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门神年画的民俗性特征

作者:罗 亮

字体: 【


  门神年画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木刻门神年画又是其中老百姓最为喜欢的一种样式。每到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年画成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民间习俗。门神年画世代相传,至今沿袭,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图画。
  
  一、门神年画的由来及演进
  
  “年”字构形在甲骨文中是劳动者背禾回家;在民间“年”是丰收、喜庆、吉祥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元日》诗,把九百余年前过春节的热闹、温馨的情形展现给我们。
  门神年画,就是由早期的桃符演变而成的。早在战国时期,中原过年节时,就有了悬挂“桃符”的习俗。据古籍记载,“桃符”(图一)是一对宽一寸、长七八寸的桃木板,上面刻有消灾降福的咒语和图案,在年末更换。
  门是人们进出的通道,也是与外界的联系点和分隔点。秦汉之际,人们将神荼、郁垒以及其它能驱鬼邪的神灵,贴于门上以保佑宅院平安。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左郁垒,俗谓之门神”。到了唐代,门神逐渐演变为唐代开国勇将秦琼(叔宝)、尉迟恭(敬德)的形象(图二)。《三教搜神大全》载:“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允其奏。夜果无警。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太宗命画工图二人形象全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链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又据《神仙鉴佛祖传灯》载,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武惠妃绿香囊等物,绕殿奔戏。玄宗呵斥小鬼时,出现一胡髯黑面、破帽蓝袍的大鬼,捉拿小鬼。此大鬼即为钟馗,他自告奋勇愿除天下妖孽。玄宗醒来,病遂愈,让神画手吴道子画其像,悬后宰门,后世仿以祛邪。
  自唐代起,秦叔宝、尉迟敬德和钟馗便成了门神画的主要内容。门神形象始终与驱鬼紧密相连,同最初的“桃符”一样。北宋时期宋神宗还专门下圣旨,命宫廷作坊,刻印吃鬼的钟馗像,责令各大臣带头贴在大门上。到明清时期,门神驱鬼风俗更加流行,后世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如增加了关羽、赵云、穆桂英等戏曲小说中的英雄人物门神。当时民谣唱道:“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贴上门神,有门神为自己把守大门,人们心里才感到安全坦然。
  随着时代发展,民间门神年画在最初仅为辟邪求吉的基础上,又逐渐融入老百姓质朴和淳真的审美需求;其题材也日趋丰富起来,出现美女、娃娃、风俗、山水花鸟、松鹤、桃、灵芝、莲花等祥瑞图案,突出了装饰门房等功能,反映出民众对幸福太平生活的向往。中国木刻年画在清代达到鼎盛阶段,涌现出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江苏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重庆梁平等有名的年画之乡。这些年画作品畅销大江南北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民间艺术一绝。
  年画的贴挂时间一般是在农历除夕。民间贴年画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是由外面靠街的大门往里贴,据说这样能使钱财往家门里流,所以要贴的第一种年画就是靠街大门上的“武门神”。贴完了武门神,进院后要贴的是影壁墙中央的“福字灯”。贴完“福字灯”,在屋门贴上“文门神”,然后进屋挂“财神”。最后在老人的房门上贴“榴开百子”、“金玉满堂”,年轻夫妇的房门上贴“麒麟送子”、“欢乐新年”等。民居的其他场所也有相应内容的年画贴挂,如供猪圈门上贴的“打猪鬼”,偏房单扇门上贴的武将“单坐”门神,场院门上贴的“场神”,牲口棚上贴的“牛马平安”等等。
  
  二、门神年画题材的民俗特点
  
  民间有一句俗语:“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是年。”可见人们对年画的喜爱和重视。年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其民俗特点尤为鲜明。门神年画的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类。
  捉鬼除邪门神年画。它在民间流传最早,影响最大、最广。民间捉鬼门神主要有射下九个太阳的宗布(羿);不饮不食,以鬼为饭,以露为饮的尺郭;统领鬼国的神荼与郁垒;捉鬼吃鬼的钟馗等神灵。此类门神年画的形象多怒目圆睁,恐怖可畏,神态各异,丰富多彩,面貌威严而心地善良。钟馗门神年画,是流传最广的捉鬼门神年画。画中的钟馗,通常身穿铠甲,罩红袍,腰系玉带,手执宝剑捉鬼。
  武将门神年画。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武将门神一般贴在大门上,但也有少数贴在其他门上。它们有成庆(据传为荆轲)、秦琼、尉迟恭、关羽、赵公明、马超、魏徵(后门门神)、韩信、岳飞、穆桂英、焦赞(马圈门神)、孟良(猪羊圈门神)、哼哈二将(寺院门神)以及“立刀”、“立锤”、“正扬鞭”、“歪拔剑”、“帅旗门神”等数十位武将门神。他们或立式或坐式,或徒走或骑马,或执金瓜或执单剑或双剑,或舞鞭锏或徒手,或全副披挂铠甲。武将镇守屋宅,防恶鬼或灾害侵入,表现在门神年画中通常是戎装执械,威风凛凛,英武勇猛。秦琼和尉迟恭是流传最广、至今沿袭的门神年画。通常秦琼为白脸,尉迟恭为红脸(或黑脸),同为大刀眉,圆眼珠,狮鼻。
  随着时代的发展,门神年画的题材由早期的捉鬼降魔、镇宅护院向祈福纳祥等内容发展,即向广义的吉庆门画演化,其中主要包括文官门神画和祈福门神画。诚如钟敬文所言:“众多样式的门神,有老有少,有文有武,有忠有奸,有白脸、有花脸,有的持物坐骑,有的侍立相向,……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近代,门神不再是不可侵犯的镇宅神物,……装饰门户的作用增强。”[1]
  文官门神年画主要有天官、比干、诸葛亮、梁颢父子状元等文官形象。家里有读书应考的或有在外做官的人家,往往贴有文官门神,希望他们能金榜题名或仕途畅通。民间有“天官赐福”年画流行,以求天官赐福长寿;还有“加官晋爵”、“五子登科”等门神年画。此类门神年画通常头戴纱帽,着一品绣鹤朝服,抱象牙笏版,或持吉祥器物,白面美髯,雍容华贵。
  民间年画还常有和合二仙(图三)、刘海、招财童子、如意加官、令旗状元等祈福门神形象,祈求多子多福、福寿延年。这类祈福门神年画多为福神和喜神,加上爵、鹿、蝠、喜、马、宝、瓶、鞍等状,取其谐音,有迎祥纳福、加官进禄的意思。此类年画中以刘海门神最具特色。民间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刘海成为能给人间带来钱财、子嗣的吉祥神。民间年画中刘海穿红披绿,笑逐颜开,两手各提一串金钱,画面配以三足金蟾,喜珠荷花,象征欢天喜地,生活富裕。
  木版年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许许多多借音达意,以物寓象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约定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公认。它们通过极简的艺术语言,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作品的内涵。
  另外,贴于二门的单扇门神画,多取材于民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寓言、神话等。整个画面装饰有不同风格的传统纹饰,常见者有如意云头、万字纹、锁子纹、寿字、喜字、龟背、龟麟、卷草、富贵不断头等。这些纹饰强化了门神画喜庆的民俗特征。
  
  三、门神年画构图的民间风格
  
  传统年画作者大多为民间画师,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师徒相传,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一些画师具有高超的技巧。民间木版年画是民众集体意识的产物。由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长期稳定,民间木版年画的创作,一直围绕着民众的基本审美倾向选材、构图、造型,体现出老百姓的喜乐好恶。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