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卢作孚:创办“民生”济苍生

作者:梁 凌

字体: 【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有志的中国人都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座右铭实践之,卢作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等谈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曾举出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卢作孚生于1893年,四川合川人。那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人民苦难深重。卢作孚家境贫寒,读完小学即辍学。但他刻苦自学,博览群书,15岁时从合川步行到成都,寄居于合川会馆,边自学边给别人补习数学,同时研习社会科学知识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学说。不久,他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运动。民国成立后,他眼见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辛亥革命成果付诸东流,痛惜之余,遂一心一意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江安、合川的中学任教。1919年他担任成都《川报》编辑和主笔时,又同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一起,满腔热情地投入五四运动,利用《川报》作为斗争工具,不断抨击时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通过五四运动,他深感民众觉醒的重要。1921年,他在泸州任川南道尹公署教育科长时,特邀同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的王德熙、恽代英等到川南师范学校主持校务,进行新教育的试验;同时创办通俗教育会,开展民众教育活动。短短半年多,“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即蜚声全川;可惜因军阀混战,半途而废。卢作孚不得不与恽代英先后赴上海。1923年,他回到重庆,与萧楚女同在二师任教。1924年,他去成都,在少城公园内创办通俗教育馆,继续推进民众教育工作。仅一年余,不幸又因军阀混战而中止。此时,他深感没有经济事业作为基础,搞民众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决定转而从实业和地方建设着手,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同时发展科学文教事业,以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
  
  实业救国,民生第一
  
  1925年,卢作孚依靠集资购买了一艘70吨的小轮船,开始了他的实业救国之路。卢作孚办实业,不是因为自己生活不下去或要发财致富,而是要办“民生”济苍生,实现其崇尚的“三民主义”理想。
  他给公司命名——民生公司,给小轮船命名“民生”号,行驶在重庆至合川间。当时的川江航运被几家外国轮船公司所把持。英国的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美国的捷江等轮船公司的船只,趾高气扬地横行在长江之上。为了在竞争中战胜外轮,民生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对旅客接待热情,服务周到,船上的伙食办得经济可口;旅客多时,船员还主动让铺位,自己睡甲板。乘客坐民生公司的船,感到安全、迅速、舒适、清洁,赞不绝口。同时公司还不断提高货运质量,货主也很满意。外商轮船仗着权势,歧视华人,对货物差损不管,对旅客漠不关心,态度凶狠,伙食价高质劣。两厢对比,许多乘客不愿坐外国船,而乐于坐民生公司的船;也愿将货交民生公司承运。在历时数年与外轮的竞争中,在民众的支持下,民生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外轮及其他轮船公司相继卖船收旗,逐步退出川江。民生公司先后收买了日商“长天丸”轮,意商“光跃”轮,美商捷江公司的“其春”,英商“怡和”轮、太古公司的“皮托谦”、“万县”、“嘉和”轮等,改名为民族号、民权号、民本号、民风号等运营。在收买外轮时,即使资金困难,也一律付给现金,不允许外商入股。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民生公司已经拥有大小轮船46艘,基本上统一了川江航运。航线一直延伸到上海,迫使帝国主义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维护了四川的内河航行权益。
  卢作孚实行以航运为主,综合经营,带动各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如:为了发展造船工业并保证公司船舶的及时修造,创建了西南最大的民生机器厂和宜昌船厂,并投资上海中华造船厂等;为了保证轮船大量的用煤需要,发展煤矿事业,投资天府煤矿等公司;为了满足自己修造船驳之钢铁的需要,发展钢铁机械工业,投资大鑫铁厂等;为了保证造船和修建库房宿舍的需要,发展建材工业,投资四川水泥厂、中国木业公司等;为了保证轮船货源,自设物产部,经营进出口贸易并投资纺织企业及中国国货公司等;为了便于资金的存、贷周转,投资金城、聚兴诚等银行;为了发展交通事业,协调与各轮船公司的关系,投资强华、重庆轮渡、太平洋航运业及重庆汽车公司等;为了发展文化新闻事业并为公司业务进行宣传和争取舆论的同情与支持,还投资《商务日报》、《上海商报》、《新民报》和《金融导报》等,计投资于与发展航运业有关的企事业共90余个之多。
  古人云:一尘不扫,何以扫天下。以修身、齐家、治国为己任的卢作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实践“三民主义”。北碚嘉陵江三峡原是一个盗匪横行的山区,人民深受其苦,商旅裹足难行。1927年,卢作孚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后,开始了嘉陵江三峡的乡村建设。几年之内,北碚变成一个经济和文化日益发达的风景区,有了工厂、煤矿、科学院、博物馆、学校、医院、公园、动物园、运动场;还建成了风景优美的北温泉公园,成为后来的旅游胜地。
  卢作孚重视职工工资福利的提高和改善,把民生公司的命运和前途与职工的命运和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民生为本的企业文化。旧中国一般公司企业,收入少,待遇低,加之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常常负债倒闭,职工工作朝不保夕,经常失业或受着失业的威胁。但民生公司则不同。由于经营得法,公司业务不断扩大,职工工作和生活比较有保障。公司规定:在每年纯利中提30%作福利费。在经过考核后给职工加薪、分红和发年终双薪。船岸职工吃饭、搭船、住房、看病都不要钱。还建立了保险、死亡抚恤和退休养老等制度。举办了职工和职工家属学习班和缝纫社,实行半工半读,帮助家属就业。还举办了职工消费合作社,廉价供应米、煤、布等生活必需品,减少职工的生活开支。同时还开办托儿所、子弟校,解决职工子女入托及读书问题。为了鼓励青年职工业余参加学习和文体活动,在单身宿舍设立了洗浆房,还配备杂工打扫寝室及供应开水、热水。为了使职工安心工作,规定了“年资奖”,工作成绩好的职工,可以获得“工作成绩奖”。在解放战争时期,船舶大批停航,收入少,亏损大,有些航业则趁此机会,解雇船员;但民生公司却将没有工作或工作少的船员抽到北碚培训基地进行培训,使职工感到在民生公司工作,不仅工作有保障,生活也有保障,而且工资福利也比一般企业高。因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较高。
  
  反帝爱国,民族至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卢作孚正在上海,准备出国去欧洲考察实业。他毅然放弃了欧洲之行,将全部精力立即投入抗日战争中。当时有人说: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卢作孚说:“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他顾不上老母在北碚病危,应国民政府邀请,匆匆由上海赶往南京,临危受命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帮助草拟抗日战争总动员计划。他从南京电告民生公司全体职工:“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首先是四川有四个师、两个独立旅需要赶运到前线去。民生公司集中了所有的轮船,两个星期内就将这些部队全部赶运到宜昌。紧接着,卢作孚匆匆赶往汉口、宜昌,组织指挥民生船队冒着敌机轰炸,从镇江接运上海、无锡等地撤退的工厂;从南京接运撤退的机关人员和学校的师生、仪器、图书;从芜湖接运撤退的金陵兵工厂;从武汉、宜昌接运撤退的所有兵工厂和钢铁厂。60天的日夜抢运,卢作孚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倾自己的全部实业独立支撑起这次举世瞩目的的撤退运输。为此,民生公司先后有100多位职工牺牲,60多人受伤,20多艘轮驳船被炸沉、炸伤。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地军工物资10多万吨,还抢运了大批学生、难民进入四川,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