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山水系深情 两岸一家亲

作者:杨代欣

字体: 【


  2006年5月25日—29日,由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四川海峡两岸书画展”在成都四川省美术馆隆重推出。它成为当前推进四川与台湾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次书画展共展出作品160件(四川120件,台湾40件),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书画爱好者高度评价。此次展览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书法、绘画同时展示,有竖的、有横的;大的八尺上下,小的斗方大小,但经匠心布置,使各幅作品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其二,展览的书法作品从清末的顾复初到当今台湾15岁的中学生,时间跨度达一百余年。这无疑是川台两地百年艺术交流史的一个概括的长廊。其国画既有上世纪20年代的一批老画家的墨宝,更有当今活跃在四川和宝岛台湾的一批老、中、青书画家的作品。书法作品既体现清代尊碑之风,又表现民国尊碑抑帖和碑帖并举之风,还展现当今张扬个性、追求阔大的展厅效应之风;且真、草、篆、隶四体齐备,阴柔阳刚,秀逸超迈,气魄宏大,风格多样。展览中的国画,既有工笔,也有大写、小写;既有山水,又有花鸟人物;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其三,海峡两岸书画家创作的书画艺术作品,反映出对祖国大好河山永恒的热爱,抒发了海峡两岸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表明了对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珍惜和海峡两岸一家亲以及对落叶归根的热烈企盼。四川书法家罗永嵩先生撰联:“海峡度春风,往来一解思乡梦;神州同皓月,圆缺常牵爱国心”,就深切地倾诉了此种心情。台湾画家徐术修先生两幅四尺整纸的国画别具一格,饶有新趣。其与题跋一道,深情地反映出这位身在台湾的川籍游子难舍难分的浓浓乡情以及回归大陆的强烈愿望。
  本次展览给人印象极深者首先是已故书画家的作品。其中有辛亥革命时的同盟会会员公孙长子的碑笔对联,有曾被清督赵尔丰扣押的颜楷的墨迹,也有著名学者赵熙、林思进、谢无量、徐无闻的对联或单条,还有老共产党员刘孟伉的单条、国民党重要人物戴传贤的对联。这些作品用笔精到,有的气势宏大,有的秀逸灵动,有的厚重内敛,有的书卷气浓郁。它们极生动地反映出近百年来四川书坛的不同时期的书风特点。
  国画作品也使人大饱眼福。其中有世界级大师张大千的工笔和大写作品,还有国家级大师陈子庄的花鸟、刘既明的花卉和苏葆桢的葡萄,也有著名老画家江梵众的山水,周子奇的花卉(与陈子庄合作),姚石倩的花鸟、吕林的观音、阎松父的老虎、赵蕴玉的仕女、周抡圆和岑学恭、龙国屏的山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的大幅山水有多幅,如李学仁、汤荣新、叶进康、徐寿鹏、施秉伟、何大治的六尺山水,王维平、巫丽萍的八尺山水都各有风格,气象万千;而花卉禽兽也不乏大幅,如江苹的六尺《松鹿图》,谭昌的五尺《紫藤母鸡》,邱应昌的八尺荷花,周先云、潘锡仁的四尺花卉,都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协办单位、作为全国书法之乡的蓬溪县,也显示出强劲的实力。刘炎琦的大写墨竹有新意;张达煜的八尺中堂草书雄强厚实;欧阳福的行草流畅,章法别致……
  来自台湾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基础,又有自己的强烈个性。赵安度的四尺书法,有厚实的帖学功底;唐曙光的行书用笔轻灵、自然;赵安度的对联在碑笔上下了相当的功夫;李跃钿的小写《黄山迎宾客》,张子君的大写《牡丹小鸟》和《一缕清音出毫端》、《荷塘游鸭》,生活情趣真实、自然;朱翔的山水,用西方风景画的构图融入国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尝试。虽然只展示了一幅台湾15岁少年的书法作品,但从中也可窥见台湾川籍人士对自己后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煞费苦心。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中国。四川人民与台湾的川籍人士的这次交流是川台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让我们两岸的书画艺术家携起手来,满怀爱国爱乡之情,以妙笔丹青促进交流,加强往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作者: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副研究馆员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