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1年第1期

关于两性关系的词汇(1949—2000)

作者:佚名

字体: 【

家属:
  指女眷并多指妻子。
  此词流行于解放初期至六、七十年代,最有代表性地昭示着中国妇女的地位特征。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一个“家”字总是牢牢地跟着女人;1949年前,妇女属于家庭、家族;在此之后,妇女属于国家。家庭与国家将妇女命运囊括其中,妇女只是家庭、家族或国家所属。
  [例句]区的家属来了,快给他收拾一间屋吧。
  个人问题:
  婚姻的代名词。
  此词汇流行于五、六十年代,并不强调婚姻爱情的自私性,而更多意味着不要影响工作的意思。那时,在经济基础方面实行公私合营,兼并和消灭私营企业;在意识形态方面严格地把个人和集体区别开来。但婚姻之事虽属于个人问题,却常由组织插手“撮合”。
  [例句]小王呵,你的个人问题还没解决吧?要不要组织出面啊?
  终身大事:
  专指婚姻。
  此词着重点在“终身”二字上,因“终身”而事“大”。反映了当时人们尚把婚姻看得十分严肃,普遍认为结婚应该是一生中的惟一。一旦成婚,便成终身。既是终身,岂有离婚——半途而废?
  [例句]这是小兰的终身大事,开不得玩笑。
  生活问题:
  虽然生活内容多多,但这里的生活不包括柴米油盐,专指男女情事。“问题”一词在这里,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出了麻烦的意思。
  在此词大行其道的年代,有人出了“生活问题”,尤其是此人还是一个干部的话,其政治生命、大好前程都可能被此葬送。
  [例句]听说这次本来要提拔老王,正在关键时刻,发现他有生活问题,结果事情黄了。
  作风问题:
  作风本指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态度、方式、方法和风格,可以与许多的词搭配。比如反对官僚作风、提倡俭朴作风、某人作风粗暴等。但单独使用并辅之以“问题”的后缀,在五、六十年代就特指生活作风中的问题,即暗指其有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例句]我家大李虽说是没有多少文化,但一辈子没有作风问题,不信你打听打听。
  男女关系:
  五十——七十年代的惯用语。这里的“男女关系”实指“非正常男女关系”,何以被简化。应该归结于那个年代男女一旦发生关系就被视为非正常。于是男女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与“错误”等同,比如“犯了男女关系”。
  [例句]唉呀,听说粮站那个站长和一个寡妇乱搞男女关系,结果被遣送回老家了。
  谈朋友:
  指青年男女双方一旦明确婚姻关系后,相互了解、熟悉、增进感情的过程,其同义词即“谈恋爱”。由此派生出“男朋友”、“女朋友”——男朋友不等同于“男性朋友”,女朋友不等同于“女性朋友”。
  [例句]原来王明和玲玲是在谈朋友呵,我都被蒙在鼓里了。那王明以前的女朋友呢?什么时候吹的?
  处对象:
  此词虽产生于几十年前,但暗含着九十年代流行歌曲中的一个意思:“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相爱之简单,在于男女两情相悦,如草之萌芽,鸟之鸣唱。少女怀春,少男钟情,这原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相爱之后的相处却需要相互适应,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所以“对象”一旦确立,还需一个“处”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磨合期。过了这个磨合期,有情人终成眷属。
  [例句]听说大妹子和牛牛在处对象呢,啥时候才能吃到他们的喜糖?
  表哥表妹:
  盛行于五、六十年代。男女双方恋爱尚处于秘密阶段,未曾公开时,为了掩人耳目借用此词。故当一个姑娘说起哥哥时,必遭人追问:表哥还是亲哥?若是表哥,则相互心照不宣;对象是也。
  此词还反映出科学知识未曾普及情况下近亲通婚的习俗。表哥表妹结亲,被称为“亲上加亲”、“肥水不流外人田”。若现在还有人将有婚娶可能的对象称作表哥表妹的话,大都会引来关心:是真有表亲关系的话,可要不得。
  [例句]你不要想给王同志说媒,人家有个表妹在汉口,两人好得很,听说今年春节就要结婚了。
  爱人:
  五十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对文夫或妻子的称谓。这一点曾引起港、台人士的惊讶。在大陆,只要是夫妻,甭管有无爱情是否相爱,一律以“爱人”相称。
  [例句]老张昨天和他爱人打了一架。他爱人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和他离婚了,听说老张也同意了。
  革命对象:
  一眼可知此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当时,连家庭都有“革命家庭”和“反革命家庭”之分,对象当然也有此区别了。只是出身不能选择,对象却可以选择,所以一般来说,“反革命对象”是不存在的。“对象”前面冠之以“革命”是当时的政治通病。
  [例句]一天,红卫兵大队长宋要武对造反派总司令王二麻子说:你怎么还没有讨老婆呵?要不要我给你作媒?王二麻子正色道:“你是说要给我介绍一个革命对象?”宋要武笑:“对头,对头!”
  拉皮条:
  此非现代词汇,产生于古代。清代小说《荡寇志》里就有:“怎奈人地生疏,没处寻个拉皮条的马泊六。”此词在七十年代死灰复燃,重新启用,仍是撮合男女的中介之意。新社会本来是连“媒婆”都己渐趋无。取而代之的是并不以说媒为职业、只是热心助人的“介绍人”。为何“拉皮条”一词得以复活呢?原因是在那正常生活、基本人性都被异化扭曲了的年代,正常婚恋之事都转入了地下,那种偷偷摸摸的氛围,反倒特别有利于丑陋邪恶的滋生。九十年代后,此词更成为贬义词。
  [例句]看中她,自己去追。莫非还要哪个给你拉皮条吗?
  王大姐:
  七十年代的骂人话,指品行不端、与人淫乱的女人,流行于川东、重庆一带。为何该大姐不姓张不姓李而偏偏姓“王”。可能系“玩”音的讹变。四川一带有将妓女称作“玩(顽)家”的。
  [例句]她是个王大姐,沾不得的。鸡: 妓女之谓,系“妓”声之转音而来。由此派生出“野鸡”一词,指满街游荡拉客的低档妓女。
  [例句]听说那条街上“鸡”很多,最近严打,又没有了。
  
  嫖客:
  与“鸡”、“猫”同时构成市场的买卖双方,是发生在男人身上的返祖现象。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大脑将文明进化一概遗忘,返回史前状态。
  [例句]老李认为抓到嫖客只罚点钱,处理太轻了。
  
  波:
  隐指女性乳房。并非从“波”这个中文字里引申出“波动”的意思,而是出自英文“BALL(球),读作“波”,并因形称名,乳房较大的女人被叫作“大波”,“波霸”当然更上一层楼。
  [例句]她的“波”很大。很引人注目的。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