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6年第5期

苹果:人类精神的醒目标志

作者:徐淳刚

字体: 【


  艺术是古老常新的祭祀。艺术的起源是一种事物性的根本起源。假如我们妄言一切变形艺术都是毕加索的注脚,一切现成品艺术都是杜尚的注脚,那么对事物不屈不挠的理解——以及对后两种艺术在精神上的根本影响——只能来自塞尚。这是欧洲人“不死的实体精神”的最杰出的艺术化,一种几乎失去目标的努力,一种对人的任何理智和情欲的深刻怀疑,但又不落入虚无或沉沦,而是以新的显出为基架,通过一种半开半闭、带着传统枷锁的常常被指责为保守的艺术形式艰难探索着自然、世界以及艺术本身。
  然而我们今天的艺术已成为彻头彻尾的“人类艺术”,成为对自然的直接使用、改变、转换,对人类自身文化的不断攻击。在今天,我们无须再认识自然,而是在自然之外、自然之中生存,更使艺术和生活打成一片。我们不再理会老子的静观、庄子的嬉戏、康德对自然的敬意,阿多诺有距离的瞻望;我们只需投入一个广阔的社会世界,通过我们的身体,通过现成品来制造种种观点、态度、野心,反抗或消解,而不再是什么“艺术”。在此我们合理地混淆了自然物和人工物,使一个大写的“事物”在人类行为的意义和无意义中时隐时现。
  艺术家是不同的狩猎者,苹果代表一种隐秘的渴望。永恒化的形式和瞬间化的奠基,目不转睛和不关心不留意,这些仅仅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文化意义。这意义非常危险,但并不完全虚幻,因为这是来自存在的深渊中的理解。企图彻底紧张或完全放松下来,这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区别又不是很大。苹果非常简单,apple则意味深长。作为东方人,我们胸有成竹,我们桃之夭夭,而苹果代表一种更宽广的视野。任何选择都是踏上一条永无归途的路。苹果最终成为人类的水果、头颅和眼珠、小虫子的家园和墓穴、温柔的艺术、人类文化的祭品抑或上帝的永恒杰作。
  苹果是什么?问题在自身的单纯中显出曲折。苹果是一个幽灵,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的缩影。在一种根本的深渊状态中,人能够赋予事物任何意义,也能够将它完全榨干、幽灵化。深渊中的最基本关联,揭示人和事物的不相称关系(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纯粹关系!):人能够以所谓客观的精神考察,极端地主观,也能沉湎于和谐静寂的东方情怀。苹果不是雨伞,不是我们;而所奠基的,不是人,也不是任何事物,所奠基的正是这深渊本身。观念和实物都在其中。恐惧和平常心都在其中。敬畏和虚妄都在其中。所有区分、遗忘都在其中。人如何理解事物,也就如何理解自己。真理充满尼采所领悟的戏剧性。事物本身仍待追问。问题自身揭示为答案。关于苹果,我们其实已经闭嘴了。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3),我们和事物的交往最终只需通过这简单而又神经兮兮的言辞传达出来。
  谨以此文纪念塞尚逝世一百周年。
  
  注释:
  (1)纠纷的苹果。源自希腊神话;后指祸根、不和之因。
  (2)某人眼中的苹果。指瞳孔、眼珠,用来比喻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心爱的人或物。
  (3)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徐淳刚,作家,现居西安。主要著作有诗集《自行车王国》、哲学随笔集《永恒之物与短暂之物》等。
  
  

[1]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