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主编日记(2002)

作者:佚名

字体: 【


  2002年5月20日星期一阴
  《大学时代》杂志社是我今年三月份接手的。通过一系列的竞职演说才得以上任。去年竞聘《高中生》杂志社的执行主编失利后,我对报刊社的体制改革不抱太大的希望。所以,再办新杂志,我打算放弃。后来是因为,社领导中承担新杂志创办工作的是汤总和刘公,刘公具体负责,做法人代表。他三顾茅庐,鼓动我出山。龚兄鹏飞也一再吹风,认为现在是出来做事的好时候。
  汤总和刘公于我有知遇之恩。1991年下半年,正是他们两个亲自到师大去找我,我才到了教育报刊社,成为《湖南教育报》的创始人之一。
  汤总看重我的才气,对我的呵护之情难以言表。九十年代初期,我因在台港东南亚以及美国等境外地区发表作品较多,曾被省公安厅列入过“黑名单”,报刊社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当时我还属借调,有人提出让我回师大算了,免得惹上麻烦,汤总坚持要我留下,是他的信心和决心说服了其他人,否则我在人生道路上至少将要走一段弯路。
  刘公是《湖南教育报》的头,他的为人和工作作风都值得我学习,我们在同事期间形成的兄弟般的情谊,让我不忍拒绝他对我提出的任何要求。他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典型的文人气质,并不宜于做官。以他的才气,当多大的官都没有问题;以他的为人,他不可能当上多大的官。但他在任何职位上,都能造就旺盛的人气,都能培养一批弟兄。他不仅文章写得婀娜多姿,还善饮,自称“酒仙”;嗜牌,人称“牌神”;最近又好车,可以称之为“车痴”了。清人张潮说,人无癖不可爱。刘公是一个可爱的人,他要我出山,我真的找不出不出山的理由了。
  我是带着《大学》的设计方案去竞的。我早就看准了大学校园这块市场,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控制,但素质在提高,大学生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大学教育迟早会变成“基础教育”,而目前真正面向大学生的期刊,全国仅北京的《中国大学生》一家。全国1200多万大学生,它的发行数仅仅八万份,可见,大学校园这个市场空间是很大的。另外,大学生又是思想最活跃、眼光最挑剔的一个群体,办一本给他们看的杂志是极富挑战意味的。我已经是年过三十的人了,我也不想现在就吃老本。我喜欢挑战。我自以为是一个不怕失败,又对成功有着强烈渴望的人。我缺的是经验,是见识,而不是胆量和谋略。
  我也考虑过像《大学时代》和《大学生活》这样的刊名,但最终我报上的是《大学》。《大学》这个刊名显得很大气,可以办出很好的品牌来;而且,中国古代的四书中就有一本《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想通过办一本《大学》这样的杂志,来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把《大学》杂志办成一所大学。”社里通过了我的方案,在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时,有关领导认为《大学》作为刊名过于抽象,不容易定位,因此改成《大学时代》。从办刊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我也不能太理想化。客观地说,《大学时代》仍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刊名。当然,我的办刊思路也随之起了变化,我决定全心全意地为大学生,为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建时期的中国青年,办一本好刊。
  我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
  三月份,我在《中国青年报》和《三湘都市报》同时打出广告,面向全国招聘办刊人才。我的初衷是人不在多,而在精;我需要既能编辑又能善策划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我就是以这种眼光来看待报名的近七十名志愿者的。这其中有五名硕士,好几名其他报刊的编辑部主任和发行部主任以及众多的即将从学校毕业的学生。4月5日考试。此后的一周时间内,我至少有两个夜晚几乎通宵失眠,有那么二十来号我比较中意的人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这些人我都面试过两到三次,基本上是入围者了。如何进行人员搭配成为一道难题。一个成功的集体光有较强的个人能力还远远不够,团队精神才是至关紧要的。经过六分深思熟虑加四分冒险,确认了如下名单:办公室主任龚军辉,策划部主任郑艳,编辑部主任荷洁,市场部主任袁新风。编辑:付剑波、王浪、王小华。市场部助理:雷艳萍,文秘:黄颖。其中荷洁、王浪、王小华、付剑波是参加了考试的;而真正靠考试过关只有付剑波,因为在看到他的考卷之前,他压根儿没有进入我的视野。
