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是什么样就什么样

  2.是什么样就什么样

  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不管怎么学习,成绩也得不到提高,别说写作文了,连字都写不好,音乐也不行,但是上体育课和吃饭的时候会很开心。学校里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所以我觉得即使是这样也没关系。

  但是,如果是孩子的家长,因为这是自己的孩子的事,所以想法就会马上变得不一样。自己的孩子,不管是长还是短,所有的事情就都要认真地进行考虑。还经常会进行干涉,采取过分溺爱的行动。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就会不断地指责孩子。所有家长身上都有这种倾向。

  说是帮助孩子做作业,其实最后都是家长给做了;家长给打好作文的草稿,让孩子重新抄一遍;除了辅导班,还请了家教;词典、参考书甚至是电脑都给孩子买。然而,孩子并不对这些感到满意。

  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遭到了家长的否定。想自己来做的事情,都被家长阻止了。就算是孩子,他们也知道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相应的练习。要想提高成绩,当然要更努力地学习,但有的东西是只有通过走弯路才能学会的。不管怎么样,孩子都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而且是独立完成既定的目标。

  然而,家长们不是把满足孩子的成就感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我满足放在了首位。在前面也说过,孩子们不能体味真正的幼儿期和少儿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从而引发了各种问题。过分的溺爱和过度的干涉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们往往会想让孩子承担大人的责任,期待着他们能达到大人的水平。尤其是在学力和体育方面,家长特别重视孩子是不是能达到自己要求的水准。然而,通过孩子来实现家长的自我满足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孩子们不能实现超过他们水平的责任和期待,最后会让他们抱有自卑感。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来和孩子进行接触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孩子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坦率地与他们交往就可以了。

  3.“真讨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几个分界点,或者说是几次自我的觉醒。成长的速度因人而异,哪怕是从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兄弟姐妹都会不一样。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现象。

  一般来说,在培养第一个孩子,也就是长子或长女的时候,家长会比较神经质。因为家长还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所以过分溺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爷爷奶奶对待长孙也是充满爱意地百般宠爱。

  在第二个儿子或女儿以后,因为知道养孩子是怎么回事了,家长就会从容得多。哪怕婴儿哭叫得很厉害,也不会惊慌失措了。因为知道孩子哭是因为要换尿布、喝奶,或者只是撒娇,所以家长就能很妥善地做出相应的处理。一般来说,第二个儿子或女儿开始,就会比较豁达。

  自古就说,在把孩子养到10岁之前,家长都是要费一番周折的。你就扳着指头数到9岁、10岁以后,孩子在生活上才能逐渐自立,家长也就不用那么费心了。在幼年时期也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家长的喜悦或者担心的重点已经慢慢转移到乳牙长齐了、在幼儿园经历集体生活等方面上来了。

  平均来说,差不多到10岁前后,孩子开始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女孩子体验第一次月经来潮也是在这个阶段。这时候,与家长的接触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不肯老老实实地听父母的话,这种态度显得尤为突出。

  家长在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最讨厌了”这类话的时候,会感到很吃惊。但是,不能说类似“你这种反抗的态度算什么啊”来指责孩子。孩子说这样的话,只是反映了他们的心声,他们并不是讨厌自己的父母,他们讨厌的只是那种千方百计想要抑制孩子的权力。因为他们的自立心已经开始发芽了,所以他们不想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受到这样那样的命令。把这种成长中出现的现象叫做“反抗期”,你觉得这种命名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