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猩猩的传说与正误

作者:李海霞

字体: 【


  猩猩,古代也作狌狌。古籍里主要有如下的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又其《海内南经》:“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郭璞《山海经图赞》:“独狂似猴,走立行伏。”《海内经》作猩猩:“(南海之外)有兽,人面,名曰猩猩。”郦道元《水经注》:“晋《太康地记》(海滨平道)县有猩猩兽,形若黄狗,又状貊豘。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其肉甘美,可以断谷,穷年不厌。”宋姚铉《唐文粹》卷七十八有裴炎《猩猩铭》,言猩猩在山谷中,常数百为群,喜欢吃酒,对草鞋十分好奇。当地人将酒或酒糟摆在路上,再放数十双草鞋在那里,用绳连着。猩猩看出是圈套,于是呼名点姓地大骂猎人的先祖,丢下诱饵跑掉。过了一会儿又回来,相互招呼着开始尝酒,并把脚穿进草鞋里玩。等吃到一二升酒便大醉,人们就出来收捕。草鞋相连,急切间软绵绵的猩猩跑不了,—个个都做了俘虏。
  明邝露《赤雅·鸟兽虫鱼》:“猩猩,人面猿身,最机警。通八方言,学虫鸟语,无不曲肖。声如二八女子,啼最清越。嗜酒,好屣,虞人以此诱之。”《本草纲目·兽部》:“猩猩,时珍曰:猩猩自《尔雅》、《逸周书》以下数十说。今参集之,云出哀牢夷及交趾封溪县山谷中,状如狗及猕猴,黄毛如猥,白耳如豕,人面人足,长发。头颜端正,声如儿啼,亦如犬吠,成群伏行。”
  古书上所指的猩猩即红猩猩,学名Pongopygmaeus,毛深红褐色,今也叫褐猿。雄性体长超过130厘米,雌性很小,不及雄者的一半大。站立时上肢可长到脚踝部。
  从古籍看,清代及其以前出猩猩的地方有两广、云南、福建、江西、四川、甘肃等。中国境内现在没有红猩猩,不过古生物学揭示了它们的分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猩猩》:“从华南到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更新世地层中发现过很多猩猩化石。……从保存的化石来看,猩猩分布区的北部边界在整个第四纪逐渐向南移动。”第四纪持续到今天。亚洲大陆的喜温动物数千年来还在向南移动。华南是猩猩的老家之一,猩猩现在仅存于印度尼西亚。
  “如禺”,即似猴。李时珍说禺是猓然之类。“人面”,猩猩面部略似人,雄兽两颊各有一片肉疣,下巴有喉囊袋。古代相面者所说的“猩猩形”即是“面横阔”,“腮颐垂”的人。“走立行伏”,红猩猩很少下地,下地用长手握拳支撑着“伏行”,稍能直立。“如豕”,“形若黄狗,又状貊豘(獾豚)”,猩猩身体横肥如猪,身高仅如十一二岁的儿童,体重可达90公斤以上。伏行时像狗。“长发”,—些书也说被发。猩猩头顶毛蓬乱,头后、背部毛长十几厘米,像“黄狗”、“黄毛”,褐色可偏红偏黄。此得名于某些毛色偏黄者,今还有称猩猩为黄猩猩的。白耳,其耳朵的颜色比面部皮肤和头发浅。至于饮酒,猿猴大多有此习性。猩猩的词源与骋(红棕色的牛马)、生肉的生同,红义。中古出现的“猩红”也表示红色。有人说猩猩的血红,所以猩有红义。这是因为大约在中古,人们就已经不常见到猩猩了。
  古籍中的记载混杂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猩猩的啼声很高,清越,古人以为似女子说话,或干脆相信它能说话。只有郭义恭《广志》说:“猩猩惟闻其啼,不闻其言。”今天解读古代的描写,必须识别并剔除其幻想部分。混沌性思维本不在意客观与否,叙述失实乃至张冠李戴的现象常见。猩猩以脚掌外侧着地,呈“反踵”状,下肢短,古人以为“无膝”;可是有关猩猩的记录却没有这些,古书反说狒狒(短尾猴)“反踵无膝”。《山海经·海内经》说:“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这种“怪物”兼有黑长臂猿和红猩猩的特征,还混有想象的成分。生活在赣水边,应该是以红猩猩为原型的拼凑。红猩猩虽然没有成年人高,但是体重可以远超过成年人,臂展可达3.5米,被传为“巨人”可以理解。红猩猩上唇长,“蔽面”则不可能。猩猩确实会笑,类人猿是有袭隋的。
  至于唐人说猩猩数百成群,因为好吃酒爱穿草鞋而被人诱捕的故事,所指则不是红猩猩,而是一种猴子。今动物观察家描述猩猩,都称其不爱结群,只有母猩猩和幼仔有时会三五成群。如1984年《宇宙探索》载,在安徽黄山流传的“猩猩”(也称“野人”),已经被抓获的黄山短尾猴所澄清。
  古人多无“环保”观念,有吃猩猩肉的,特别是猩猩的嘴唇。《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高诱注:“猩猩,兽名也。人面狗躯而长尾。”(长尾误,类人猿都没有尾巴。)古俗所谓“八珍之味”有猩猩唇、鲤鱼尾、熊掌等。又以猩猩的毛制笔,但嫌其太柔软。宋朝大诗人陆游言其80岁的时候,获得一支朋友赠送的猩猩毛笔。直到明朝和清朝,朝廷还不时向人赏赐猩猩毯。《红楼梦》里多次提到猩猩毡,未言其从国外进口,说明清代中国还有猩猩。如第49回:“只见众姐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
  孟方平1993年考证猩猩是食蟹獠(山獾),根据是:《尔雅》说“猩猩小而好啼”,郭璞注“状如黄狗而人面。今交州封溪出猩猩。土人云:状如豚而复似狗,声如小jL啼也”。按,其说不可信。此说无法解释古人反复强调的“如禺”、“人面”和智能。郭璞说“狌狌似猴,走立行伏”,这只能是类人猿。产于交州,状如猪,也符合红猩猩的特征。今生物学家把“猩猩”作为红猩猩的汉语学名,完全正确。
  参考文献:
  1、清《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电子版,1999.
  2、盛和林等:《哺乳动物学概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
  3、华惠伦、殷静雯:《中国保护动物》,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4、中国濒危动物研究会编《中国珍贵濒危动物》,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5、陈廷超、吴显沪:《全球濒危珍稀动物画册.哺乳类》,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6、网上引用《崛起的文明——人类起源的文化透视》,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文献所(重庆)
  (题图篆刻):陈沫吾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