  龚军辉是最先被定下的。我在《湖南教育报》主持副刊时,他是我的作者。1998年《湖南教育报》不幸停刊,我调到初中生编辑部。编辑部缺了两个人手,我想到了他。通过他给我写的信,我觉得他很有才干,执著于事,忠厚为人。他在一所中学教书,把那里的文学社搞得如火如荼。他们学校选校长,他不是候选人,可他得的票比那个候选人还多。但校长肯定不是他的,那么,这个得票比校长还多的人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了。这是中国的国情。正在这个时候,我写的信到达了他的手里。他从宁乡来到我的办公室,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略微闲谈了几句,便一拍即合。再上了一个月课之后,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了。他和我一起编《初中生》一年级版,我因为当副主任,版面少,那本杂志几乎就是他一个人编的。军辉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快,风风火火的一个人,随怎么复杂的事他总能简单化地处理。他白天编刊,晚上编书,还要写诗和出诗集,精力旺盛得像头牛,行事快捷得像匹马。其实,我以为军辉最大的优点是忠厚。他粗中有细,总是为别人着想;他能屈能伸,总是从大局出发;还有他经常公私不分,连刘公都提醒过他不要损私肥公。由于忠厚,他的率性甚至鲁莽总能得到大家善意的理解和呵护,他的朋友很多。几杯酒下肚,从不认识的都可以勾肩搭背起来。我想,我那个杂志社,他绝对是办公室主任的最佳人选。
  军辉的弱点也是突出的。比如他率性而为,不管别人受不受得了;他做事快,有时考虑欠周密;他不设防,喜欢一吐为快。做办公室工作,这都是不合适的。但我相信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有这个适应能力。果然,上任近一个月了,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发挥,社里的领导对他刮目相看,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有这么能干。
  认识郑艳是在戴海老师家里。戴老师为《大学时代》杂志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研讨沙龙,应邀参加的有画家曾正明、伦理学博士刘铁芳、教育学博士辛继湘,还有郑艳。那次我跟郑艳谈得最多,因为她是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的导演。这个栏目在全国青年人中影响很大,敬业勤学好思的郑艳居功至伟。郑艳的一绝就是,她做节目时采访的那些著名嘉宾大多都会成为她的朋友。在她的气质中找不到一点俗的地方,高层次人物对她的冲洗与澡雪是毫无疑义的。我那时根本没想到会把她这样的人才招至麾下,我以为自己没这样的福分,或者这个福分还不会来得这么快。但我对她这样的人才,真的有一种渴望;也有一种敏感——只要我看重她的才气,她迟早会为我所用。所以,我对她说:“如果有一天你在电视做累了,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整、总结一下,就到《大学时代》来吧。”不久,湖南电视界的一些不良现象传入我的耳鼓,我这时忍不住幸灾乐祸了,天助我也!果然,没几天我就接到郑艳的电话。不是吹牛皮,我一听是郑艳的声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我还没准备设策划部,郑艳一来,这个部就诞生了。
  她必须是策划部主任。我想。我为《大学时代》设计了五个板块:思想板块、生活板块、服务板块、文学板块、时尚板块。如果郑艳不来,我会要亲自做这个思想板块,这个板块直接关系到杂志的品位和文化含量,非常重要。郑艳一来,交给她做,比我自己做更放心。因为我的关系网基本限于文人,而她和各个领域的精英都有接触,她的资源足够《大学时代》做两三年,何况她还在不断进步,不断上升。来到《大学时代》之后,她为秦朔、张五常写的访谈都不错,她的文字很感性,描写细腻,想法独到,如果再在文章结构和主题上下些功夫,发扬电视节目敏捷与新锐的优点,又克服它肤浅与随意的弱点,她的前途应当不可限量。
  

[2] [3] [4] [5]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