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谈谈最早的以和为美理念等

作者:童汝劳等

字体: 【


  赤壁之战与东风之谜——兼与易中天先生商榷
  钱玉趾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是利用特定地形特殊气候的谋略制胜。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步统一北方的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进军赤壁。孙权和刘备有五万联军抵御。初战曹军失利,退驻江北。后周瑜等利用火攻,大破曹兵,从此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火攻与风有密切关系。《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载:“孔明向周瑜密书:‘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受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上建一台……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风大风,助都督用兵……”’在建台及复杂的祭风仪式之后。又载:“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肃日:‘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程昱入告曹操日:‘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日:‘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图一)
  京剧《借东风》演的是诸葛亮祭风借风助周瑜火烧赤壁的场景。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借东风”是虚构的情节。天行健《正品三国》说:“这东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而是一种客观的天气现象。”[1]《三国志》的《魏书·武帝纪》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蜀书·先主传》载:“先主(刘备)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与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吴书·吴主传》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以上都未说及借东风之事。记载较详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黄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曹)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以上是说火攻的计策是黄盖提出并实施(与诸葛亮无关),“时风盛猛”,取得极好效果。这风应是顺风,但未说风向。
  火攻时是什么风向,《三国志》没有说,《三国演义》说是东南风。《三国志·魏书·贾诩传》的裴松之注说:“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说是南风。这风向成了—个谜。卢盛江《正说三国》说:“正当东吴军发起火攻时,大冬天突然刮起东南大风,风助火威,正好烧了处于江北的兵船!”[2]易中天《品三国》(上)说:“裴松之在《贾诩传》的注文中说:‘赤壁之战,盖有运数。实有疾疫大兴,以损凌历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也就是说,首先遇到了非典或禽流感(疾疫大兴),削弱了战斗力。其次是因为没想到寒冬腊月居然刮起了东南风(凯风自南),让黄盖火攻得手。曹操的失败,实在是运气不好。”《品三国》还说:最重要的原因,“曹操之败,败在轻敌;孙刘之胜,胜在联盟。”“曹操没有看出黄盖是诈降,没有想到冬天也会刮东南风,都是小问题。”[3]东南风的说法,应是因袭《三国演义》。2003年发生于中国的非典是在5~9月的温热季节,隆冬季节发生非典的可能很小。禽流感可以传染人,但造成大面积人员患病的实例还未见到。曹军的“疾疫”是伤寒或流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
  赤壁之战的地点是在湖北蒲圻县(市)赤壁镇,此处长江由西南流向东北(偏东);时间是冬季。《三国演义》说是旧历十一月二十日(对应于2005年12月20日、2006年12月22日),此说实无依据。气象科学的观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气候学界将中国大陆分为华北、华中、华南等8个气候区,华中气候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盆地;江苏、安徽、河南、陕西4省的南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北部。南京应属本区。罗汉民等《气候学》载有1960~1970年南京各月风向及无风频率表,1月的风向频率分别为:西9%、西北12%、北10%、东北18%、东12%、东南7%、南3%、西南3%、无风26%。[4](其风向频率图见图二)10年平均:1月按31天计,西北风吹3.72天、东北风吹5.58天、东南风吹2.17天、南风吹0.93天。气候学上7月为夏季、1月为冬季的典型气候,与赤壁之战的隆冬接近。南京近北纬32度,赤壁近北纬30度,又属同一气候区,两地的气候尤其是风向频率相差不会太大。
  《诗经·邶风·凯风》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孔疏》引李巡日:“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日凯风。”屈原《远游》有“顺凯风以从游兮”,《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是一种温煦柔和的风。赤壁的隆冬不会有凯风,所以,裴松之所注“凯风自南”是错误的。一月份平均吹南风0.93天,利用南风火攻曹军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
  以上所述南京一月份的风向频率,西风与西北风合计为21%,东风与东北风合计为30%,应是东风(包括东北风)强于西风(包括西北风)。用于火攻的机率也大。而东南风的频率(7%)较小,用于火攻的机率也较小,因东南风接近垂直吹向江对岸,大概是罗贯中选用东南风的原因。易中天《品三国》说:“没想到寒冬腊月居然刮起了东南风……实在是运气不好。”这话似乎说寒冬腊月不该刮东南风,是“运气不好”,偶然碰上了。他电视演讲说:一直刮着西北风,不知怎么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实际上风的强弱与风向都有一定规律的,当地人尤其是渔民船夫都较清楚。
  
  本人生于江苏南部长荡湖(洮湖)东侧,50年前孩提岁月的隆冬,看到西北风吹起满湖大浪,吹几天后湖边及河湾的水面要上涨好几寸,淹没滩涂及平斜河岸好几米。以后便吹东北风或东风,大浪扑向湖西,水面逐渐下降,被淹的滩涂及平斜河岸又会露出(会露更多)。人们会争相到这里拣拾鱼虾河蚌,拣取飘来的苇草作燃料。无论是西北风或是东北风(东风),都要一连刮几天,当地人叫排风。风向变换时,往往无风,当地人叫歇风。童年时看大人们放风筝,许多个风筝连成一串,总长有几里,大的风筝超过3×3平方米。风筝上天,两个壮男拉不住。我们村西南是一片广阔的麦田(再外是湖),是理想的放风筝地区,加之东北风频率大,常可连吹多日。有经验的放风筝者对风向风速有精确的掌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