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胡秋原与周恩来、邓颖超交往始末

作者:裴高才

字体: 【


  2008年6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海基会”与“海协会”还签订了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同胞赴台旅游协议,人们不禁想起二十年前冲破重重阻挠第一位公开来访的台湾上层人士胡秋原。胡秋原(1910—2004)湖北黄陂人,著名爱国学者,原台湾资深“立委”、“中国统一联盟”前名誉主席。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蜚声上海文坛,生平著述达三千余万字。1988年9月,他毅然首访大陆,与李先念、邓颖超等共商国是,被李登辉之流开除国民党党籍。人称“海峡两岸破冰第一人”。本文首次透露了周恩来、邓颖超与胡秋原父子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县长软禁胡康民
  
  我有幸认识胡秋原先生是1988年。那年9月12日,他作为台湾上层人士首次冲破台湾当局的种种阻挠公开访问祖国大陆,被誉为“海峡两岸破冰第一人”。当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播发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会见胡先生的新闻时,竟把湖北黄陂(pi)误播成湖北黄“坡”,我当时不禁一笑。
  10月5日,胡先生一行又专程返乡谒祖、访古、重游他昔日耕耘过的前川中学(时为黄陂一中,现为黄陂实验中学)。当时,黄陂教育局设在黄陂一中校园内,我到教育局办事,正好一睹了先生鹤发童颜的风采。
  其后,他们一行参观了坐落在校园内、凝聚着胡家三代情结的一栋小洋楼。此楼是胡秋原之父胡康民先生创办前川中学时,所建的一栋教学楼。前川中学不仅是黄陂的第一所中学,而且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还是该校的首任董事长。
  前川中学于1921年春开学,胡秋原是该校当时年龄最小、成绩最优秀的首届毕业生。1946年,他返乡恢复前川中学并任校长,还亲自为校歌填词,并请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与诗人于右任先生题写了“勤、仁、诚、勇”的校训。他的次女和侄儿也曾在该校学习。故此次旧地重游,他不禁即席为黄陂一中挥笔题诗留念:
  
