一件事,是作为当前的一个大方向来看待的;江对此像抓样板戏一样认真仔细,不仅反复审看,还多次作出指示,指导我们一遍又一遍修改。
  “之一”出版后,后来并没有见到“之二”、“之三”出版。
  其实,说“林彪是一个道地的孔老二的信徒”,真是抬举了林彪。批林批孔,把林彪与孔子联系在一起,更是匪夷所思。
  《孔老二》
  孔子,历代都被尊为圣人。五四运动中,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战士,想起孔子在家中排行第二,就叫孔子为孔老二。“老二”在北方话语中是专有所指、人皆会意的,称孔子为孔老二,显然包含着不敬的意思。
  《孔老二》一书,上海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孔老二》编写组编,张乐平、吴儆芦绘图,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3月第一版,统一书号:R10171·293,印数三十万册,定价0.21元)。
  这本六万多字的孔子传记,像“文革”的大多数图书一样,卷首照例“两录”次序井然——先是“毛主席语录”,然后才是“目录”。全书共二十一节,每节有一题目,如“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仁者爱人’的谎言”、“杀害少正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狼狈不堪的丧家犬”、“留下一本变天账——《春秋》”、“垂死挣扎”等,作者倾向十分鲜明。全书的最后一句是:
  
  孔老二走完了他“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的穷途末路,带着他的花岗岩脑袋去见周公了。
  
  与文字呼应的是漫画,全书有三十多幅插图,张乐平、吴儆芦画的——这是这本书的出“色”和引人注目之处。封面上,孔子如同一只洞中的老鼠。正文中的插图把孔子画得贼眉鼠眼,起到了形象地丑化孔子的效果。我相信,画家见到过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孔子形象,他们能把被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的、庄重的、浩荡的孔子画成如此猥琐模样,那是需要首先战胜自己的。
  我估计,中国被立传最多的传主是孔子。这本“文革”版的《孔老二》,是自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以来,中国诸多孔子传记中最特殊的一本孔子传记,自然要“传”之后世的。
  《论孔丘》
  《论孔丘》,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9月第一版,1976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全书六万八千字。大三十二开本,书号:2001-156,定价0.22元)。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上海、天津等地出版社也租型大量印刷。
  冯友兰在这本小册子的“前言”中说:“1973年秋天,群众性的批林批孔运动展开了。开始的时候,我的心情很紧张。我想,糟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一向是尊孔的。现在要批林批孔,我又成了批判的对象了。后来又想,这个思想不对……我要同革命群众一起,批林批孔。”于是,冯先生一反自己几十年尊孔的观念,一反他在《中国哲学史》中的立场,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全盘否定与批判。他的批孔文章先是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毛泽东看了,改了几个字和标点,然后让《光明日报》加编者按发表。冯友兰奉命参加了“梁效”写作班子,还写作了一本小册子,名为《论孔丘》。且看《论孔丘》的章节标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