  一别校园四十年,欣看黉宇信倍添;
  勤仁诚勇当年训,地隔时移心自联。
  
  当年黄陂县教育局教研室就设在这座小洋楼里,我在那里工作了两个年头,对此楼有着特殊感情。早在1980年,我就开始搜集前川中学及相关人物的资料。
  关于新四军“软禁胡康民”一事,当时国内的资料几乎是众口一词,说是“新四军曾邀请胡康民到根据地作抗日演讲”。而胡秋原先生给我提供的资料却说是新四军“扣留”胡康民。鉴于胡氏父子曾经有反共的一面的背景,故对此事一时难以证实。直到家父贵辉公作为新四军老战士被安排到湖北省疗养院疗养,他与老战士们聊天时谈及笔者正在写胡秋原传时,有一位老人说,早在1976年2月至1977年3月整理新四军统战工作文史资料时,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行署教育委员、建国初出任湖北教育厅长、时已八十六岁的李实(1903—1983,原名李抱一,又名魏维凡)曾回忆周总理解救胡康民一事:
  那是1940年初,李先念、陈少敏率部挺进湖北黄陂、孝感北部,驻扎在黄陂山区姚家山,并以“宪政促进会”的名义在团山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黄陂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黄陂人任士舜被推选为中共黄陂工委书记。同年6月,黄陂县工委、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迁往孝感境内,并与孝感县合并。次年3月,重组黄陂县委,任士舜仍任县工委书记,二十六岁的魏天一任黄陂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县长。这年秋,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已在全国各阶层深入人心。鄂豫边区行署所辖的湖北黄陂县,也由县长魏天一主持,以统一战线的原则组成了县参议会,组建区乡政府、区抗日武装,开办了一批中小学校。
  当时的县参议会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动员地主、商人和乡绅等有钱、有势、有影响的人,在乡村实行减租减息,使劳苦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促进边区生产发展,以保证抗日军队的后勤供应。黄陂长轩岭附近的鲍家寨,住有名叫鲍海舫、鲍济堂的大财主兼地主,鲍家拥有一个地主、财主的武装“保庄队”,有人有枪,还有石寨城墙掩体,防范十分严密。在土地革命时红军曾三次未能攻破鲍家寨的“土围子”。抗日战争以来,鄂豫边区行署、新四军第五师派出的工作队行经鲍家寨,“护庄队”也公然阻拦,一次也不让进入鲍家寨内。
  魏天一县长血气方刚,对鲍家寨这个傲慢劲儿很是恼火。有几次,鲍家寨附近的贫雇农来报告鲍家“护庄队”的活动,想请县府派新四军的武装工作队去“搬家”(即打土豪的别称)。魏县长同县委书记任士舜研究后,决定设法整顿鲍家寨一次。
  胡康民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首任审计科长,后任黄陂教育会长与劝学所长,继而创办黄陂第一所中学——私立前川中学。他还是黄陂县一言九鼎的乡绅,号称“四大金刚”之一。他与鲍家,既是同乡,又有生意往来。1938年日寇占领黄陂县城后,为安全计,胡康民也住进了防守严密的鲍家寨。有人怀疑鲍家寨“护庄队”系胡康民掌控。于是,黄陂县委以县政府请胡康民来县府参与议政的名义,企图把胡扣押起来,以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当时县参议员,是按鄂豫边区行署规定的“三三制”政策,除了吸收知识分子、绅士参加议政参事的“县参议会”外,也吸收了一些有觉悟的贫雇农代表为参议员。鲍家寨的“护庄队”深感事情重大,不能得罪“县参议会”人员,在县参议员们进入鲍家寨后,胡康民便随参议员们来到了县政府驻地。
  魏天一见到胡康民,得意地笑着说:“委屈你了,胡先生!你从今个儿起就住到这里吧!”胡康民没弄清为什么,就被县政府软禁起来:每天吃喝都是上等的,但每天都有人来做说服工作,要胡康民必须在近日解决鲍家寨各地主、财主的减租减息的问题,以及解决让新四军及政府人员进入鲍家寨正常开展工作的问题。
  
  胡秋原营救冯雪峰
  
  1941年1月4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国民党当局囚禁。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大书“千古奇冤,江南一叶”,抗议国民党当局的背信弃义。一时间,国共关系趋于紧张。
  在胡康民被“请”去开会数天未归之后,胡家人担心安全问题,就让族人从河南发了一封电报到重庆,告诉胡秋原说,胡父康民应邀前往新四军第五师,至今未归,特请胡秋原设法让其父早日回家。
  胡秋原时任国民政府参政员、国防最高委员会机要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而董必武又与胡康民是同班同学,胡秋原在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读书期间,曾在国、共两党湖北省委领导人董必武、钱亦石的邀请下,从事国民党湖北省委机关报《武汉评论》的编辑工作。胡秋原考虑到“皖南事变”后国共之间的微妙关系,直接去找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周恩来恐怕难以解决。但为了尽快让父亲回家、让家母与族人放心,他还是硬着头皮去找与自己有两代交情的董必武,向其求助。
  董必武看了胡秋原拿去的电文说:“业崇(胡秋原原名),据我所知,若是请令尊作抗日演讲一定是借重其名望,定是善意,你不必着急。李先念将军与我同乡,他的为人我知道,自民国二十八年初,他从河南竹沟出发,只带了几十个人,到了鄂中和鄂西,与当地游击队取得联系,两年的功夫,就发展了两万多人,成立了有名的新四军第五师,并任师长。该师由鄂中、鄂北、鄂南一带,一直挺进武汉、嘉鱼。一路打到江西与湖北交界地方,又一路打到澎湖、洞庭湖、华容、石首、公安等地,创造了一个很大的抗日根据地——包括鄂湘皖豫赣各省的一部分,给当时困守平汉、粤汉两条铁路,和武昌、汉口、九江等地的日本军队构成很大威胁,迫使日寇不敢轻易西进,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现在是大敌当前,他怎么会为难令尊?”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